「成為大人,不是學會自己走多遠的路,而是願意放慢腳步,陪父母走他們從未走過的那一段。」
如果你曾經想過要帶父母出國旅行,請準備好:這不只是旅遊,更是一場考驗危機處理能力的「老小孩旅行」
這篇文章,我想分享我第一次帶爸媽自助旅行出國的經驗:從越南的試水溫,到澳洲的實戰。從媽媽衝進Airbnb,不停手機大喊「WOW!」像少女一樣雀躍,看到企鵝一直說好可愛,到爸爸破除對Airbnb與對中國旅客的偏見,還有爸媽第一次在超市買牛排回來自己煎、第一次搭乘當地雙層火車、第一次使用Google翻譯點餐、聽導覽講解,這趟旅程比我預期的豐富得多,也意義深遠得多。
當我成了旅行的「小隊長」
小時候的旅行,爸媽說了算;長大後,他們變成旅伴,我變成負責人,壓力直接上肩。挑城市、訂Airbnb、查天氣、順過交通方式,還要想辦法讓爸媽不餓、不累、不抱怨。聽起來像在規劃一場三人婚禮吧?
但我還是咬牙選了澳洲——夠西方但亞洲餐廳夠多、治安不錯、英文國家。比起走馬看花,我想帶爸媽過「當地人的生活」:早上逛超市,下午野餐,晚上回家煎牛排,超Chill。

雪梨動物園
媽媽少女魂爆發,爸爸方向感開掛
最可愛的畫面是我媽看到超大草莓,一邊驚呼「WOW」一邊打電話給外婆炫耀;而我爸則對「買菲力牛排自己煎」這件事超有成就感。
更猛的是,他完全認路成功,不靠Google Maps,能從火車站走回Airbnb。我瞬間懷疑他是不是住在墨爾本過?這樣稱讚他,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
他們一路上還有「10萬個為什麼」:為什麼麵包有這麼多口味?為什麼過馬路要按按鈕?塔斯馬尼亞惡魔和密獾差在哪?Capricciosa Pizza是什麼意思?一開始我還會努力回答,後來只好舉白旗:「我不是導遊啦~我也要查一下」雖然有點哭笑不得,但看他們像小學生戶外教學,問個不停,我其實也覺得超可愛。

在高級公寓的 Airbnb 煎牛排
導遊壓力山大,小情緒也冒出來
坦白說,我壓力真的不小。怕搭錯車、怕爸媽走太慢、怕天氣不配合、怕他們失望……結果有幾次我真的催了我媽,連自己都後悔。
直到某天我們在公園裡野餐,我媽跟家人視訊兼炫耀,而我爸則在旁邊用Google翻譯查剛剛在雪梨歌劇院看到的表演。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他們其實只要「在一起」就很開心。也許我根本不用安排得這麼完美,反而錯過了很多好好相處的機會。

旁邊有野鳥的公園野餐
爸媽也在升級!
這趟旅程也讓我看到爸媽的「進化版」。我爸本來對Airbnb還有簡體字超有偏見(跟他在中國工作的背景有關),但這次他認識了各種背景的華人後,開始說:「其實哪裡都有好人啦。」(內心拍拍)
而我媽,整個變身少女!看企鵝歸巢狂喊「好可愛」,吃莓果像中樂透。她說這是第一次出門,不需要照顧誰,可以專心當自己。
我自己,也偷偷成長了
這趟旅行讓我:
- 更有安排行程的自信(畢竟3人9天澳洲花21萬自助搞定!)
- 學會「放手」比「掌控」更難也更重要
- 發現自己其實超適合帶爸媽出去玩(雖然壓力山大)
雖然想到帶他們去非英文國家還是會有點抖,但也想試試看。畢竟人生苦短,爸媽能走得動的日子,也不會太長。
如果你也想帶爸媽出國,以下是我的實用Tips:
選地點要聰明:
- 建議選亞洲人友善、有亞洲餐廳的國家(爸媽旅程後段會想吃熟悉口味)
- 語言不是大問題,有Google 翻譯就行
行程安排心法:
- 一天最多兩個點,放慢節奏、預留時間
- 一半一日遊(建議報中文導覽),一半自由行
- 把最好玩的安排在最後(峰值體驗)
- 平常可追蹤旅遊部落客,例如「一直玩的馬摩」
住宿要選對:
- Airbnb 有廚房大推!爸媽超愛去超市買食材
- 地點最好靠近車站、有超市
交通不用省太狠:
- 有行李、有爸媽就搭Uber,不然他們累你也累
- 墨爾本的免費電車範圍要事先搞懂,不然離開免費範圍超差點被罰錢 (墨爾本動物園不是免費區喔)
親情Tips:
- 不用每一刻都照顧他們,讓爸媽用翻譯軟體買東西,也是一種參與
- 不要一直報帳金額,他們會心疼你哈哈
結語:旅途中,誰帶誰都說不定
說是我帶他們,其實也是他們帶我——看見自己長大了,也看見爸媽不只是「爸媽」,他們也可以是冒險者、觀察家、旅人。
這一趟,我們不是單純的旅行,而是一起打開了新版本的人生副本。
有機會,你也可以試試。就像我一開始說的——放慢腳步,陪他們走走沒走過的路,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