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是餐廳也是咖啡廳,老宅裡的歲月靜好|546大洲老宅
2
貼近食材最真實的樣貌,創造出健康及友善的麵包香氣|原麥森林烘焙輕食坊
3
今晚來點不會失眠的佳葉龍茶|三星鄉松輝有機茶園
4
宜蘭文化俱樂部|大陳島移民記事:他們從海的那端來
5
從太平山林業開啟,橫跨家族四代的製材故事|農禾 × 辳和企業
1
是餐廳也是咖啡廳,老宅裡的歲月靜好|546大洲老宅
2
貼近食材最真實的樣貌,創造出健康及友善的麵包香氣|原麥森林烘焙輕食坊
3
今晚來點不會失眠的佳葉龍茶|三星鄉松輝有機茶園
4
宜蘭文化俱樂部|大陳島移民記事:他們從海的那端來
5
從太平山林業開啟,橫跨家族四代的製材故事|農禾 × 辳和企業
蘭東案內
「一個無法想像的地點,一個充滿驚喜的空間」似曾相識的家常味|似層4F
自創業以來,Lucy與定原一直尋找著那些特殊狀態的空間來經營。他們的第一間店「蘭城窄巷」,在僅有6坪的空間裡提供正統義式料理。第二間「白紙寓所」則在街道上的透天民宅結合餐飲與民宿。 而第三間「似層」,位於一座邁入40年的「危樓式」公寓內,往往讓初次造訪的人感到疑惑:「這裡真的有餐廳嗎?」
2025/06/19
「開一間店,遇見可愛是常有的事。」|邂逅街
在英文裡,會以「meet cute」來描述那些讓人心動的邂逅時刻。在「邂逅街」的主理人阿更眼中,這個詞彙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他將其定義為「遇見美好可愛事物的瞬間」。 來到這間位於宜蘭舊城的小小冰淇淋店,不僅帶來味覺上的享受,也成為一種串起人與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遇見一切可愛的甜蜜載體。
2025/05/08
2
外出闖蕩,然後回鄉耕耘──一場關於麵包的日常革命|香格爾麵包 Daily Bakery
香格爾麵包是由宜蘭三星出身的游老闆創立,英文店名「Daily Bakery」中的「Daily」便是代表他想要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享用到健康且美味的麵包。 童年在三星對麵包的美好回憶,在長大後轉變為提供宜蘭人更多選擇的動力。
2025/04/12
2
是餐廳也是咖啡廳,老宅裡的歲月靜好|546大洲老宅
「546大洲老宅」是座擁有90年歷史的紅磚建築,經過改建後煥然一新。從空間佈局到外觀設計,以及餐點的呈現,從裡到外被親近與生活感溫暖的包圍著。 店名中的「546」清晰地報上地址號碼,像是親切邀請著過路人一同走進老宅,享受一頓美味的餐點與時光。
2025/03/20
1
賞鯨船上的意外邂逅,從一人到一家五口|Nagiko 辻村梛子
Nagiko辻村梛子來自日本廣島,在2013年時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本來只想短暫體驗國外生活的她,卻因緣際會在這片土地上待了下來。 今年(2023年)正好是Nagiko來到台灣的第十年,身為全職媽媽,充實而忙碌的生活讓她不禁感嘆道:「這十年過得好快啊。」
2025/03/06
2
「不是每天會開店的工作室,而是每天都會工作的工作室」|木子口muzuko
由來自高雄的宛絨跟佳樺一同經營的木子口工作室,已在宜蘭深耕四年多,始終堅持販售友善、日常且無添加的食品。 他們的日程不同於一般的烘焙店,除了忙於製作麵包以外,也不時參與市集擺攤,更是會常常在宜蘭各地探索新的小農食材。而今年不同於以往,木子口多了一間在冬山鄉的工作室,開啟品牌發展的新篇章。
2025/02/07
19
因分享而生,暗巷盡頭的質感存在|紳度咖啡Deep Coffee
在羅東小鎮裡尋覓一家咖啡廳從不是難事,車水馬龍的大路上林立著許多熟悉的連鎖咖啡廳,而在街坊巷弄中,拐個彎,也許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位於民生路88號的「紳度咖啡 Deep Coffee」,就是這樣一處驚喜的存在。
