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很多人看過功夫的電影或者武俠小說的都會覺得很驚嘆,能飛天水上飄的無疑是虛假的電影特效,所謂降龍十八掌沒有人會覺得是真實的,但類似葉問電影的打鬥卻看似真實的也只有八成是電影效果而。 事實上,武術是什麼呢?
李連傑曾經用一句描述:
武術就是殺人技。
武術在古代是用以搏鬥殺人的,各門各派都
有自家的獨門必殺技。一般都不外傳,更多是本著「教識徒弟無師傅」的思想。
一般拜到一門之下不能再拜到其他門下,各門各派都固步自封。
而現今的武術,已經漸漸變成了舞術。
成為表演項目表演得更好看,實實在在的花拳繡腿,而非在格鬥實戰之中。

武術沒落了嗎?
如果作為強身健體的話,武術相對比較複雜,普通拳術或者器械沒有路套的話就很枯燥,如果有路套又變相繁多難記。
不似健身就樣簡單又實用,而且各區都健康室配套方便。
武術作為非物質文化保存了下,只保留了表面的路套,而武術的精髓愈來愈少知道。
武術曾在李小龍的影響下發揚光大,李小龍之所以能夠無人能敵,因為李小龍深知武術的精髓所在而且能夠發揮出來。
在高速的科技發展,網絡資訊更加吸引,選擇學習的人愈來愈少。而在自由搏擊之中,武術卻與搏擊格格不入,泰擊更加易學實打。
而現今的武術沒有跟上時代,在李小龍的帶動之下,全球對武術的認識與追求增多,這也是一個武術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時刻,但武術沒有改進融入於搏擊比賽之中,漸漸熱潮過後,慢慢走上一條注重表演的方向。
與當年日本忍者式微,幕府不再重視忍術,令忍術走向了沒落。
與現今的武術很像,再過多百年,武術只會保留了表演的外殼,而名存實亡。

應該學習武術還是現今格鬥術?
這視乎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你是想要自衞防禦的那學習泰拳就好了。
如果你要減肥的話,泰拳是個不錯的選擇。
是否武術不值得學習?
非也。
學習武術,需要的時間與領悟非一朝一夕。
如果短時間街頭打架或者強身,恐怕會難以成效。
學習武習並非能夠無師自通,而是要有人指導再加以練習才能出真功夫的。
否則你一直練習的方向不對,練習再多也是枉費心機。
就算你是天才如李小龍般,也要相當的學習與領悟。

武術門派種類多,要學哪一種呢?
武術有南拳北腿,又分外家拳與內家拳。種類之多多達70種以上。
要學武術最好是同時學習兩種或以上的拳術,以內家拳與外家拳來分,可以學習一種內家拳和一種外家拳。同時學習兩種拳術會混亂嗎?這還視乎資質,還你學習兩種的拳術的時候,你會漸漸發現原來不同門派有些地方還是殊途同歸,而且你會將兩者比較,得出更好的地方
。
清朝的楊露禪也學習洪拳與陳式太極,再加以融會貫通。
李小龍也非只學習詠春,他也學習螳螂拳、白鶴拳、洪拳、譚腿、少林拳和西洋拳等等。
只在了解更多不同的拳術,才會有更深的領悟。

應該跟套路練習嗎?
路套可以練習,但只練套路就如同只表演沒有分別。複雜的路套會限制了思想,有時過於執著於套路會阻礙了反應,實際上打鬥時招式很難如套路般連續打出來,而是在1秒內的反應決定了勝負,所以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並沒有固定套路,而是重點在訓練反應與肌肉。
如果初學者先練習套路,在練習套路不同的動作時,身體的不同的肌肉也會得到訓練,然後再重點加強某些其他方面的訓練。

輕功真有其事嗎?
其實是有的,當然不會像電影中瀟灑飛上飛下。
現代可以經常看到的,如 Free running, Parkour 就是現代版的輕功。
以前的輕功是經過長期負重的訓練來提升跳躍力,利用不同的物件來輔助跳躍。
忍者訓練跳躍也有一個有趣的方法,就是種一種植物,每天都跳過該植物,隨著植物愈高忍者的跳躍力也變得高。
不同的訓練,也可以練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會更好。
輕功並不是什麽神秘東西,只是跳躍上的一種技巧而已。

武功的「功」,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經常聽到「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武與功是指兩樣東西,武是手腳動作的練習,比喻招式套路上,
而功是指內功,內在的整合的力,也是內力。
這就是武術的精髓,透過練習武來修習功的,如外家拳。
而透過修內勁為主而練武的內家拳。
兩者都是殊途同歸,最終也需要訓練內勁,才能出真功夫。

武術練得愈長久,功力愈利害?
像電影中,修練武術幾十年的老道士,看似瘦弱卻異常利害,因為修練愈長功力愈強嗎?
那是痴人說夢說,電影的戲劇效果而已。
就如是三國演義很吸引,但只是小說很多情節是虛構的。
正所謂「拳怕少壯」,壯年也會盲拳打死老師傅,也就是這個原因。
你看李小龍也要鍛練出一身肌肉,來確保機能上的運行。
肌肉與反應一旦退化,速度也隨之變慢,將力不從心。
透過武術的鍛練,到年老雖然不能像電影般強勁,但可以老當益壯,身體健康。

武功中的氣是什麼?
氣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樣東西。
氣是指呼吸,沒有呼吸就是死亡,但每個人都在呼吸,也代表每個也有氣嗎?
每個人當有氣了,只是要如何運用呼吸。
像空手道會大叫時,也是呼氣時出勁,就是其中一種。
大極拳講求呼吸要自然,然而都是運用氣來調整身體以及力勁。

武術心訣,真的有效嗎?
心訣也稱心法,學習不同武術都會有心訣來輔助。以前心訣是各門最重要的秘密,不能外傳。如大極拳當年有人將其心訣刊登於報章,便受逐出師門,被列入黑名單的懲罰。
其實這些心訣,說穿了就是要訣,即使你知道心訣,要理解也要些想像力。
以前學習武術的人也要有相當的想像力,真的有效嗎? 某程度上是有啲,透過這些想像力去騙過身體機能調整。
即使你知道心訣也好,如果不經常訓練的話也是毫無意思的,那只會變成幻想。

Youtube 影片
總結
學習武術的人愈來愈少,而了解武術的精髓更加少,了解武術精髓而持之以恆練者更少之又少。
學習武術當然不是為了好勇鬥狠,但至少也學自我保護。
武術並非如武俠小說打通任督二脈,輸真氣便可增強百倍,能飛天遁地,而是長時間鍛練肌肉、呼吸、力勁和反應等等。
切勿過於古板,應該綜合不同武術,例如泰拳、空手道、合氣道或者其他不同武術可以提升學習,加以融會貫通。
觀賞而言,當然是電影的好看了,而且打得精彩,但不要信以為真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