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秘白
avatar-avatar
董秘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src

作者:羅振宇 編著
出版時間:2025/01/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這本書像是一個「未來的望遠鏡」,羅振宇先生(得到app創始人)邀集49位跨領域的預測者,讓我們不必靠算命,而是靠知識、經驗與洞見,來看清楚明天的輪廓。


*為什麼讀這本書

因為我們對未來既好奇又焦慮。AI會不會搶走孩子的飯碗?我們的工作是否還有價值?醫療科技能否延長健康壽命?退休生活又該怎麼安排?這些都是書裡最直接、也最貼近我們心頭的問題。


重點一:教育的翻轉——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孩子

心理學家李松蔚提醒我們,AI能記憶、能解題,卻缺乏人類特有的「感知需求、創造模糊意義」的能力。這代表教育不能再是單純「灌輸知識」,而要轉向「培養孩子的獨特性」。
就像有位媽媽分享,女兒對昆蟲特別好奇,老師卻嫌她「不專心」。但這份好奇心,若被守護,未來可能成為孩子走進科學領域的起點。
同時,教育者饅頭大師強調,讓孩子在學習過程裡有「參與感」,不只快樂,也能激發責任心。


重點二:職業的未來——從「T型」到「π型」

職業規劃師古典提出,未來的人才要有跨界能力,不只是單一專業的「T型」,而是雙腳並立的「π型」。
有一位40歲的工程師,原本只會寫程式,但在業餘時間學會了產品管理,結果比只專注程式的同事,多了七倍的工作機會。這正是「第二曲線」的重要性。
同時,衛哲和閔可銳也指出,未來一週四天工時甚至「不工作」的社會都可能實現,這意味著我們更需要為自己打造「不可替代的價值」。


重點三:健康新定義——從「治病」到「治未病」

醫生薄世寧和馮雪一致認為,未來醫學的目標是讓人「忘了自己是病人」。
有一個真實案例,一群早期糖尿病患者,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竟有近一半逆轉了病情,不再需要藥物。這提醒我們: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才是最重要的藥方。
更進一步,健康不只是個人選項,它會成為最大的市場。未來我們買的房子、食物、運動服務,都將以「健康」作為核心價值。


重點四:生活與退休——閒暇也是一種貢獻

社會學家孫立平提出,「閒下來」或許才是未來的價值。當萬維鋼所說的「富足時代」到來,生產力足以讓人類過上基本無憂的生活,真正的貢獻,反而來自於閒暇時孕育出的創造力。
就像遊戲開發者因「太無聊」而設計出爆款遊戲,閒暇並非浪費,而是創意的土壤。
而當我們安頓好自己、保持健康,退休後去參與志願服務或發展興趣,本身就是對家庭與社會最溫柔的回饋。


小結語

未來不是等待「答案」,而是等待「準備好的人」。與其焦慮,不如現在開始:為孩子培養獨特力,為自己發展第二曲線,為健康投資好習慣,為生活留下一點閒暇。


行動金句: 「看懂未來,才能活好當下。」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推薦大家購買閱讀收藏!

董秘白-avatar-img
董秘白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董秘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c
src

作者:羅振宇 編著
出版時間:2025/01/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這本書像是一個「未來的望遠鏡」,羅振宇先生(得到app創始人)邀集49位跨領域的預測者,讓我們不必靠算命,而是靠知識、經驗與洞見,來看清楚明天的輪廓。


*為什麼讀這本書

因為我們對未來既好奇又焦慮。AI會不會搶走孩子的飯碗?我們的工作是否還有價值?醫療科技能否延長健康壽命?退休生活又該怎麼安排?這些都是書裡最直接、也最貼近我們心頭的問題。


重點一:教育的翻轉——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孩子

心理學家李松蔚提醒我們,AI能記憶、能解題,卻缺乏人類特有的「感知需求、創造模糊意義」的能力。這代表教育不能再是單純「灌輸知識」,而要轉向「培養孩子的獨特性」。
就像有位媽媽分享,女兒對昆蟲特別好奇,老師卻嫌她「不專心」。但這份好奇心,若被守護,未來可能成為孩子走進科學領域的起點。
同時,教育者饅頭大師強調,讓孩子在學習過程裡有「參與感」,不只快樂,也能激發責任心。


重點二:職業的未來——從「T型」到「π型」

職業規劃師古典提出,未來的人才要有跨界能力,不只是單一專業的「T型」,而是雙腳並立的「π型」。
有一位40歲的工程師,原本只會寫程式,但在業餘時間學會了產品管理,結果比只專注程式的同事,多了七倍的工作機會。這正是「第二曲線」的重要性。
同時,衛哲和閔可銳也指出,未來一週四天工時甚至「不工作」的社會都可能實現,這意味著我們更需要為自己打造「不可替代的價值」。


重點三:健康新定義——從「治病」到「治未病」

醫生薄世寧和馮雪一致認為,未來醫學的目標是讓人「忘了自己是病人」。
有一個真實案例,一群早期糖尿病患者,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竟有近一半逆轉了病情,不再需要藥物。這提醒我們: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管理,才是最重要的藥方。
更進一步,健康不只是個人選項,它會成為最大的市場。未來我們買的房子、食物、運動服務,都將以「健康」作為核心價值。


重點四:生活與退休——閒暇也是一種貢獻

社會學家孫立平提出,「閒下來」或許才是未來的價值。當萬維鋼所說的「富足時代」到來,生產力足以讓人類過上基本無憂的生活,真正的貢獻,反而來自於閒暇時孕育出的創造力。
就像遊戲開發者因「太無聊」而設計出爆款遊戲,閒暇並非浪費,而是創意的土壤。
而當我們安頓好自己、保持健康,退休後去參與志願服務或發展興趣,本身就是對家庭與社會最溫柔的回饋。


小結語

未來不是等待「答案」,而是等待「準備好的人」。與其焦慮,不如現在開始:為孩子培養獨特力,為自己發展第二曲線,為健康投資好習慣,為生活留下一點閒暇。


行動金句: 「看懂未來,才能活好當下。」


這是一本很棒的書,推薦大家購買閱讀收藏!

董秘白-avatar-img
董秘白和其他 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