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演算 ( 原文作者 : 佩德羅.多明戈斯Pedro Domingos )

這本書於2016年9月發行,距今已經過了6.5年。

人類的腦力的演化造就了科學,在各科學中又發展出各科學說門派,一直到電腦被開發出來,電腦代替人腦的電腦科學出現了,人工智慧普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省下大量的時間做更多的事。緊接著擁有大數據的大電腦經過大演算,已經可以更精準地擬真這個人類生活的地球,甚至可以幫助人類不會只有聊天、幫忙寫作業、還可以幫助企業省下行政人力、幫助國家發展更先進的軍備、就連探索宇宙未知應該也不成問題吧。是說,探索未知這件事本來就是人類一直在做的事,只不過有了彷彿打了類固醇成長激素的機器學習的科學方法加持,從未知到已知鐵定更神速。

社會不斷地改變,每一段時間會有一個機器學習演算法的出現。「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正在重塑科學、技術、商業、政治和戰爭的模式。( 頁33 ) 那麼,甚麼是「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 ? 傳統上,要讓電腦執行特定的事情的唯一辦法,無論從簡單的兩個數字相加,到繁複的自動駕駛飛機,都是編寫演算法,透過演算法詳盡解釋如何執行每個步驟。機器學習演算法也稱為「學習器」( learners ),可以自己找出執行的方法,藉由從數據資料中進行推論,它們擁有的數據資料越多,運算而得的推論就越精準。( 頁29 )

作者說這本書的首要目標是要讓我們置身於機器學習的秘密中。作者還引用了美國認知科學人因工程等設計領域的著名學者,同時也是心理學家唐˙諾曼 ( Don Norman )創造的「概念模型」( conceptul model ) 這個術語,來說明這本書可以是真正用來為我們解析機器學習的概念模型。換句話說,為了有效使用學習器,我們需要具備機器學習的基本知識,而這本書正是機器學習這個領域演變的脈絡之基本知識。

想像一下,原本的電腦程式是由人類的程式編寫工程師寫出來的,而現在則是由電腦自己去編寫自己的程式。電腦科學歷來都是關於確定性 ( deterministically )的思維,但機器學習則是需要統計的思維。( 頁57 )本書的核心假設 : 透過單一、通用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可以從數據資料中推論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知識。 ( 頁82~83 ) 作者將這種學習器稱為大演算,並從神經科學的論證、從演化方面獲得的論證、從物理方面的論證、從統計學方面獲得的論證以及從電腦科學方面獲得的論證中,指出線索證據來證明大演算的確存在。

至於,大演算是狐狸還是刺蝟 ? 作者舉了20世紀的頂尖自由主義思想家以賽亞˙柏林 ( Isaiah Berlin ) 爵士曾經以「刺蝟」與「狐狸」來代指一些思想家。那些只知道一種方法但非常精通的人是「刺蝟」,而「狐狸」則代表那些知道很多方法但沒有哪一種方法非常精通的人。作者認為,機器學習領域中最好的科學家都是「刺蝟」,他們專注於一種方法並將其發揮到極致。而「大演算」則代表著能夠統合所有機器學習演算法的終極演算法,因此可以說「大演算」既是「刺蝟」也是「狐狸」。

不過作者有特別強調,電腦可以進行學習,但並不意謂電腦學習可以神奇地獲得電腦自己的自由意識。另外,機器學習領域中也存有許多競爭的思想學派,這些主要的學派包括符號理論學派、類神經網路學派、演化論學派、貝氏定理學派和類比推理學派等5大學派。本書將以上學派的演算功能綜合起來,提出一個單一的演算法來探索追求作者所推演的「大演算」。( 如下圖 )

raw-image

學習大演算概念應該要知道的事,譬如 : 人類的歸納問題 ? ( 第3章 )、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 ( 第4章 ) 、演化 : 自然學習演算法 ( 第5章 ) 、運行世界的定理 ( 第6章 ),以上牽涉範圍甚廣,作者最精簡的架構,白話的語言解釋這些古老的人類科學和較為古老的電腦科學。

機器學習就像嬰兒出生後到3歲前的學習。新生兒不會說話、走路、辨識物體,即使寶寶沒有看到物體,它也能理解這個物體是繼續存在的。但月復一月,孩子逐步成長,透過嘗試錯誤不斷地摸索,以及多元概念的飛躍增長,它們會弄清楚世界如何運作,人們行為如何表現,以及人與人之間該如何溝通。在一個孩子3碎石,這一切的學習已經凝聚成一個穩定的自我,所產生的意識流則會持續影響孩子的一生。( 頁344 )

像這樣的類神經網路會偷走我們的工作嗎 ? 你的工作到底運用了你多少的大腦呢 ? 如果你的工作比較需要使用到較多的腦力,你就越安全,這是人工智慧的初期,人們普遍的認知。但是許多事情原來並不完全如此,機器人會組裝汽車,但它們並沒有取代建築工人。而今,機器學習演算法卻已經取代信貸分析師、直銷人員,事實也證明,對機器來說,評估信貸申請比在建築工地行走不被絆倒要來的容易許多,但對人類來說,這種情況剛好相反。( 頁452 )

不要失去工作最好的辦法是要將工作自動化,如此一來,才會有時間從事目前無法做到的各部份工作,而這些工作也是電腦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頁453 )

