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危機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不久突然接到二姐的電話說媽媽被救護車帶到醫院,我立即搭高鐵到醫院看她,到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她躺在加護病房虛弱的睡著,當下我和二姐真的不知所措,也只能看著她身上插了點滴,尿管,呼吸器,血壓器...看著顯示器的數據但是心裡不知道在想什麼。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只能在規定的時間看她,雖然一身虛弱,媽媽還是一樣我行我素的自行拔掉尿管,造成發炎然後護士又必須幫她重新做過。加護病房的醫生說媽媽是因為腦溢血而導致癲癇,幸好及時送醫院急救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下只能觀察是否有持續出血,脫離險境。

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幸運的,媽媽逐漸的能和我們對談不過她的狀態就如同壞了的手機電池一下子就沒電了,前一分鐘和你講的很興奮,後一秒又睡過去了...經歷幾天的煎熬,她終於可以進食了,體力也開始恢復中,主治醫生說可以轉到普通病房繼續觀察,這時候二姐和我才放下心來開始準備輪流照顧她,二姐負責大夜班因為愛乾淨的媽媽需要擦身及晚上還是會頻繁起來上廁所,我就早上提著兩杯Seven的咖啡來給二姐換班。

到了普通病房,陳醫師幫她安排每天兩次復健,早上是物理復健,下午是職能復健。一開始的物理復健,媽媽一直和復健師說:我的右腳壞了,我趁機會趕緊和她說明實際上她的右腳沒有壞,主要是因為她的腦有出血,血塊壓到控制右腳的神經才會發生右腳抽筋和不受控制。還好,她聽的懂我的解釋,這幾年我刻意搬回台灣主要也是希望能常常陪她,當然也和她建立從來沒有的”母子溝通模式“,說真的,建立此模式是一位從十二歲就離開家的遊子,沒有和父母及家人同住的人才懂的心情和嚮往...一轉眼她已經八十二歲了,雖然模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但是她還是會說她的右腳壞掉了...或許這也是我想開始用建立另一種方式來和她溝通,看看我能給她什麼呢?[贈緩]這兩個字就開始出現在我腦海裡。

對於一位十二歲就離鄉背井,住在台北私立的寄宿學校,之後,二十歲遠赴美國讀書及生活了十年,三十歲回到了台灣,然而,還是一個人在台北工作,四十歲醒來在上海,上海之後在深圳發展,像我這樣每隔八到十年就會來一次「大遷移」大我,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真的不多,尤其是父母親,自從我父親於2013年離開我們以後,我心裡牽掛的就是我母親了,因此,我在前年決定搬回台灣住,不再過漂泊的人生,回來多陪陪媽媽。

事實上,當我三十歲時,搬回台灣也是這麼想的,我放棄了美國的一切回台灣,心中的信念就是不想人生的旅途中留下終身的遺憾。人生無常,沒想到回台灣十多年後,爸爸就離開我們了。現在的心情,依然秉持著我三十歲的想法,並且更深入的和相處不多時間的母親相處,是她終於有機會停下來了?還是她真的需要我們的照顧了?

從小的記憶中,家人都是很忙在做生意,那個年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家裡曾經經營許多項目有開豆腐工廠,碾米廠,電影院,餐廳,摩托車店,汽車代理還有媽媽的食材採購及配送生意。朋友常說我很會挑東西和買東西,我想應該是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被培訓了。

然而,我從小就有個想法也曾經告訴過媽媽說:”我怎麼覺得我們家是個貧窮的有錢人家“,因為,印象中爸爸媽媽和我們相聚在一起,談的多數是生意,除了生意及賺錢的話題,其他之外的話題並不多。因此,從小我就有個願望就是有個小康的家庭,這算是家庭觀價值的萌芽嗎?人生的路途真的只有做生意和賺錢嗎?我永遠記得我小學時候唯一有一次能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旅行,興奮一整夜的我,一早就起來等出發,由於爸爸睡過頭了,第一次的家庭旅行就這麼泡湯了,失望到現在我還記得,並且寫下來,自從那一次之後,我就再也沒有機會和他們一起旅行,我記得那一次原本是要去日月潭,小時候的記憶中就從來沒有過家庭旅遊了。

家庭觀念與教育,我一直認為這是我們家最缺乏的。如果要談起為什麼我們家是如此,那就必須說到爸媽的成長背景,他們都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長·,經歷戰爭無情的破壞及壓力,經常跟著大人們到山林裡避開聯軍的轟炸,台灣話叫做“疏開”(當時台灣是處於日據時代),爸媽年紀相當,「疏開」就成為他們的共同記憶,他們幼小的記憶就是天天面臨如何生存並且無法受教育。傳統台灣的大家庭,爸媽都是家裏排行老大,都是遵循父母教誨,聽話的乖乖牌小孩,對了,他們是相親成婚的,沒有相親就沒有我們,哈哈。

性格憨厚的爸爸,即使和媽媽結了婚,還是得聽阿嬤的話,因為爸爸的媽媽,我的阿嬤是家裏的「總司令」,一直到阿嬤離開我們之後,他們還是一樣“聽媽媽的話”,因為他們從小到成家,生小孩,當阿公,阿嬤,阿祖(曾祖母),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相對的沒有掌握到自己人生最寶貴的能力~自我的思維 ,用另一個解說,也就是自長期的自尊體系失調。常聽媽媽提起,爸爸結婚後如果晚回家,阿嬤就會拿著豆腐工廠的棍子等他...想一想那個年代的家庭觀和教育,我們相對是非常幸福的。

