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含有「症狀」共 5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巴金森氏症 是一種慢性、持續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它起因於腦部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死亡,導致運動功能失調。隨著病程發展,症狀會持續惡化,包括顫抖、僵硬、動作遲緩,以及失智、情緒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疾病的持續性退化 多巴胺減少:腦部黑質細胞死亡導致多巴胺(一種協調運動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
Elyes | 艾莉絲-avatar-img
42 分鐘前
🫶
真正地「看見」,不僅是看到標籤背後的個體,更是看見創傷中的力量、看見偏見背後的解方、看見分離表象下的深刻連結,以及看見症狀背後的共同責任。而當我們真正「看見」了這一切,療癒我們共同世界的道路,便已在腳下展開。這不僅是智識上的理解,更是一種邀請,邀請我們將這份看見,轉化為生命中的行動與存在方式。
Thumbnail
牙周病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引發掉牙危機!讓牙周病專科醫生先帶你認識牙周病!】 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台灣牙周病在發生比例已高達90%左右,其中50歲~64歲的牙周病患者是牙周病好發率最高的年齡層,牙周病是一種影響牙齒周圍組織(如牙齦、牙周韌帶、齒槽骨等)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與牙結石累積所引起...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前言 在診間遇到越來越多肌纖維疼痛的病人,時常症狀反覆、物理儀器治療無效,轉介治療師做徒手治療後,有些會有不錯的改善,然而還是有部分病人的症狀持續存在。 以下文獻,主要是探討葡萄糖注射治療對於頑固型肌纖維疼痛的治療效果。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是闊筋膜張肌、臀中肌與臀大肌向下延伸的筋膜結構,位於股外側肌表層,並附著於脛骨外側。當膝蓋彎曲角度小於 30 度時,髂脛束具有伸直膝蓋的功能,超過 30 度後則轉為彎曲膝蓋的功能。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外科何正中(見圖)醫師22日表示,腫瘤直徑超過2公分,惡性風險程度相對升高,建議病人應接受3D腹腔鏡手術、不但傷口小丶恢復快,病人當天即可下床。 何正中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發生的原因被認為與基因突變相關,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通常在50至70歲的區間
Thumbnail
主動脈瓣反流的評估挑戰與多模態影像的整合 傳統指南的限制與診斷困境 針對主動脈瓣反流(AR)的治療決策,傳統上主要依賴於「兩 S」原則:當患者的 AR 程度為嚴重(severe)且有症狀(symptomatic)時,即應直接考慮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術(AVR),此為美國和歐洲指南的基礎建議。 然而
《「謝銘峻 醫師 2025.10.01」》 你是不是也有這種困擾? 天氣一變涼,皮膚就開始乾、癢、緊繃,甚至乾到脫皮、龜裂,怎麼擦保濕也救不了? 其實啊,這不是你皮膚「任性」,而是它在對你「抗議」啦!  入秋天一到,空氣變乾、溫差變大,很多人肌膚開始出現乾燥、敏感、泛紅,甚至爆痘的狀況。大部分人
Thumbnail
重點摘要|你現在肩膀卡卡、夜裡痛醒、梳頭扣扣子都困難嗎?別再亂拉了。 這篇把五十肩/肩周炎講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關節囊發炎與纖維化)、初期症狀與痛的位置怎麼判斷、該看哪科最快排除風險、分期的最佳治療方法與居家運動怎麼做才有效,以及哪些禁忌一定要避開。 再加碼說明整復推拿能幫到什麼、不能做什麼,最
身上所有說不出的病痛、免疫力下降、甚至睡不好,都不是偶然!答案藏在你最常忽視的「它」:情緒。以為只是心情不好?其實它們正在悄悄腐蝕你的五臟六腑。哪種「壞情緒」正在實質傷害你的肺、脾、肝、腎、心?中醫 如何用最隱密的方式修復,讓人找回身體的「原廠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