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

含有「同理心」共 102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從小,我的腸胃就特別不給力,長期為排便不順所苦。為了讓自己更健康,我嘗試了所有「聽說有效」的方法:多喝水、多吃蔬果、狂喝優酪乳... 結果反而攝取了過多的糖分,體態開始走樣。 為了追回體態,我開始極端節食,甚至用泡麵當一餐!你可能覺得這樣很傻,但當時的我只是想盡快解決問題,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傷害身體。
Thumbnail
在談設計思考之前,老師先帶我們回到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創意。 他請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 你覺得自己有創意嗎? - 你認為創意在工作中重要嗎? - 又有多少公司,真的願意花時間培養員工的創意? 根據調查,有 98% 的人認為創意對工作非常重要, 但在亞洲地區,只有 20% 的人認為自己具有創意, 而
在心理學中,我們發現,當一個人越是將追求物質財富視為人生的核心目標時,他們的心靈就越容易『銹壞』。大量的實證研究都指向一個結論:高度的物質主義與個人的幸福感,呈現顯著的『負相關』。也就是說,越看重錢財,生活滿意度和正面情緒反而越低,而焦慮、憂鬱的程度則越高。 蘇菲亞博士輕輕提起桌上的
Thumbnail
近兩千年前,基督宗教的《馬太福音》6:19 中,耶穌基督留下了這樣一句深刻的教導:「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朋友尋父過程中,如何因觸及生命重要議題而觸發過往的慣性,以及透過引導,從外在尋求建議轉向內在探索,最終找到自我解答的歷程。作者從自身內在成長經驗出發,強調同理心與連結的重要性,並藉此領悟天賦與生命意義。
Thumbnail
你有沒有曾經羨慕過那些在螢光幕前的演員藝人? 我有!甚至曾經夢想成為那個人! 因為他們有錢、有名、光鮮亮麗,生活好像很有趣。 前一陣子因為金鐘獎的關係,我好像看見了一個以前沒注意到的事實。 因為影后這部片,我看見的不只是演員這個工作的光鮮亮麗, 還有更深入的看見了這個工作吸引人的原
Thumbnail
當我們把心理學的探照燈與經濟學的放大鏡結合,會發現什麼驚人的真相?讓我們一起,不是為了指責,而是為了更深刻地理解我們共同的處境,探究那塑造外在世界的內在心靈,以及驅動這一切的系統性力量。
Thumbnail
我們很多時候會無形之中「害怕拒絕」。 怕讓別人失望、怕被討厭、怕氣氛尷尬⋯⋯於是我們笑著點頭,心裡卻在默默嘆氣。 但其實,當一個人總是「無法拒絕」,代表他過度依賴外界的認同。 他用「答應別人」換取安全感,最終在過程中慢慢失去自己。 為什麼拒絕那麼難? 因為我們從小被教導「要懂事、要體貼
祈願未來,當我們享受數位生活的便利時,能看見其背後完整的因緣。當我們能從兩公斤的電腦中,看見八百公斤的山河與那位礦工沾滿塵土的雙手時;當我們能從虛幻的「雲端」中,看見那七十萬公升滋養生命的淨水時,一個更慈悲、更永續的人間淨土,才真正有可能於數位塵剎中建立莊嚴,在我們手中實現。
Thumbnail
請你和我一起想像,整個宇宙就像一張無邊無際的網,我們每個人都是網上的一顆寶珠,光光相照。當遠方的一顆寶珠因戰火或貧困而黯淡、蒙塵時,那份暗影也會映照在我們自己的心靈之上,我們不可能不受影響。關懷遠方的人,不是一種高尚的施捨,而是擦亮我們共同寶珠,讓彼此的光輝重現的必然之舉。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