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前婦女的月經週期變化(更新)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可能是上個月,我去醫院看診時,遇到實習醫師問我,能不能幫我寫病歷?原來他們規定一個月要寫兩篇(?)病歷,所以就徵詢我的許可。

我答應了,然後他就開始問許多基本健康資料。

當他問到我的月經週期是幾天時,我卡了一下,然後老實告訴他,我應該是正在更年,所以月經週期一次比一次長;因為不規律,所以我也沒辦法告訴他我的月經週期是幾天,我只能告訴他我最後一次月經是什麼時候來。

然後,今天我的月經來了。距離上一次,已經有兩百多天了;我本來還以為不會再來了,對於之前購入的夜用衛生棉,還覺得有點浪費經費。

其實我在之前的一兩週,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月經要來了。怎麼說呢?因為我感到下腹部有微微的疼痛、頭也有點痛,胸部也有點發漲,所以我一直在懷疑是不是「大姨媽」又要來拜訪我了。

之前我的醫師曾經「稱讚」我,到了這年紀還有月經,「很厲害」。我聽了覺得有點奇怪,到底幾歲停經呢?

上網查了一下,衛福部的資料[1]說,更年期是45-55歲。這個範圍感覺很大。

於是我請教偉大的AI。Scispace給我五篇文章,四篇是來自印度與孟加拉,其中印度婦女的平均停經年齡是46.6歲[2]與48.5歲[3];孟加拉婦女的平均停經年齡是46.7歲[4];第五篇是加拿大的女醫師,她們的平均停經年齡是介於45-55歲[5]。

我今年56歲還有月經,所以大概要算是晚停經的。不過,我還有另一個疑問。我從幾年前開始,就覺得自己的月經變得很不規則;最近這一兩年更是一次比一次長。

於是我又上網問了一下偉大的AI。Scispace提供了幾篇論文,其中有一篇[6]有提供具體的數據。

這篇美國的論文發現,停經前4年的平均週期長度分別為30.5天、35.0天、45.15天和80.2天。在停經前的一年,多數女性的月經週期長度超過40天的時間佔了75%或更多。另外,數據顯示,在停經的最後一年和倒數第二年的週期長度差異顯著。可是,他們的樣本數只有120人。

不過,我發現因為我有用手機紀錄月經的習慣,所以我竟然也存了四年多的資料。於是我把自己的資料給分析了一下。今天才發現,我竟然在另一個App記錄了2017-2019年的資料,所以我又分析了一下。

分析的結果發現,我在2017年有6次,2018年有12次,2019年有13次,2020 年有 13 次月經週期,2021 年有 10 次月經週期,2022 年有 10 次月經週期,2023 年有 4 次月經週期。如果依照上面的論文所說,我應該真的已經快停經了。

我在 2017年的平均月經週期為 42 天,中位數為 39 天。2018年的平均月經週期為 30 天,中位數為28 天。2019年的平均月經週期為28 天,中位數為27 天。2020 年的平均月經週期為 25.5 天,中位數為 24 天。2021 年的平均和中位數月經週期分別為 36 天和 31.5 天。2022 年的平均和中位數月經週期分別為 36.2 天和 32.5 天。 2023 年的平均和中位數月經週期分別為 127.5 天和 118.5 天。

2017-2020年,我的週期相對穩定,每年大約有12-13次月經週期,平均長度在27-30天。

從2021年開始,週期次數減少,長度增加;2022年更明顯;而2023年就更誇張了。

在這整個過程中,讓我有點難過的是,關心更年期婦女健康的論文並不多。研究婦女停經前週期的變化情形,只能查到2007年的論文,而根據這篇論文,之前的論文竟然是1967年的!那時候我還沒出生呢!更不用提2007年的這篇,其實只是把1967年的論文裡面的數據重新分析了一下而已!

剛剛又找了一點資料,原來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婦產科學會(ACOG)以及國際更年期學會(IMS),停經的定義是超過12個月沒有月經。

【更新】

最近看了一本《掰了,我的大姨媽》,才發現我對更年期的概念非常模糊且不正確。

中文總是把menopause譯為「更年期」,其實menopause是「停經」、它是一個時間點--姨媽滿一年沒來的那一天。

在正式停經之前的時間,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我總覺得「圍」這個字很怪,當然是從peri-這個字首來的,但是,到底是要「圍」什麼啊?

照我在書裡面看到的資訊:超過45歲,有60天姨媽沒來,而原本姨媽都是很規律的,那就是進入了「圍更年期」(據說中文稱為更年期前兆)。

然後,在停經以後,就是進入「更年期後期」postmenopause。

我的週期。圖片作者:ChatGPT

我的週期。圖片作者:ChatGPT

我請ChatGPT幫我做圖,也把所謂的「圍更年期」給標出來。然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在差不多兩年前(2023/5/20)就開始「圍」了。

參考文獻: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更年期問與答(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36&pid=1208&sid=1209)


[2] Prasad JB, Tyagi NK, Verma P. Age at menopause in India: A systematic review. Diabetes Metab Syndr. 2021 Jan-Feb;15(1):373-377. doi: 10.1016/j.dsx.2021.01.013. Epub 2021 Jan 20. PMID: 33524647.