AI 將會輕易取代取代專業白領,未來會計系、法律系、統計系、文學外語系、建築土木、電機電子可能比不上護理系、餐飲系、美髮美容科系。未來需要的將是有能力設計創新流程並能夠與AI協作的人才以及能夠展現溫度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yl's Notes 雪柔的閱讀筆記
61會員
229內容數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2025/04/26
我一直覺得,創作是個從無到有的心造工程,它和生命經驗值成正比,只不過有些人語言傳遞、文字書寫、繪圖意象,而拍攝者選擇按下快門。於此,拍攝再加一點哲學禪意就會進入攝影領域了。
Thumbnail
2025/04/26
我一直覺得,創作是個從無到有的心造工程,它和生命經驗值成正比,只不過有些人語言傳遞、文字書寫、繪圖意象,而拍攝者選擇按下快門。於此,拍攝再加一點哲學禪意就會進入攝影領域了。
Thumbnail
2025/04/13
人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數字?或者都是一個獨立的數字,這個關於生命靈數的美麗邏輯,我只能當作一種娛樂消遣看待。但是數字跟我們個人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Thumbnail
2025/04/13
人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數字?或者都是一個獨立的數字,這個關於生命靈數的美麗邏輯,我只能當作一種娛樂消遣看待。但是數字跟我們個人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Thumbnail
2025/04/06
連假期間的宏觀訊息除了台灣國會之亂引發大罷免連署活動之外,還有就是衝擊全球的川普2.0關稅核彈終於引爆。我不知道明天過後的台灣股市會如何表現這些連動?⋯⋯⋯
Thumbnail
2025/04/06
連假期間的宏觀訊息除了台灣國會之亂引發大罷免連署活動之外,還有就是衝擊全球的川普2.0關稅核彈終於引爆。我不知道明天過後的台灣股市會如何表現這些連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最近在改模擬考作文,題目與人工智慧相關,改了幾篇後發現,不少學生對人工智慧的認識有一點模糊,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可能也比較沒有辦法深入去研究或討論,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在近期仍會是熱門的考試題材,所以利用這篇文分享一些我的讀書心得跟筆記。
Thumbnail
       最近在改模擬考作文,題目與人工智慧相關,改了幾篇後發現,不少學生對人工智慧的認識有一點模糊,在沉重的課業壓力下可能也比較沒有辦法深入去研究或討論,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的相關議題在近期仍會是熱門的考試題材,所以利用這篇文分享一些我的讀書心得跟筆記。
Thumbnail
這本書於2016年9月發行,距今已經過了6.5年。夯到快不行的ChatGPT鋪天蓋地,像這樣的類神經網路會偷走我們的工作嗎 ?
Thumbnail
這本書於2016年9月發行,距今已經過了6.5年。夯到快不行的ChatGPT鋪天蓋地,像這樣的類神經網路會偷走我們的工作嗎 ?
Thumbnail
人們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試著讓電腦能夠從大量資料中學習成長,不僅可以運用在生活各方面的功能提升,甚至還能透過這些既有的資料,起到鑑往知來的效果,處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正是你開始學機器學習的最好時機!
Thumbnail
人們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試著讓電腦能夠從大量資料中學習成長,不僅可以運用在生活各方面的功能提升,甚至還能透過這些既有的資料,起到鑑往知來的效果,處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正是你開始學機器學習的最好時機!
Thumbnail
或說,把這本書取名為「猴子也能懂的人工智慧」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松尾豐教授長年深耕人工智慧的研究與開發,並且經歷AI發展史上的大起大落。之所以著作本書,與其說是推廣或科普人工智慧的知識,不如說是提供務實的資訊與評估,讓那些拿著大把鈔票的資本家們,不會抱有過高的期待,反而耽誤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Thumbnail
或說,把這本書取名為「猴子也能懂的人工智慧」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作者松尾豐教授長年深耕人工智慧的研究與開發,並且經歷AI發展史上的大起大落。之所以著作本書,與其說是推廣或科普人工智慧的知識,不如說是提供務實的資訊與評估,讓那些拿著大把鈔票的資本家們,不會抱有過高的期待,反而耽誤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首席研究科學家,安德魯.麥克費在這篇2017年發表的文章中,說明了人工智慧對於組織與企業來說,能做到、不能做到什麼,以及帶來哪些新的風險與機會?
Thumbnail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首席研究科學家,安德魯.麥克費在這篇2017年發表的文章中,說明了人工智慧對於組織與企業來說,能做到、不能做到什麼,以及帶來哪些新的風險與機會?
Thumbnail
本書《AI背後的暗知識》首度以「暗知識」描述機器的運作,以超越人類的視角來思考機器;我們可以來試著從這個問題來開啟這一趟辯論: 人類能思考機器如何思考嗎?
Thumbnail
本書《AI背後的暗知識》首度以「暗知識」描述機器的運作,以超越人類的視角來思考機器;我們可以來試著從這個問題來開啟這一趟辯論: 人類能思考機器如何思考嗎?
Thumbnail
而這本書正是由陳昇瑋所著作的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啟蒙書,會讓你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現況有一個全貌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他藉由長期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經驗,點出了台灣人工智慧發展的困境與挑戰、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時所面臨到的問題,以及職場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一波的人工智慧浪潮,更好的思考自己的未來。
Thumbnail
而這本書正是由陳昇瑋所著作的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啟蒙書,會讓你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與現況有一個全貌的瞭解,更重要的是他藉由長期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的經驗,點出了台灣人工智慧發展的困境與挑戰、企業在導入人工智慧時所面臨到的問題,以及職場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一波的人工智慧浪潮,更好的思考自己的未來。
Thumbnail
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完這本《因果革命》,內容雖然有趣,但對我而言有些難讀,藉由本書可以看到古往今來許多科學家推展因果革命的努力與成果。
Thumbnail
花了很多時間閱讀完這本《因果革命》,內容雖然有趣,但對我而言有些難讀,藉由本書可以看到古往今來許多科學家推展因果革命的努力與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