2025/01/23
1
「古物是會自己找主人的!」等待下一個美好相遇|1970's古物店
在羅東火車站前大街的連鎖超商樓上,隱藏著一間神祕小小店-1970's古物店,留待有緣的客人推開玻璃門往樓上走去,就會找到這間有著各種老式家具、古老燈飾以及具年代感物品的空間。 耳邊傳來西洋經典老歌的旋律,彷彿將你帶回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的年代。
2025/01/10
2
無心插柳柳成陰,勇往直前的良心食品|良食Liang shi
良食的老闆Joy,於2022年開設了一家堅持販售天然、無負擔、好吃、美味食品的外帶烘焙店。現在的良食,剛經過一次內部裝潢,以嶄新的姿態重新開幕。我們以照片跟文字紀錄裝潢前的身影,也為未來整修後的店面,劃下嶄新的里程碑。
2025/01/02
20
一起來過山小日子:專訪蔡山與他的老屋們|山小日子
由南澳在地青年蔡山所創立的youtube頻道「山小日子」,自2020年5月開始上傳第一隻影片,主要紀錄他這幾年返鄉後一步步在老屋改造、種菜與工具使用上等心得歷程。 蔡山希望透過頻道讓大家了解,老屋改造並非想像中的那般困難,同時也為大眾提供了另一種視角,讓人們看到生活中存在著另一種選擇。
2024/12/26
2
查看更多
「一個無法想像的地點,一個充滿驚喜的空間」似曾相識的家常味|似層4F
自創業以來,Lucy與定原一直尋找著那些特殊狀態的空間來經營。他們的第一間店「蘭城窄巷」,在僅有6坪的空間裡提供正統義式料理。第二間「白紙寓所」則在街道上的透天民宅結合餐飲與民宿。 而第三間「似層」,位於一座邁入40年的「危樓式」公寓內,往往讓初次造訪的人感到疑惑:「這裡真的有餐廳嗎?」
2025/06/19
「開一間店,遇見可愛是常有的事。」|邂逅街
在英文裡,會以「meet cute」來描述那些讓人心動的邂逅時刻。在「邂逅街」的主理人阿更眼中,這個詞彙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意義,他將其定義為「遇見美好可愛事物的瞬間」。 來到這間位於宜蘭舊城的小小冰淇淋店,不僅帶來味覺上的享受,也成為一種串起人與人、與土地之間的連結,遇見一切可愛的甜蜜載體。
2025/05/08
2
外出闖蕩,然後回鄉耕耘──一場關於麵包的日常革命|香格爾麵包 Daily Bakery
香格爾麵包是由宜蘭三星出身的游老闆創立,英文店名「Daily Bakery」中的「Daily」便是代表他想要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享用到健康且美味的麵包。 童年在三星對麵包的美好回憶,在長大後轉變為提供宜蘭人更多選擇的動力。
2025/04/12
2
是餐廳也是咖啡廳,老宅裡的歲月靜好|546大洲老宅
「546大洲老宅」是座擁有90年歷史的紅磚建築,經過改建後煥然一新。從空間佈局到外觀設計,以及餐點的呈現,從裡到外被親近與生活感溫暖的包圍著。 店名中的「546」清晰地報上地址號碼,像是親切邀請著過路人一同走進老宅,享受一頓美味的餐點與時光。
2025/03/20
1
賞鯨船上的意外邂逅,從一人到一家五口|Nagiko 辻村梛子
Nagiko辻村梛子來自日本廣島,在2013年時第一次踏上台灣的土地。本來只想短暫體驗國外生活的她,卻因緣際會在這片土地上待了下來。 今年(2023年)正好是Nagiko來到台灣的第十年,身為全職媽媽,充實而忙碌的生活讓她不禁感嘆道:「這十年過得好快啊。」
2025/03/06
2
「不是每天會開店的工作室,而是每天都會工作的工作室」|木子口muzuko
由來自高雄的宛絨跟佳樺一同經營的木子口工作室,已在宜蘭深耕四年多,始終堅持販售友善、日常且無添加的食品。 他們的日程不同於一般的烘焙店,除了忙於製作麵包以外,也不時參與市集擺攤,更是會常常在宜蘭各地探索新的小農食材。而今年不同於以往,木子口多了一間在冬山鄉的工作室,開啟品牌發展的新篇章。
