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平民英雄在媒體審判下成了過街老鼠 《李察朱威爾事件》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案,被網友掛上蛇蠍女稱號的她,被輿論霸凌,直到警方證實其清白。我相信當時不少人也都受到媒體風向的影響,早也在心中下了定論,而當時的我也是,以為自己保有思考能力,但其實都被媒體牽著鼻子走。

而於2019年上映的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改編自真人真事,故事背景發生於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的奧林匹克公園,當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選手齊聚一堂,一名保安人員–李察朱威爾在值勤時發現了裝有炸彈的可疑包包,立刻疏散了現場人員,儘管最終炸彈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間接死亡和111人受傷,李察朱威爾迅速作出應對的行為,也拯救了不少條生命,在媒體大肆報導下,被捧為英雄的他,卻在三天後,輿論風向轉向懷疑他是這場事件「自導自演」想成為英雄的炸彈客。遭受無情的網路暴力外,就連FBI都以「有罪定論」的偵查方向前行。媒體辦案和輿論壓力,使一名平民英雄一瞬間跌入谷底。

raw-image

《李察朱威爾事件》是真實事件,雖然導演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呈現故事,但一點也不沉悶,因為事件本身曲折崎嶇,令人看得憤恨不平;一位勇敢的平民英雄,獲得的不是掌聲,而是不屬於他的謾罵和折磨,讓我們見識到媒體辦案和民間輿論壓力是如何壓垮一個無辜的人和其家人。我相信導演希望在螢幕上重現整起案件的初衷,就是希望我們能夠檢討媒體亂象和人民的媒體識讀能力吧!