[3] Rana, S., & Panghal, M. R. (2022). A study to identify the age of menopause and its relation to socio-economic determinants and to assess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about the health effects of menopa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Applied Science & Engineering Technology, 10(9). https://doi.org/10.22214/ijraset.2022.46796


[4] Sibli, M. S., Islam, S., Uddin, M. J., Ali, M. Y., Biswas, R., Akter, S., Islam, M. S., & Soby, S. S. (2022). Analysis of the average menopause age of Bangladeshi women: A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 World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and Reviews, 16(3), 231–235. https://doi.org/10.30574/wjarr.2022.16.3.1311


[5] Christakis, M. K., & Shirreff, L. (2022). Hot flash: Experiencing menopause in medicine. CMAJ, 194(31), E1091–E1092. https://doi.org/10.1503/cmaj.220073


[6] Ferrell, Rebecca J.; Simon, James A.; Pincus, Steven M.; Rodríguez, Germán; O’Connor, Kathleen A.; Holman, Darryl J.; Weinstein, Maxine. The Length of Perimenopausal Menstrual Cycles Increases Later and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Obstetrical & Gynecological Survey 62(2):p 111-113, February 2007. | DOI: 10.1097/01.ogx.0000253415.23422.4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88會員
98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30
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看《前進高棉》(Platoon)。當時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越戰對美國人留下多麼深的傷痕。但是,當時的我並不知道,越戰在越南人民身上留下的傷痕,只怕不是三五十年去得掉的。 這個傷痕,來自於橙劑(Agent Orange)。 橙劑是什麼?用來做什麼?為什麼會造成傷害呢?來看看吧!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本《女性私身體》教妳如何精準預測月經來的時間,排卵前後的觀測方法,並提供各種花式亂經、亂體溫的例子,是適合計畫懷孕、避孕,或想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的女生的好書。
Thumbnail
這本《女性私身體》教妳如何精準預測月經來的時間,排卵前後的觀測方法,並提供各種花式亂經、亂體溫的例子,是適合計畫懷孕、避孕,或想觀察自己身體狀況的女生的好書。
Thumbnail
每個月想提早準備懷孕嗎?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算排卵的日子,包括月經規則的人如何計算可能排卵日,以及其他幫助監測排卵的方式。
Thumbnail
每個月想提早準備懷孕嗎?這篇文章教你如何計算排卵的日子,包括月經規則的人如何計算可能排卵日,以及其他幫助監測排卵的方式。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結婚的新婚夫妻,規畫求子,每個月都有做功課,到底寶寶什麼時候才會來報到?每個月都希望自己能有懷孕的徵兆,到底懷孕初期有什麼徵兆?如何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13個初期症狀,給妳參考自己是否有孕。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結婚的新婚夫妻,規畫求子,每個月都有做功課,到底寶寶什麼時候才會來報到?每個月都希望自己能有懷孕的徵兆,到底懷孕初期有什麼徵兆?如何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13個初期症狀,給妳參考自己是否有孕。
Thumbnail
是否揭露赤裸的個人經驗,讓我思考很久,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家在治療公主病的過程,還擔心變化的生理週期。在服用藥物以前,生理週期是固定且規律的,使用手機內建或加裝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就可以預測生理期可能到來的時間,已做好相關的準備。只是這情況在服用藥物後半年......
Thumbnail
是否揭露赤裸的個人經驗,讓我思考很久,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不希望大家在治療公主病的過程,還擔心變化的生理週期。在服用藥物以前,生理週期是固定且規律的,使用手機內建或加裝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就可以預測生理期可能到來的時間,已做好相關的準備。只是這情況在服用藥物後半年......
Thumbnail
停經前週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幾歲停經算正常? 我懷著這些疑問上網查詢,結果發現資料好少!
Thumbnail
停經前週期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幾歲停經算正常? 我懷著這些疑問上網查詢,結果發現資料好少!
Thumbnail
你也常常覺得生理期前特別焦慮嗎?那很可能是經前症候群在作怪!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經前症候群有哪些症狀,以及如何有效舒緩吧!
Thumbnail
你也常常覺得生理期前特別焦慮嗎?那很可能是經前症候群在作怪!讓我們一起來聊聊經前症候群有哪些症狀,以及如何有效舒緩吧!
Thumbnail
通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感受到女性在經期時可能會更加敏感和情緒化。這是一個自然現象,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學會更好地理解和關心生活中的女性,尤其是在她們經期這段特殊的時期。
Thumbnail
通過這個對話,我們可以感受到女性在經期時可能會更加敏感和情緒化。這是一個自然現象,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學會更好地理解和關心生活中的女性,尤其是在她們經期這段特殊的時期。
Thumbnail
雌激素與卵巢之間,會有一定的周期循環,月經結束之後,雌激素緩慢上升,到了排卵之日,雌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值,排卵後再緩慢下降,到月經期間,雌激素的濃度會來到最低值。 月經結束→雌激素上升→雌激素最高→排卵期→雌激素降至最低→月經來臨 ◆ 月經周期的情緒變化 雌激素控制著女人的母性,控
Thumbnail
雌激素與卵巢之間,會有一定的周期循環,月經結束之後,雌激素緩慢上升,到了排卵之日,雌激素的分泌達到最高值,排卵後再緩慢下降,到月經期間,雌激素的濃度會來到最低值。 月經結束→雌激素上升→雌激素最高→排卵期→雌激素降至最低→月經來臨 ◆ 月經周期的情緒變化 雌激素控制著女人的母性,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