2025/02/07
19
因分享而生,暗巷盡頭的質感存在|紳度咖啡Deep Coffee
在羅東小鎮裡尋覓一家咖啡廳從不是難事,車水馬龍的大路上林立著許多熟悉的連鎖咖啡廳,而在街坊巷弄中,拐個彎,也許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位於民生路88號的「紳度咖啡 Deep Coffee」,就是這樣一處驚喜的存在。
2025/01/23
1
「古物是會自己找主人的!」等待下一個美好相遇|1970's古物店
在羅東火車站前大街的連鎖超商樓上,隱藏著一間神祕小小店-1970's古物店,留待有緣的客人推開玻璃門往樓上走去,就會找到這間有著各種老式家具、古老燈飾以及具年代感物品的空間。 耳邊傳來西洋經典老歌的旋律,彷彿將你帶回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的年代。
2025/01/10
2
無心插柳柳成陰,勇往直前的良心食品|良食Liang shi
良食的老闆Joy,於2022年開設了一家堅持販售天然、無負擔、好吃、美味食品的外帶烘焙店。現在的良食,剛經過一次內部裝潢,以嶄新的姿態重新開幕。我們以照片跟文字紀錄裝潢前的身影,也為未來整修後的店面,劃下嶄新的里程碑。
2025/01/02
20
一起來過山小日子:專訪蔡山與他的老屋們|山小日子
由南澳在地青年蔡山所創立的youtube頻道「山小日子」,自2020年5月開始上傳第一隻影片,主要紀錄他這幾年返鄉後一步步在老屋改造、種菜與工具使用上等心得歷程。 蔡山希望透過頻道讓大家了解,老屋改造並非想像中的那般困難,同時也為大眾提供了另一種視角,讓人們看到生活中存在著另一種選擇。
2024/12/26
2
查看更多
活動回顧
講座回顧|🚂《天清、浪高、饗宜蘭》書籍分享會🚂
第一場的蘭來聊聊講座已於11月09日圓滿結束,沉浸在漸涼的宜蘭風雨中,小編也時時不忘上交活動紀錄🫡就讓我們透過回顧,再一次重溫當天的文學講座💝
2024/12/21
1
集市回顧|公園集市 x 秋日尋寶記🍁
╲⧹ 公園集市 x 秋日尋寶記⧸╱ ⟣ 🍁集市回顧🍁 ⟢
2024/11/19
4
講座回顧|🚂《天清、浪高、饗宜蘭》書籍分享會🚂
第一場的蘭來聊聊講座已於11月09日圓滿結束,沉浸在漸涼的宜蘭風雨中,小編也時時不忘上交活動紀錄🫡就讓我們透過回顧,再一次重溫當天的文學講座💝
2024/12/21
1
集市回顧|公園集市 x 秋日尋寶記🍁
╲⧹ 公園集市 x 秋日尋寶記⧸╱ ⟣ 🍁集市回顧🍁 ⟢
2024/11/19
4
旅人書店的小小選書
2025年5月主題書展|成為一位母親🫡🩷
5月的主題書展,因應當月的母親節,我們集結8本關於母親、女性與親子關係的書籍。 在私密的往事背後,藏著那些或許用一輩子都理不清的複雜情感;當一個人在成為母親的當下,又是什麼事物悄悄地改變了?讓我們透過文字,重新理解母親,又或者重新理解自身。
2025/05/24
3
2025年4月主題書展|致世界上最好的你📖💝
4月的主題書展,延續去年的主題,也為了配合4月23日的世界閱讀日,我們再度集結8本最想推薦給你的書籍。那些文字中的歡笑與悲傷、書頁之間的哲學與議題,通通透過閱讀傳遞於心。只要我們繼續翻開書籍,天天都是閱讀的好日子。
2025/04/26
2025年3月主題書展|與死神並肩之時🌇❓
3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死亡與告別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來共同思考生命的本質,無論是溫柔地與生命告別、迎接世界末日的不安、或是在死亡的恐懼下掙扎過活的時代,透過不同的想像與經驗,我們得以再次向前……
2025/03/28
2
2025年2月主題書展|蘭來說台語🗣️🚸
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7本今年蘭來聽故事所講過的繪本,還有一半是未來進行式🤩邀請你一起看看繪本,或是直接到場與我們一起聽故事✨