看完《李察朱威爾事件》後,希望下次開口批判前,可以思考我們是不是又再犯了同樣的錯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維克絲的沙龍
206會員
213內容數
閱讀,可以很享受。 找一本吸引你的書,配上一杯咖啡,一起度過美好的一下午吧!
維克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美,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但那份多元逐漸被「主流審美」單一化,陰柔、柔弱、小鳥依人成了女人味的特質。陽剛之美呢?或許有些人無法認可,但那位留著大鬍子的女人也很美。 20世紀時,曾有位多毛症的女子克蕾蒙汀德磊(Clémentine Delait),她經營的咖啡館事業有成,也不忌諱向別人展示自己真實的樣
Thumbnail
2025/04/22
美,可以以多種形式存在,但那份多元逐漸被「主流審美」單一化,陰柔、柔弱、小鳥依人成了女人味的特質。陽剛之美呢?或許有些人無法認可,但那位留著大鬍子的女人也很美。 20世紀時,曾有位多毛症的女子克蕾蒙汀德磊(Clémentine Delait),她經營的咖啡館事業有成,也不忌諱向別人展示自己真實的樣
Thumbnail
2025/04/10
英文中有句格言是這樣說的:「Fake it ‘til you make it」,大致可對應中文的諺語「弄假成真」,意即在達成目標前,透過假裝或模仿其心態、氣度和想法,最終成為自己想變成的樣貌。而電影《冒牌死黨》以此格言為概念,透過盡職演員的身分,演出一部勵志又無俚頭的喜劇,原來,身分認同到身分轉變,
Thumbnail
2025/04/10
英文中有句格言是這樣說的:「Fake it ‘til you make it」,大致可對應中文的諺語「弄假成真」,意即在達成目標前,透過假裝或模仿其心態、氣度和想法,最終成為自己想變成的樣貌。而電影《冒牌死黨》以此格言為概念,透過盡職演員的身分,演出一部勵志又無俚頭的喜劇,原來,身分認同到身分轉變,
Thumbnail
2025/03/31
從前我很納悶,為什麼有些遭遇家暴的女生們不願意離開施暴者呢?有一就有二,就算對方道了歉,也很難奢求他做到「下次不會了」的承諾。然而,放下並轉身離開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許多考量和牽掛,但我們都該看看電影《到我們為止》,和女主角莉莉布魯學習,儘管兩人間有了孩子,但當對方對了你動手之後,沒有一個錯誤
Thumbnail
2025/03/31
從前我很納悶,為什麼有些遭遇家暴的女生們不願意離開施暴者呢?有一就有二,就算對方道了歉,也很難奢求他做到「下次不會了」的承諾。然而,放下並轉身離開或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有許多考量和牽掛,但我們都該看看電影《到我們為止》,和女主角莉莉布魯學習,儘管兩人間有了孩子,但當對方對了你動手之後,沒有一個錯誤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李國儀這回登場。角色是源於皮繩經歷週刊偷拍後11年藝穗節的表演中,我們安排了一個狗仔進入偷拍被抓,謊稱自己不是狗仔是狗奴,於是現場進行了狗奴調教。(現在想起來這回應真是弱弱的,苦笑)04年成立以後每一次的聚會活動,我們都很擔心被偷拍,但還是躲不了週刊獵奇,成為他們賺錢的題材。 這個角色在
Thumbnail
李國儀這回登場。角色是源於皮繩經歷週刊偷拍後11年藝穗節的表演中,我們安排了一個狗仔進入偷拍被抓,謊稱自己不是狗仔是狗奴,於是現場進行了狗奴調教。(現在想起來這回應真是弱弱的,苦笑)04年成立以後每一次的聚會活動,我們都很擔心被偷拍,但還是躲不了週刊獵奇,成為他們賺錢的題材。 這個角色在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究竟汙名化被害者要持續幾個世紀呢?從古至今,協助加害者脫身的文化為什麼會一直存在?分明有令人遺憾的事實發生,卻不能為它進行真正的哀悼
Thumbnail
《老Z調查線》是中天新聞關閉後,在YouTube平臺營運的一個頻道,由一群社會線記者成立「忤惡小組」製作,主要涵蓋解說臺灣及國際上重大社會案件和靈異事件等。
Thumbnail
《老Z調查線》是中天新聞關閉後,在YouTube平臺營運的一個頻道,由一群社會線記者成立「忤惡小組」製作,主要涵蓋解說臺灣及國際上重大社會案件和靈異事件等。
Thumbnail
『快訊/深夜過路魔再次現身!十人受傷、一人搶救中!被害者家屬:政府必須給一個交代!』   手指划過社交軟體頁面上的新聞帖子,杜爾麒的視線在新聞標題上稍作了一下停留,又繼續向下划,直到能拉出頁面底下那個顯示刷新中的小圈圈。   重複了幾次刷新頁面的動作後,他終於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貼文,先是在上面
Thumbnail
『快訊/深夜過路魔再次現身!十人受傷、一人搶救中!被害者家屬:政府必須給一個交代!』   手指划過社交軟體頁面上的新聞帖子,杜爾麒的視線在新聞標題上稍作了一下停留,又繼續向下划,直到能拉出頁面底下那個顯示刷新中的小圈圈。   重複了幾次刷新頁面的動作後,他終於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貼文,先是在上面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新聞快報,近日一起引起社會大眾熱烈關注的深夜過路魔事件,嫌犯已經順利落網,警方現在正在調查該名嫌犯及其作案動機,詳細情況——』   林安雅瞥了眼正在播放新聞的電視,就立刻皺著眉一把抓起遙控器將節目切換到面向兒童的動畫節目。   「哎呦——真是太可怕了,我們家寶寶怎麼能聽這麼恐怖的新聞呢?」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在各媒體發展迅速的年代,輿論有著令人畏懼的力量;輿論能夠造神,亦能造惡魔。我們總以為自己公正客觀、保有批判性思考、能明理地分辨是非,但我們仔細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在媒體的推波下,與大眾一起未審先判呢? 我想起2017年的南港小模案,媒體報導風向將受害者的好友推向了輿論風口,直指她和犯人男友共同涉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Thumbnail
「文藝懸疑犯罪電影」真是一個既中二又吸引人(我)心的宣傳詞,令人一邊觀看、一邊心癢癢地想著哪裡有甚麼弦外之音 結果完場時我一堆黑人問號,只得回去後慢慢拼湊細節 (下有劇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