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贈與配偶,其他繼承人無須繳遺產稅(113年憲法判決第11號)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生前贈與配偶導致其他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時,其他繼承人無須繳納


問題(經簡化)

甲生前將其名下股票贈與配偶乙,之後於2年內死亡,乙及其3名婚生子女均拋棄繼承,甲另一非婚生子女丙為唯一繼承人。國稅局以股票為甲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乙之財產,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下列個人之財產,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被繼承人之遺產,併入其遺產總額,依本法規定徵稅:一、被繼承人之配偶。」將甲死亡時之股票淨值計入遺產總額,核定遺產總額後,認定丙應納之稅額5000萬元,超出丙因繼承所得之財產1500萬元。


本案爭點: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特定人之財產,導致增加之遺產稅是否應由其他繼承人負擔?


憲法法庭判決認為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將生前贈與被繼承人配偶的財產價值,加計該價值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導致應納遺產稅額增加,而配偶如果在繼承發生時拋棄繼承,此增加之稅額將由其他繼承人負擔,違反憲法第7條保障平等權之意旨,且使繼承人繼承權之經濟價值嚴重減損者,侵害人民受憲法第15條保障之財產權。

 

以本案案例而言,乙因為先受到甲的贈與,已經先得到財產上的利益,但是當甲在2年內死亡而繼承開始後,乙卻又拋棄繼承導致乙沒有繳納遺產稅的義務(案例中的其他繼承人也拋棄繼承),此時唯一的繼承人就是丙了,當然由丙負責繳納遺產稅,問題是甲的股票早就贈與乙,甲死亡時名下只剩下一點點遺產而沒有股票可供繼承了,但稅法的規定是必須把甲贈與乙的股票價值加回來作為甲死亡時的遺產總額,如此一來遺產馬上由幾千萬變成3億多元,遺產稅暴增,結果就是丙繼承取得1500萬元但卻要繳5000萬元的遺產稅,當然是不公平。

 

