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每個人都能活在愛裡,而不是恐懼裡

書籍封面
這本書的每一段關係,讓人難以想像是真實發生的——尤其是把受害者一步步變成加害者的心思,讓人感到惶恐。
隱性暴力很難察覺,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面對的,不是愛的試煉,而是一場慢性的精神侵蝕。它沒有血,但在侵蝕你;它沒有聲音,而你卻快崩潰。
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懂得辨識隱形暴力,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穩定且明確的愛,會讓你更有自信、更有魅力✨先愛自己,才有能力愛他人。共勉之!
❤️🩹 是家暴?還是「家虐」?
這本榮獲澳洲女性文學獎的作品,不只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本血淋淋的生活實記。
作者潔絲・希爾(Jess Hill)將「家暴」一詞修正為「家虐」。
為什麼?
因為「暴」讓人聯想到拳頭與打罵,但「虐」更貼近現實——言語羞辱、行動控制、孤立人際關係、用沉默施壓,這些都是長期且系統性的精神暴力。
📊 家暴不是少數人的事,是社會的日常
根據衛福部 2024 年統計,台灣全年通報的家庭暴力案件超過 13 萬件,其中高達六成來自親密關係,也就是情侶或夫妻間的暴力。而在這之中,女性則是主要受害者。
很多人正在承受情緒與精神上的傷害,卻總對自己說:「沒被打就好」、「這只是吵架」—— 但這正是隱性暴力的陷阱。
🧠 暴力是被「教出來」的
當一個人從小就無法表達脆弱、情緒被壓抑,他學會的是:用控制來維持自己的尊嚴與價值。而女性從小就被教導要溫柔、要忍讓。這樣的二元教育,其實就是一場性別與權力的失衡教育。
這是整個社會的結構問題,但隨著性別多元化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內心是深受感動💛🤍
⚠️ 新聞分享:2025/7月 土城殺人事件
2025 年 7 月,新北市土城區發生了一起凶殺案。
一名男子當街持刀砍殺妻子與小姨子,造成兩人不治。事後發現,早在5月就已通報家暴,6月妻子申請保護令也已核發,但保護機制卻失守。
根據專家指出,保護令核發後的幾週,是加害者情緒最激烈的高風險期,若沒有同步社工介入、風險控管與安全計畫,保護令就只是一紙空文。
家,不一定是安全的地方,制度如果只有文字,沒有執行,那麼悲劇就不會停止。
💡 可以怎麼走出來?
1. 認清暴力的樣貌
不只有打人才叫暴力,羞辱、冷暴力、孤立、金錢控制、情緒操控,都是暴力。
2. 相信自己的直覺
如果你常常覺得「不安全」、「小心翼翼地過日子」,那就是警訊。
3. 培養經濟與心理獨立
不是為了離開,而是為了讓自己在需要的時候有選擇的能力。
4. 尋求幫助不是示弱,是自救
📌 延伸資源|
- 📞 家庭暴力防治專線:113(24小時保密協助)
- 🧩 關懷E起來:https://ecare.mohw.gov.tw
- 🧡 婦女救援基金會:https://www.twrf.org.tw/
- 🚹 輔導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防止暴力從源頭開始)
- 💰 家暴被害人補助申請:https://reurl.cc/nYlX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