2025/02/25
2
2025年1月主題書展|地方創生進行式🛣️🆙
1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地方創生的書籍,其中有關於理論的介紹與研究,還有臺灣在地活化的實際故事,讓你紙上知識與現實案例一次掌握到位! 在一年的開始,透過書籍的介紹,重新了解這片土地的珍貴之處。
2025/01/25
2
2024年12月主題書展|關於創作這件事🧐✒️
1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文學與創作的故事,在一年的最後,透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回歸自己對於文學那份最赤誠的初心。
2024/12/13
1
2024年11月主題書展|鐵路旅行散策🧳👀
11月的主題書展,我們再度集結8本關於鐵道的故事,遊記、繪本、歷史紀實、舊作重新出版……。每一本書都有著不同的驚喜,等待你拾起書本、揭露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一段段故事。
2024/11/15
3
2024年10月主題書展|失物招領🏃🔛
10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尋找的故事,這些故事蒐集那些已經遺忘的過往,又或是細細打磨重新拾起的珍貴物品,也將尋找的目光朝向飄忽不定的未來。誠摯邀請你在冷風過境的秋天中,四處尋訪踏查,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
2024/10/22
3
2024年9月主題書展|秋風颯颯🌬️🍁
9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秋日以及人心的故事。誠摯邀請你在天氣開始悄然變化的初秋,體會世事無常的哀愁與希望,讓我們在秋日的涼意裡,尋找彼此的溫暖。
2024/09/21
2
2024年8月主題書展|樹葉間的細碎光影🌳✨
8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從一件小事物開始的故事。讓我們從這一個契機開始,深入探索各式各樣的時代風貌及獨特故事。
2024/08/17
7
查看更多
2025年5月主題書展|成為一位母親🫡🩷
5月的主題書展,因應當月的母親節,我們集結8本關於母親、女性與親子關係的書籍。 在私密的往事背後,藏著那些或許用一輩子都理不清的複雜情感;當一個人在成為母親的當下,又是什麼事物悄悄地改變了?讓我們透過文字,重新理解母親,又或者重新理解自身。
2025/05/24
3
2025年4月主題書展|致世界上最好的你📖💝
4月的主題書展,延續去年的主題,也為了配合4月23日的世界閱讀日,我們再度集結8本最想推薦給你的書籍。那些文字中的歡笑與悲傷、書頁之間的哲學與議題,通通透過閱讀傳遞於心。只要我們繼續翻開書籍,天天都是閱讀的好日子。
2025/04/26
2025年3月主題書展|與死神並肩之時🌇❓
3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死亡與告別的故事,從另一個角度來共同思考生命的本質,無論是溫柔地與生命告別、迎接世界末日的不安、或是在死亡的恐懼下掙扎過活的時代,透過不同的想像與經驗,我們得以再次向前……
2025/03/28
2
2025年2月主題書展|蘭來說台語🗣️🚸
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7本今年蘭來聽故事所講過的繪本,還有一半是未來進行式🤩邀請你一起看看繪本,或是直接到場與我們一起聽故事✨
2025/02/25
2
2025年1月主題書展|地方創生進行式🛣️🆙