所謂的失去自我其實就是自尊體系失去了平衡, 自尊主要包括三個要素:自愛,自信和自我觀,缺一不可。如果一個人自尊過高或過低都會照成人格上的缺失,面對人,事,物往往會做出不正確的判斷和決定。當然一般自尊體系失去平衡的人也就是受人影響和擺佈而無知的人。所以,第一件禮物我想送給媽媽的就是協助她找回十幾歲的媽媽,找回正真的自己,找回我小時候會保護自己和我的媽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seph Tai的沙龍
6會員
6內容數
媽媽的名字有個緩字,大家都叫她緩緩。 媽媽,感謝她給我了生命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我也要回贈她一個美好的自我人生! 因此,我想寫一些文章回贈給她,題目就叫做「贈緩」。
Joseph T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30
心流 外婆106歲駕鶴西去後,2019年開始,相對比較多的機會帶媽媽出來走走,吃飯,喝咖啡,聊天,有我們單獨相處的時間。 回想過去根本沒有機會,如果有,大部分的時間也只能忍受媽媽回放她的「錄音帶」,重複的播放著”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戲碼。 記得三十多歲時,有時候和朋友閒聊,有個話題是:如果讓我
Thumbnail
2023/03/30
心流 外婆106歲駕鶴西去後,2019年開始,相對比較多的機會帶媽媽出來走走,吃飯,喝咖啡,聊天,有我們單獨相處的時間。 回想過去根本沒有機會,如果有,大部分的時間也只能忍受媽媽回放她的「錄音帶」,重複的播放著”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戲碼。 記得三十多歲時,有時候和朋友閒聊,有個話題是:如果讓我
Thumbnail
2022/12/21
聽樊登讀書最讓我覺得立即要分享給媽媽的一本書,就是「恰如其分的自尊」這一本書,長久以來,我隱隱約約感覺媽媽的言行舉止相對「異於常人」,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奇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和朋友的媽媽一起吃飯,當朋友的媽媽在炫耀她的老公有多麼疼她,每一次她老公煮鮑魚粥給家人吃時,都會偷偷的多放幾片鮑魚在她
Thumbnail
2022/12/21
聽樊登讀書最讓我覺得立即要分享給媽媽的一本書,就是「恰如其分的自尊」這一本書,長久以來,我隱隱約約感覺媽媽的言行舉止相對「異於常人」,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奇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和朋友的媽媽一起吃飯,當朋友的媽媽在炫耀她的老公有多麼疼她,每一次她老公煮鮑魚粥給家人吃時,都會偷偷的多放幾片鮑魚在她
Thumbnail
2022/12/09
剛剛安養院和我打電話說媽媽想和我通話,看到安養院來電其實心理是忐忑的,還好是媽媽要和我通話,那應該就沒什麼事了,果然,她的一句話就是說她房間裡有幾十年的酒,當時是花了幾十萬買的,要我知道並替她保管好,她不是第一次說這樣的事情,我可以理解老人家總是有捨不得情節,他們的成長背景及週邊的親戚朋友是會直接影
Thumbnail
2022/12/09
剛剛安養院和我打電話說媽媽想和我通話,看到安養院來電其實心理是忐忑的,還好是媽媽要和我通話,那應該就沒什麼事了,果然,她的一句話就是說她房間裡有幾十年的酒,當時是花了幾十萬買的,要我知道並替她保管好,她不是第一次說這樣的事情,我可以理解老人家總是有捨不得情節,他們的成長背景及週邊的親戚朋友是會直接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喜歡旅遊的同時,照顧長輩也是一件幸福的事。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照顧86歲失能的老母親的女兒,帶著老母親走遍臺灣各地及離島的故事。通過這些經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力,並且找到新的情感出口和潛能。故事裡充滿著對親情的感動和對旅行充滿期待的情感。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媽媽曾經很自責跟我主治醫師通話,告訴他當初不該阻止我跟當時男友去美國生活。我告訴她,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原因,不是因為妳而讓我生病,也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所以我才生病。真的就是運氣不好那1%找上了我。 我很慶幸我留在臺灣,如果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異地,還沒適應環境就發病了,那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Thumbnail
媽媽曾經很自責跟我主治醫師通話,告訴他當初不該阻止我跟當時男友去美國生活。我告訴她,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原因,不是因為妳而讓我生病,也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所以我才生病。真的就是運氣不好那1%找上了我。 我很慶幸我留在臺灣,如果我到了人生地不熟的異地,還沒適應環境就發病了,那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我的人生經歷第一位失智親人是我的外婆,對外婆的印象還有些不夠深入,我只記得有時外婆不記得我是誰,而當還是小學生的我聽到外婆對我講著日文時,阿姨臉上一臉錯愕的拉著我到旁邊去時,我並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外婆以為我是日本人,而她總要回去一個她口中的「家」。   這幾天我因爲處理一些事務而回到了故鄉,順道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回憶在母親生病時的心情及手足之間的親情和支持。這種親情的溫暖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顯得尤為珍貴。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Thumbnail
我已經從台州回來台灣了,帶著下身不遂的母親自寧波回來台灣桃園機場,在機場呼叫救護車,再直接到林口長庚的急診室,這些情景都讓我感覺回到之前父親癌症住院的景況,都是一種沈重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像被綁著不能呼吸,悶在胸口感。 這兩天到了病房跟媽媽聊聊以前他小時候做過什麼事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