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作家張友漁在他的作品「西貢小子」中說道:一座森林,若是只有一棵樹,那便顯現不出森林的偉大;同理,一片大海若是只有魚一種生物,哪能顯出海的壯麗遼闊呢?世界之所以多姿多彩,正是因為擁有了不同的國家鼎足而立,所以人類的生活才顯得豐富有趣。
然而世界與國家卻是不同的概念,是整體與部份的差別。國家是一群擁有類似文化語言文字的人所組合的區域,而世界則是這些區域的總和。如果我們讓孩子認識一個一個的國家,那麼,他能領略各種不同文化的美;還能發現不同國家的秀麗風景;如果我們讓孩子認識整個世界,那麼,他除了有文化風景,還會有胸襟氣度,讓國家與國家間沒有藩籬,讓世界是一個整體,讓不同種族的人類可以和諧共存。所以,我們要教孩子認識世界,而不只是國家。
作為教師的我會怎麼做呢?首先,我會帶他們閱讀新聞,建立他們多元的國際觀,讓他們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情,都跟我們息息相關。讓他們有意識的關注世界大事,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例如近來對台灣經濟產業造成重大衝擊的美國關稅政策,雖然讓台灣人氣得牙癢癢,可能孩子在傳統產業工作的父母即將面臨無薪假,但對於美國來說,這個關稅政策卻是讓他們產業回流,解決他們國內失業問題的一劑苦藥。身為台灣人的我們被影響了,那麼對於美國人來說就全是好事嗎?其實也不盡然,畢竟關稅一提高,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價格也跟著提高,對於美國人民來說,漲價也是他們會面臨的問題。一個事件,從不同國家的立場解讀,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同一個國家本身,也會有不同的立場,所以,多元國際觀的建立,讓孩子能夠批判思考,讓他們有包容不同意見與想法的胸襟。
再來,我要帶他們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定位與限制,建立自信心。知道自己是誰,了解自己國家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應該要往哪個方向走,能夠讓孩子不隨波逐流,做好每一次的選擇。我們可以從小說出發,認清人性的掙扎,了解歷史洪流下,各種不同小人物的形象,體察人情,不論是在說漢人與原住民衝突的小說——「少年嘎瑪蘭」,或是從日治時期到228再到現代的女性圖像——「黑糖的女兒」都是我們閱讀的材料,更期盼透過閱讀,讓每個孩子都有能力思考自己國家的議題,包含核三廠是否應該重啟,要以環境為重還是經濟優先?以及省籍衝突和民主政權思考如何影響台灣現在的政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誰,未來要去哪裡?才能擁有蘇東坡「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與超然物外。
最後,我絕對不會忘記在每一次的教學中,提醒他們同理心的重要。而同理心的起源正是多元的國際觀以及對於自己的認識與自信。透過認識不同的國家,理解自己的定位與限制,才能夠換位思考,接納彼此的行為與觀點,不急於批判,讓孩子真正認識世界。
教孩子認識世界,而不只是國家,是因為我們有責任讓這個世界更好,讓國與國之間藩籬漸消,讓各種不同族群的人類和平共存,讓我們即使處於資源不足的狀況下也能豁達開朗,所以教孩子認識世界,其實是建立他們廣闊的胸襟與氣度,做出有利人類社會發展的選擇,更有能力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以上就是我的演說,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