1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地方創生的書籍,其中有關於理論的介紹與研究,還有臺灣在地活化的實際故事,讓你紙上知識與現實案例一次掌握到位! 在一年的開始,透過書籍的介紹,重新了解這片土地的珍貴之處。
2025/01/25
2
2024年12月主題書展|關於創作這件事🧐✒️
12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文學與創作的故事,在一年的最後,透過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回歸自己對於文學那份最赤誠的初心。
2024/12/13
1
2024年11月主題書展|鐵路旅行散策🧳👀
11月的主題書展,我們再度集結8本關於鐵道的故事,遊記、繪本、歷史紀實、舊作重新出版……。每一本書都有著不同的驚喜,等待你拾起書本、揭露隱藏在文字背後的一段段故事。
2024/11/15
3
2024年10月主題書展|失物招領🏃🔛
10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尋找的故事,這些故事蒐集那些已經遺忘的過往,又或是細細打磨重新拾起的珍貴物品,也將尋找的目光朝向飄忽不定的未來。誠摯邀請你在冷風過境的秋天中,四處尋訪踏查,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
2024/10/22
3
2024年9月主題書展|秋風颯颯🌬️🍁
9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關於秋日以及人心的故事。誠摯邀請你在天氣開始悄然變化的初秋,體會世事無常的哀愁與希望,讓我們在秋日的涼意裡,尋找彼此的溫暖。
2024/09/21
2
2024年8月主題書展|樹葉間的細碎光影🌳✨
8月的主題書展,我們集結8本從一件小事物開始的故事。讓我們從這一個契機開始,深入探索各式各樣的時代風貌及獨特故事。
2024/08/17
7
查看更多
走讀台灣—李潼的宜蘭書寫
【停課不停學,在家閱讀不停歇】跟著李潼來一場紙上走讀吧!
防疫宅在家的此時手機還是會受到媒體及各種資訊的轟炸吧!這時候撇下手機拿出一本書或許是一塊讓人神遊到他處的淨土喔!無法親身到宜蘭沒關係,李潼把所有宜蘭的大小秘境都藏在作品裡了!
2021/05/18
2
李潼文學走讀—太平山的山霧氤氳與見晴
同一個地點及場景因為天候而有了截然不同的景色,小雨濛濛的太平山多了點詩情畫意;山嵐飄渺縈繞的太平山挾著神秘;陽光正好的太平山讓腳步顯得輕盈快意。 作品有人繼續朗讀,故事有人繼續訴說,這些蟄居山林的詩牌便有了生命。
2021/05/05
6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一路太平
李潼到博愛醫院看診時,路過我上班的學校,偶而會送來一些文章、卡片。某日傍晚下班前,在辦公桌上看到一疊李潼「太平詩路」的手稿影本。 第一次閱讀李潼「太平詩路」的十二首詩,我馬上被〈氣味〉迷住了。 你問我自然的的氣味 怎可聞嗅得分明 那是沾蜜蝴蝶飛過 是清泉
2021/04/19
5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歌仔戲尋根
走到員山鄉結頭份的大樹下,好像進入李潼小說《火金姑來照路》的現場,樹下的「大樹公廟」、樹下的空地,大樹公隔馬路對面的「讚化宮」,就是書中的三山國王廟,也就是演歌仔戲的地點。
2021/03/16
3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玉田弄獅」傳香火
礁溪玉田村「拳頭庄」的名聲遠揚,嗅覺敏感的李潼聞到了拳頭師們的汗水味,創作《四海武館》這本以「尚武」傳統為主題的小說。 李潼曾在序文中描述玉田村的景色: 「晚春的翠綠稻田間,散落著竹圍高聳的三合院老宅和別墅型的新農舍。從溫泉旅館林立的礁溪大街越鐵道...