結論

113年憲判字第11號認定案例所述情形下,因為被繼承人生前贈與特定人而將贈與價值加計入遺產總額後核定課徵遺產稅額,導致未受贈與的繼承人應負擔的遺產稅稅金大於繼承所取得的遺產,日後該繼承人將無須繳納因為生前贈與所衍生增加之稅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粘毅群律師的沙龍
35會員
49內容數
財產、遺產、不動產
2024/10/30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2024/10/30
預告登記僅適用在對於不動產登記名義人也就是所有權人有請求權的時候,網傳父母為子女買房時,用預告登記以避免子女敗壞家產,但因為父母為子女買房就是贈與給子女了,原則上父母有對子女並沒有請求權的存在,這樣的預告登記恐怕有被法院撤銷的可能,還是要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並搭配合法的法律制度設計,才是可行。  
Thumbnail
2024/05/22
自從最高法院大法庭認定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以來,民事法院執行處已經被此類型的保單強執行案件量塞爆,但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必須由執行法院就個案審酌,判斷是否具有終止保險契約之理由,並非一律可由執行法院代替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契約,茲就目前法院實務上相關判斷標準,彙整供作參考。
2024/05/22
自從最高法院大法庭認定保單在「必要時」得由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以來,民事法院執行處已經被此類型的保單強執行案件量塞爆,但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必須由執行法院就個案審酌,判斷是否具有終止保險契約之理由,並非一律可由執行法院代替債務人向保險公司終止保險契約,茲就目前法院實務上相關判斷標準,彙整供作參考。
2024/04/07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
2024/04/07
以遺囑(死後)信託將遺產移轉受託人,仍然可能侵害繼承人之特留分,繼承人雖不能撤銷整個信託,但對於繼承人因此不足的部分,繼承人仍然可以請求扣減及返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知道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將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擬制為遺產課稅嗎?本條款引發了哪些爭議?一起來看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判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你知道遺贈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將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擬制為遺產課稅嗎?本條款引發了哪些爭議?一起來看憲法法庭113年度憲判字第11號判決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本文探討113年憲判字第11號解釋,針對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關於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財產之擬制遺產規定,大法官認為,此規定若導致實際受贈人與遺產稅納稅義務人不符,致使繼承人需為受贈人負擔稅負,將違反憲法平等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判決要旨,並針對修法前之配套措施,提供清晰的說明。
Thumbnail
本文探討113年憲判字第11號解釋,針對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關於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偶財產之擬制遺產規定,大法官認為,此規定若導致實際受贈人與遺產稅納稅義務人不符,致使繼承人需為受贈人負擔稅負,將違反憲法平等原則。本文深入剖析判決要旨,並針對修法前之配套措施,提供清晰的說明。
Thumbnail
小甲是大甲遺留在外的兒子,大甲於中華民國105年6月間將其名下所有某公司之股票共XXXX股贈與其原配乙。 贈與後的兩年內,大甲於106年12月3日死亡,其配偶乙得知拋棄繼承就可以不用繳稅,所以乙及其3名婚生子女(小乙1、2、3)均拋棄繼承,小甲變為唯一繼承人。 小甲不服一狀告上法院。
Thumbnail
小甲是大甲遺留在外的兒子,大甲於中華民國105年6月間將其名下所有某公司之股票共XXXX股贈與其原配乙。 贈與後的兩年內,大甲於106年12月3日死亡,其配偶乙得知拋棄繼承就可以不用繳稅,所以乙及其3名婚生子女(小乙1、2、3)均拋棄繼承,小甲變為唯一繼承人。 小甲不服一狀告上法院。
Thumbnail
一名陳姓男子死前2年內,將名下價值3億多元的股票贈與妻子,陳男過世後妻兒全都拋棄繼承,未料唯一繼承人為陳男6歲私生女,除了繼承陳男遺產1567萬外,還遭國稅局追討5735萬元遺產稅。憲法法庭28日判決遺產稅部份違憲,2年內必須修法,發回更審。 新聞出處:奇摩股市(2024.10.29) 親人離世
Thumbnail
一名陳姓男子死前2年內,將名下價值3億多元的股票贈與妻子,陳男過世後妻兒全都拋棄繼承,未料唯一繼承人為陳男6歲私生女,除了繼承陳男遺產1567萬外,還遭國稅局追討5735萬元遺產稅。憲法法庭28日判決遺產稅部份違憲,2年內必須修法,發回更審。 新聞出處:奇摩股市(2024.10.29) 親人離世
Thumbnail
一、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給特定人之財產,於被繼承人死亡時,併入其遺產總額計算。   二、免依《遺產及贈與稅法》§15併入遺產總額計算的情形。   三、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之財產,其遺產價額的計算。   四、土地增值稅及贈與稅等之扣抵。   五、在稅法上視為遺產,不等同在民法上視為遺產。
Thumbnail
一、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給特定人之財產,於被繼承人死亡時,併入其遺產總額計算。   二、免依《遺產及贈與稅法》§15併入遺產總額計算的情形。   三、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之財產,其遺產價額的計算。   四、土地增值稅及贈與稅等之扣抵。   五、在稅法上視為遺產,不等同在民法上視為遺產。
Thumbnail
我國法律規定每個人都只能有一個配偶,因此只要不是法律承認的配偶,就無法得到法律上配偶所享有的遺產繼承權,除非被繼承人在生前在不侵犯特留分的前提下,有立遺囑表示要分多少遺產給外遇對象。另外如果是被繼承人生前所扶養的人,依民法第1149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後,可請求親屬會議依受扶養程度及其他關係來斟酌
Thumbnail
我國法律規定每個人都只能有一個配偶,因此只要不是法律承認的配偶,就無法得到法律上配偶所享有的遺產繼承權,除非被繼承人在生前在不侵犯特留分的前提下,有立遺囑表示要分多少遺產給外遇對象。另外如果是被繼承人生前所扶養的人,依民法第1149條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後,可請求親屬會議依受扶養程度及其他關係來斟酌
Thumbnail
民法第1148-1條法律關係要弄清楚著實不容易。明明同樣是「死亡前二年內贈與」,卻因主體差異有不同的結論,也難怪一般人一頭霧水。法律上重點,要從不同主體面向切入,國稅局、債權人、繼承人,各自的立場及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情況。建議可以找專業律師諮詢,因遺產官司往往牽一髮動全生,好釐清遺產相關問題,以專業法
Thumbnail
民法第1148-1條法律關係要弄清楚著實不容易。明明同樣是「死亡前二年內贈與」,卻因主體差異有不同的結論,也難怪一般人一頭霧水。法律上重點,要從不同主體面向切入,國稅局、債權人、繼承人,各自的立場及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情況。建議可以找專業律師諮詢,因遺產官司往往牽一髮動全生,好釐清遺產相關問題,以專業法
Thumbnail
繼承的制度歷經多次修法,也常常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究竟父債一定要子(女)償嗎?現在的繼承制度規定是什麼?律師向您詳細說明!
Thumbnail
繼承的制度歷經多次修法,也常常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究竟父債一定要子(女)償嗎?現在的繼承制度規定是什麼?律師向您詳細說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