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我們所喜愛的眾多電影角色,無論是蜘蛛人、艾莎,還是傑克船長,其實早在古代神話裡就已經存在,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跨文化、跨時代的心理現象。
這套現象被稱為《原型角色理論》它認為人類心中早有一些集體無意識的角色模版,像是英雄、導師、陰影、無辜者…無論身處什麼時代、什麼文化,這些角色總會以各種形式回到故事裡。
這些角色原型,不只是「人物分類」的戲劇設定,更像是我們內心情緒與人生歷程的投影,理解它們,就像打開了一本翻譯我們自己內在世界的說明書。二、理論基礎
1️⃣卡爾.榮格(Carl Jung)集體無意識理論
人類不僅擁有個人無意識,還存在著一個集體無意識,儲存著所有人類共同的原型。
原型是跨文化、跨時代的心理結構,反映了人類在面對生死、愛恨、成長等普遍課題時所共同擁有的潛在經驗。
榮格的這些思想對後來文學與電影中的角色分析提供了深厚的理論基礎。
2️⃣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神話學與敘事學的延伸
「英雄旅程」基本概念:
- 啟程(The Call to Adventure):主角接收到某種召喚,踏上未知的旅程。
- 試煉(The Ordeal):英雄面對挑戰與困難,經歷轉折與成長。
- 覺醒(The Transformation):英雄獲得新能力或領悟,準備完成使命。
英雄在故事中經歷啟程、試煉、覺醒、歸來等階段的共同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揭示了角色發展的普遍結構,也強調了故事中隱含的文化與心理意涵。
3️⃣諾斯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的文學批評
以文學批評角度探討了文學作品中反覆出現的結構與模式,闡述了原型在文學敘事中的意義,探討「原型模式」如何構成我們對文學文本和電影敘事的基本認識。
三、12種模型
以近代的影視角色為例:
1.英雄 Hero
- 代表人物:鋼鐵人 Tony Stark《MCU宇宙》
- 功能定位:行動者 / 主線推動
- 人格特質:從自負的富豪,成長為拯救世界、主動承擔責任的英雄。
2. 師傅 Mentor
- 代表人物:葉問《葉問》
- 功能定位:指引 / 覺醒
- 人格特質:不只是教徒弟打拳,也教觀眾什麼叫「不為打贏而戰」。
3. 門檻守衛 Threshold Guardian
- 代表人物:吳一寧 / 001(李秉憲飾)《魷魚遊戲2》
- 功能定位:試煉設置 / 警示
- 人格特質:掌管整個遊戲秩序的中層,勸退或考驗主角是否真的準備好進入更黑暗的真相。
4. 使者 Herald
- 代表人物:神祕大叔 / The Salesman(孔劉飾)《魷魚遊戲》
- 功能定位:呼喚行動 / 啟程引爆
- 人格特質:帶來挑戰與新世界訊息,是冒險開始的引信。
5. 變形者 Shapeshifter
- 代表人物:洛基 Loki《MCU宇宙》
- 功能定位:製造懷疑 / 情感拉扯
- 人格特質:雙面性格、真假難辨,挑戰主角的信任與抉擇。
6. 陰影 Shadow
- 代表人物:達斯維達 Darth Vader《星際大戰》
- 功能定位:對立面 / 恐懼化身
- 人格特質:主角安納金的黑暗對立面,體現內心恐懼與墮落的可能性。
7. 盟友 Ally
- 代表人物:山姆 Samwise Gamgee《魔戒三部曲》
- 功能定位:支持 / 協助完成任務
- 人格特質:與主角同行,提供協助與情感支撐。
8. 反英雄 Antihero
- 代表人物:周星星《逃學威龍》
- 功能定位:非典型主角 / 顛覆期待
- 人格特質:不循規蹈矩、滑稽嘲諷,但終有正義之心,無厘頭敘事的代表。
9. 悲劇英雄 Tragic Hero
- 代表人物:麥希穆斯 Maximus《神鬼戰士》
- 功能定位:失敗的英雄 / 命運悲劇
- 人格特質:高貴但命運注定失落,因信念與情感走向毀滅。
10. 搗蛋鬼 Trickster
- 代表人物:傑克船長 Jack Sparrow《加勒比海盜》
- 功能定位:破壞規則 / 帶來轉機
- 人格特質:搞笑、機智、顛覆規則,行為不可預測但往往帶來轉捩點。
11. 無辜者 Innocent
- 代表人物:阿甘 Forrest Gump《阿甘正傳》
- 功能定位:喚起希望 / 純粹角色
- 人格特質:天真純真、看似平凡卻觸動人心。
12. 愛人 Lover
- 代表人物:傑克與蘿絲 Jack & Rose(《鐵達尼號》)
- 功能定位:情感推進 / 浪漫象徵
- 人格特質:代表愛情力量,超越階級困境,呈現動人情感核心。
🚩這些角色原型在各自的故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豐富了情節,也讓觀眾從中體會到多層次的情感與人生哲理。
📚參考文獻
- 榮格.卡爾 《原型與集體無意識》
- 坎貝爾.約瑟夫《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分析全球神話中的英雄模式,從啟程到歸來的經典敘事結構,此論述影響後世的電影敘事。 - 弗萊·諾斯洛普 《批評的解剖學:四篇論文》(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從文學批評角度探討了文學作品中反覆出現的結構與模式,闡述了原型在文學敘事中的意義。 - 沃格勒·克里斯多福《作家的旅程:神話結構的創作指南》(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此書將坎貝爾的英雄之旅理論應用於現代劇本創作,成為影視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 C. S. 《內心的英雄:我們生活中的六種原型》(The Hero Within: Six Archetypes We Live By)
✒️探討個人內在的原型如何影響我們的情感與行為,對理解角色內涵也具有啟發作用。

GPT-5 圖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