2021/03/14
5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鮮活的南方澳
李潼的〈漁港早市〉,描述他借住在南方澳朋友的家,以便第二天一早去拍攝漁港早市的照片,夜裡聽到漁船出航的聲音,他說: 「雨聲中聽見漁船出航的汽笛悠悠響起,時間接近凌晨,陸續又有幾艘漁船出航。馬達和汽笛聲自有它動人的音調,很難制止的不去傾聽。」
2021/03/12
3
拜訪李潼
2004年10月16日上午,宜蘭社區大學「書寫宜蘭班」的師生去拜訪李潼,分享李潼的寫作故事,並在他的「蓬萊碾字坊」書房裡合影紀念。當天下午,李潼參加「第一屆蘭陽文學獎」的頒獎典禮,會場佈置了李潼最愛的野薑花,濃濃的花香裡,文友們,度過一個舒爽的下午。
2021/03/09
4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加禮遠河的呼喚
那一年,李潼應邀到羅東國小演講,小朋友問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本書? 李潼面有難色,在台上愣了一下,說:「我寫的每一本書都很喜歡,如果一定要選一本的話,那就是《少年噶瑪蘭》。」 《少年噶瑪蘭》是李潼「噶瑪蘭三部曲」的首部曲,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曾譯成日文版,並拍成動畫影片。
2021/03/07
3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槍櫃城傳奇
三星鄉拱照村,舊稱「槍櫃城」或「銃櫃城」,是李潼《望天丘》小說中最重要的場景。 書中的主角陳穎川,一百多年前被外星人的飛碟帶走,這次被送回到羅東運動公園的「望天丘」。之後陳穎川回到他的故鄉叭哩沙的槍櫃城,小說中大部分的歷史故事都是透過陳穎川在槍櫃城時說出來的。
2021/03/05
4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痴迷寫作的《頭城狂人》李榮春
往事如煙,轉眼間,李潼離開我們已經17年,就連李鏡明醫師也上天堂了。 前不久,路過羅東街上李醫師的診所,看到鐵門上掛著招租,憶起多年前撰寫論文《李潼小說中的鄉土情懷》時,曾走訪李鏡明醫師,探索他的伯公李榮春的寫作人生。 李潼的少年小說《頭城狂人》,現改名為《老作家消失之謎》
2021/03/02
3
查看更多
【停課不停學,在家閱讀不停歇】跟著李潼來一場紙上走讀吧!
防疫宅在家的此時手機還是會受到媒體及各種資訊的轟炸吧!這時候撇下手機拿出一本書或許是一塊讓人神遊到他處的淨土喔!無法親身到宜蘭沒關係,李潼把所有宜蘭的大小秘境都藏在作品裡了!
2021/05/18
2
李潼文學走讀—太平山的山霧氤氳與見晴
同一個地點及場景因為天候而有了截然不同的景色,小雨濛濛的太平山多了點詩情畫意;山嵐飄渺縈繞的太平山挾著神秘;陽光正好的太平山讓腳步顯得輕盈快意。 作品有人繼續朗讀,故事有人繼續訴說,這些蟄居山林的詩牌便有了生命。
2021/05/05
6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一路太平
李潼到博愛醫院看診時,路過我上班的學校,偶而會送來一些文章、卡片。某日傍晚下班前,在辦公桌上看到一疊李潼「太平詩路」的手稿影本。 第一次閱讀李潼「太平詩路」的十二首詩,我馬上被〈氣味〉迷住了。 你問我自然的的氣味 怎可聞嗅得分明 那是沾蜜蝴蝶飛過 是清泉
2021/04/19
5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歌仔戲尋根
走到員山鄉結頭份的大樹下,好像進入李潼小說《火金姑來照路》的現場,樹下的「大樹公廟」、樹下的空地,大樹公隔馬路對面的「讚化宮」,就是書中的三山國王廟,也就是演歌仔戲的地點。
2021/03/16
3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玉田弄獅」傳香火
礁溪玉田村「拳頭庄」的名聲遠揚,嗅覺敏感的李潼聞到了拳頭師們的汗水味,創作《四海武館》這本以「尚武」傳統為主題的小說。 李潼曾在序文中描述玉田村的景色: 「晚春的翠綠稻田間,散落著竹圍高聳的三合院老宅和別墅型的新農舍。從溫泉旅館林立的礁溪大街越鐵道...
