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把這些談論到死的一切,集結起來,成為一個主題,企圖要探討些什麼。
既然一切都結束了,那應該是要學習到什麼對嗎?
但又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些關於死亡的為:生之彼岸。
死者不說話,生者卻開始有很多話要說。
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直視的人,現在再也無法睜眼了,靜悄悄地躺在那。
卻有很多很多的話,想對他說。
今年要結束了。
一邊感到惆悵,一邊又感嘆著自己成功地過活了一年。
恩,今年也是很努力啊。
十一月的最後一部片,是一部決心尋死的人,到處找可以幫忙料理後事的幫手。
這一趟旅程,鏡頭所能捕捉的風景色調皆是一片荒涼,路上遇到的人,衣衫襤褸或是滿臉愁苦,心底滿是無奈。
雖然是開放式結局,但隱約覺得透過旁人的故事,應該多少左右主角的決定。
最後的最後,他會選擇,繼續活著吧。
我在想,這部片的最後一幕如果就這樣停留在落雨的夜晚就好了。
那時螢幕全黑了好幾秒,但影片仍有聲音,是雨聲。
當視線漆黑一片,聽覺變得靈敏,雨聲好似打在耳邊。
影片好像結束了,但是仍有聲響。
忽然進入一種荒誕的情境中。
那幾秒裡,僅有影廳逃生的小燈亮著。
使得影廳中的白色屏幕看起來,好像靈堂。
有一瞬間,我認為這是我的喪禮。
知道我的人會說什麼。
他們不會說什麼。
因為就算真有喪禮,需要被通知的人是甚少。
不需勞師動眾。
直接把我燒成一把灰,灑在海裡,埋在土裡,追逐浪花或者陪伴著樹木花草。
或者,
有人說死亡就是一場長眠,都要好好睡一覺了,那只需要一片漆黑即可。
我在冷冽的冬夜騎著腳踏車,穿梭在並不熟悉的巷道裡。
一邊想著這些。
死亡就是一場長眠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笛卡爾的懷疑
7會員
186內容數
你如何知道自己不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生活?如果所有的經驗都是虛幻的,怎麼能確信有任何事情是真實的?
笛卡爾的懷疑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愛有很多種,對嗎?
鏡頭流轉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試圖展示各種愛的樣態。
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安無事共度一生。
或者即便永遠失去了,仍然選擇珍之重之,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是青澀時期,無法好好說出口,一筆一畫勾勒出的畫像。
或者,只要能陪著你身邊,終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是與你相處的每個片段都記憶猶新,
2024/11/29
愛有很多種,對嗎?
鏡頭流轉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試圖展示各種愛的樣態。
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相安無事共度一生。
或者即便永遠失去了,仍然選擇珍之重之,藏在心底最深的地方。
是青澀時期,無法好好說出口,一筆一畫勾勒出的畫像。
或者,只要能陪著你身邊,終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是與你相處的每個片段都記憶猶新,
2024/11/28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讓人看得懂。
例如今天的公路電影,看得我整個人好人格分裂,頻頻分心。
分明印入眼簾的是黃沙滾滾,一片荒涼,滿耳充盈的是主人翁的喋喋不休。
但是滿腦都是皮可敏還沒有打完今天的蘑菇。
阿,對了皮克敏這週有活動,處處有稀有花種,朵朵盛開。
主人翁開著車,一路搭訕陌生人,順風車也好,一起兜
2024/11/28
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讓人看得懂。
例如今天的公路電影,看得我整個人好人格分裂,頻頻分心。
分明印入眼簾的是黃沙滾滾,一片荒涼,滿耳充盈的是主人翁的喋喋不休。
但是滿腦都是皮可敏還沒有打完今天的蘑菇。
阿,對了皮克敏這週有活動,處處有稀有花種,朵朵盛開。
主人翁開著車,一路搭訕陌生人,順風車也好,一起兜
2024/11/26
連日大雨,這段時間天空總是陰沉沉的,不是烏雲就是密雨。
難得今天出門時,是好天氣。
但是沒想到,晚上的我卻久違地哭個不停。
因為禮堂影廳有課程,所以今日放映的紀錄片,改在大學教室裡,用投影布幕放映。
今天放映的片關於大體老師。
如果不是因為有活動,我想我可能不會主動看紀錄片,遑論這類題材。
2024/11/26
連日大雨,這段時間天空總是陰沉沉的,不是烏雲就是密雨。
難得今天出門時,是好天氣。
但是沒想到,晚上的我卻久違地哭個不停。
因為禮堂影廳有課程,所以今日放映的紀錄片,改在大學教室裡,用投影布幕放映。
今天放映的片關於大體老師。
如果不是因為有活動,我想我可能不會主動看紀錄片,遑論這類題材。
你可能也想看










