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個光-avatar-img

就是那個光

39 位追蹤者

就是那個光

39 位追蹤者
借用文字觀察思考、探索生活中,也許理所當然的無聊煩惱。 習以為常的,很多事沒有懷疑過,怎麼說怎麼做,如何定義,又是誰曾經說過。 重新認識,用幾句老中二,希望啟發你,或是誰來啟發我。
avatar-img
來自那個光
40會員
110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看完了電影,該怎麼說呢......,有好有壞。 在進戲院之前,就已經陸續看到threads上的各路感想,也是評價兩極的局面。 對於電影沒有複刻漫畫,嘗試做出自己的風格值得肯定,但同時減弱部分核心要素的呈現也是可惜了。 我認為電影有做到幾個優秀的地方。
Thumbnail
賀動畫化!!!! 好歹20年以上的作品,如今突然地登上小螢幕,實在讓人驚喜。 說實在這部作品不是我人生必看的清單之一,但始終是我會記得的作品之一
Thumbnail
作為運動漫畫,「一百公尺」對於比賽的說明實在有些貧乏......,不是!跑步、100公尺短跑有什麼需要解釋的? 到底有什麼可以說,而讀者還不知道的? 但或許就是在這樣單純的題材項目上,所有的篇幅才得以回來好好描寫最單純的,關於運動員自身的心理。
Thumbnail
I still alive!!!! 離開學校這麼久,幾乎都要忘記這種痛苦了。 雖然說才剛經歷沒有可比性,過去兩周,幾乎是我所度過最艱辛的一段時間。 從2月底開始,公司參與到一場不只規模大,還很緊迫的競圖案。 剛拿到圖資的時候,好這規模可能需要一個月? 打開圖資後,資料亂七八糟,好這得需要多
-有雷- 回應別人時想到的觀點,關於諾瓦克最後是真有發現自爆的是女兒嗎? 老師在這邊的設計很有誤導性,作為讀者的我們,很清楚知道爆炸當下的兩邊身分,特別是以這樣的視角來觀看會格外的有悲劇性。 但諾瓦克是如何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早已死去的女兒?從明確的訊息上是不太可能知道的,除非腦補在其他沒描
Thumbnail
重新翻閱後,發現魚豊老師的作品實在是架構嚴謹,進展到最後時還能有力的回應一開始的課題。 在「100公尺」或是「fact」兩部時也有接近的做法,但還是「地。」做的最好,如果看完之後的想法只有「感動」的話,再次複習一下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體悟。 本篇分析範圍為漫畫1至4話及59至61話。
Thumbnail
故事來到第三章。 關於地動說的研究,基本已經在第二章時,由巴德尼完成了。 姑且不談最後流傳的版本為何,剩下的章節已經不再只是探求真理的過程,而是該如何發表出去,為大眾所知曉。 當這個學說被大眾所知道,這無可避免的會改變世界的認知,也是直接顛覆教會的世界觀。 本篇分析範圍為第三章,漫畫36至59話。
Thumbnail
上次寫了一篇「魚豊的求真哲學」,想說寫得不錯(自以為)。 然後那天看了該周的「地。」,越看越覺得「诶你是誰」、「怎麼是你」,一個接一個沒想通的點接連浮出。 於是好好的再次複習,嗯,看來還得再出個幾篇細節細節。 這篇分析範圍為第二章,漫畫第5至第35話。 當然,全程據透,自行斟酌。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