2021/03/14
5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鮮活的南方澳
李潼的〈漁港早市〉,描述他借住在南方澳朋友的家,以便第二天一早去拍攝漁港早市的照片,夜裡聽到漁船出航的聲音,他說: 「雨聲中聽見漁船出航的汽笛悠悠響起,時間接近凌晨,陸續又有幾艘漁船出航。馬達和汽笛聲自有它動人的音調,很難制止的不去傾聽。」
2021/03/12
3
拜訪李潼
2004年10月16日上午,宜蘭社區大學「書寫宜蘭班」的師生去拜訪李潼,分享李潼的寫作故事,並在他的「蓬萊碾字坊」書房裡合影紀念。當天下午,李潼參加「第一屆蘭陽文學獎」的頒獎典禮,會場佈置了李潼最愛的野薑花,濃濃的花香裡,文友們,度過一個舒爽的下午。
2021/03/09
4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加禮遠河的呼喚
那一年,李潼應邀到羅東國小演講,小朋友問他最喜歡自己的哪一本書? 李潼面有難色,在台上愣了一下,說:「我寫的每一本書都很喜歡,如果一定要選一本的話,那就是《少年噶瑪蘭》。」 《少年噶瑪蘭》是李潼「噶瑪蘭三部曲」的首部曲,出版以來廣受好評,曾譯成日文版,並拍成動畫影片。
2021/03/07
3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槍櫃城傳奇
三星鄉拱照村,舊稱「槍櫃城」或「銃櫃城」,是李潼《望天丘》小說中最重要的場景。 書中的主角陳穎川,一百多年前被外星人的飛碟帶走,這次被送回到羅東運動公園的「望天丘」。之後陳穎川回到他的故鄉叭哩沙的槍櫃城,小說中大部分的歷史故事都是透過陳穎川在槍櫃城時說出來的。
2021/03/05
4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痴迷寫作的《頭城狂人》李榮春
往事如煙,轉眼間,李潼離開我們已經17年,就連李鏡明醫師也上天堂了。 前不久,路過羅東街上李醫師的診所,看到鐵門上掛著招租,憶起多年前撰寫論文《李潼小說中的鄉土情懷》時,曾走訪李鏡明醫師,探索他的伯公李榮春的寫作人生。 李潼的少年小說《頭城狂人》,現改名為《老作家消失之謎》
2021/03/02
3
查看更多
宜蘭文化俱樂部
宜蘭文化俱樂部|大陳島移民記事:他們從海的那端來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2022/11/09
8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下)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2022/11/03
7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上)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2022/10/26
6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下)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2022/10/19
12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上)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2022/10/12
11
宜蘭文化俱樂部|遣使會在宜蘭(下):溫暖小兒麻痺病童的礁溪文聲復健院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2022/10/05
6
宜蘭文化俱樂部|遣使會在宜蘭(上):助窮苦傳福音,還有大金瓜天主堂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2022/09/29
33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下):台灣罕見的哥德式教堂-北成聖母升天堂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2022/09/21
7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中):醫院裡的古蹟教堂-耶穌聖心堂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2022/09/14
6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上):令人淚光閃閃的70年傳愛故事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2022/09/07
4
查看更多
宜蘭文化俱樂部|大陳島移民記事:他們從海的那端來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2022/11/09
8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下)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2022/11/03
7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宜蘭電力發展史(上)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2022/10/26
6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下)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2022/10/19
12
宜蘭文化俱樂部|蘭陽工業中樞地-太平山林業(上)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2022/10/12
11
宜蘭文化俱樂部|遣使會在宜蘭(下):溫暖小兒麻痺病童的礁溪文聲復健院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2022/10/05
6
宜蘭文化俱樂部|遣使會在宜蘭(上):助窮苦傳福音,還有大金瓜天主堂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2022/09/29
33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下):台灣罕見的哥德式教堂-北成聖母升天堂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2022/09/21
7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中):醫院裡的古蹟教堂-耶穌聖心堂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2022/09/14
6
宜蘭文化俱樂部|靈醫會在宜蘭(上):令人淚光閃閃的70年傳愛故事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2022/09/07
4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