人死後去了哪裡??
當催眠個案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回到某個人世。有時他們的答案顯示他們是在轉世之間,在不同的靈界層面或階級和別的地方。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學校』。學校和我們所知的地球在不同的頻率。它在不同的存在層面。那是知識的學校。從所做的事情中學習,而這方面它跟地球有關。

人死後去了哪裡??
當催眠個案的時候,他們並不會回到某個人世。有時他們的答案顯示他們是在轉世之間,在不同的靈界層面或階級和別的地方。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學校』。學校和我們所知的地球在不同的頻率。它在不同的存在層面。那是知識的學校。從所做的事情中學習,而這方面它跟地球有關。
我不知道我怎麼到達白天的。
「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全身疲憊,帶著血水與灰,自言自語的躺坐在牆邊。仔細一看少年毫髮無傷,他飄在半空中,大概是幽靈之類的吧,我無法做多思考。
「意義呀?你問意義??啊哈哈」他又大笑起來,我不解
「這是你之前最不能理解的教義之一呢?」
「教義?」
「對喔
我不知道我怎麼到達白天的。
「這樣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全身疲憊,帶著血水與灰,自言自語的躺坐在牆邊。仔細一看少年毫髮無傷,他飄在半空中,大概是幽靈之類的吧,我無法做多思考。
「意義呀?你問意義??啊哈哈」他又大笑起來,我不解
「這是你之前最不能理解的教義之一呢?」
「教義?」
「對喔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本文講述了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思考和體驗。從這位孩子的視角展開了對“死”的一種理解。從未有過的感受,這種靜謐的平和感覺遙遠而虛無縹緲,拼盡全力翻身,用手撐著地面,想站起來。原來,這是“死亡”的感覺。抑制了劇烈的疼痛和極度的恐懼,這個世界已經與他人不相干。這種回憶,如此的平和。
之前方格誌有一段時間沒更新,主要是主題無新意與也無題材可寫,最終推給了心灰意冷的眼疾身上,讓我對未來充滿了絕望與失去與社會脈動相聯結的日子。
《醉》淹沒在追劇中無法自拔
《生》醒來的每一天重複前一天的進程
《夢》調養中的場景一變再變
《死》對著日子的消逝一無察覺
不似以往為了一個前進的目標
之前方格誌有一段時間沒更新,主要是主題無新意與也無題材可寫,最終推給了心灰意冷的眼疾身上,讓我對未來充滿了絕望與失去與社會脈動相聯結的日子。
《醉》淹沒在追劇中無法自拔
《生》醒來的每一天重複前一天的進程
《夢》調養中的場景一變再變
《死》對著日子的消逝一無察覺
不似以往為了一個前進的目標

每天晚上,他都做著一樣的夢。夢裡的他已經死了,死於一場溺水的意外。
於是,睡著和醒來,似乎變成了生與死的交界;一邊的他已然死去,一邊的他依然存在。

每天晚上,他都做著一樣的夢。夢裡的他已經死了,死於一場溺水的意外。
於是,睡著和醒來,似乎變成了生與死的交界;一邊的他已然死去,一邊的他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