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專業與薪水不成正比?《知識複利》教你用知識變現突破職涯瓶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專業的困境,就是專業與報酬不成正比

AI 興起,已逐漸影響企業的用人標準,走在深耕專業道路上的人,必需比過去更努力的深耕在自己的領域,並善用 AI 增加效率,更有效率的服務客戶,持續塑造專業的地位,才能在公司保持競爭力, 因此專業人士仍然可以在 AI 時代受到該有的待遇。

但專業人士都有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持續的深耕在企業裡,如果沒有進入管理職,專業程度的提升並「沒有與薪水成正比」,隨著專業到達某個高度,報酬的比例會逐漸降低。這是由於企業是以獲利為準的組織,如果更專業的能力並不能直接反應在營收,企業就會以降低成本的方式進行。

因此身為一位專業人士,該怎麼在追求專業的提升時,能突破這個職涯困境呢?

本書《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就是寫給專業人士的另一條出路。

作者何則文與高永棋,兩位皆有長期協助品牌塑造、製作知識產品的經驗,並持續協助多位專業人士將知識變現。

該書結合他們經驗與十位專家的實戰經歷,讓我們了解如何將專業轉變成知識,再透過知識帶來變現的複利 ,以知識價值創造的方法,打破職涯困境。

重點一:了解知識複利模型的兩階段,將專業轉換為豐厚的報酬

作者將大腦比喻為檸檬樹,挑戰如同土壤,每當大腦遭遇挑戰,就會如同檸檬樹扎根在大地上,努力地從大地吸取養分,最後長出一顆顆的檸檬。

這個檸檬就是我們的知識,而隨著某個領域的檸檬越來越多(象徵領域的專業知識),我們就會越專精在這件事情,逐漸成為別人口中的專家。

大部分的專家都停留在這個階段,稱之為「品質型知識複利」,此時腦中充滿了許多知識,但多用於自己的職業生涯。

有些專家在這個階段,開始感覺到不開心,認為自己的才華比不上報酬,或者是才華洋溢而沒被看見。

於是他們試圖將知識進行變現,試圖將專業轉變成報酬或名利,但變現其實很難,如同檸檬難以直接入口,因此就會有人把檸檬打成檸檬汁,加點蜂蜜,最後讓人容易入口;而這個過程,如同我們腦中的知識難以讓人吸收,因此知識也是需要轉換成產品,客戶才容易吸收學習,而這個過程「價值型知識複利」。

要將知識複利發揮出功能,首先要再「品質型知識複利」階段,好好的提升知識運用的深度、廣度與速度,確保穩定的知識產出。

而在「價值型知識複利」階段,則是要重視客戶的需求,將知識轉成適合的產品確保知識能真的讓客戶買單,帶來收入

腦中的檸檬(知識),透過兩階段的轉換,最後就能為我們帶來知識複利的收穫。

重點二:改良帶來「複損」傳統筆記,採用更高效的知識複利筆記

在「品質型知識複利」,我們會深耕專業,但大腦是記憶是有限制的,無法記住每天所學的內容。

因此我們會將學習的內容,用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期望我們透過筆記作為第二個大腦,幫我們記憶學習的知識。

傳統「日期筆記」的缺點 - 複損

我們經常的筆記方式,要不就是以日期為單位,不然就是採用單個課程去進行記錄,但這樣常會造成幾個缺點,造成知識的複損。

  1. 重複記錄卻沒有連結:我們經常在不同的地方,紀錄相同的內容,增加了筆記的數量,卻沒有把知識連結再一起,造成時間的浪費。
  2. 找不到或者看不懂:另外則是筆記都是以日期或課程名稱作為主題,突然想要一個關鍵知識時,就不容易找到相關的內容,甚至當初寫得太簡單,而導致事後看不懂,造成無謂的浪費。

因此本書提供了「知識複利筆記術」來解決這個問題,讓知識不在遺忘、相關知識得以連結與累積,它的關鍵步驟如下:

  1. 紀錄日期筆記並轉換成自己的架構。
  2. 根據日期筆記的內容拆成主題筆記放在雲端,並標註關鍵字方便搜尋,在提到不同領域關鍵字時做連結導引,
  3. 每次獲得新知識,就回頭找筆記,將相關的內容填回主題筆記。

透過簡單的三步驟,就能持續將新知識串聯舊知識,並透過重複地整理,不斷的重新學習,讓大腦重複記憶,從質與量的方面強化,提升在知識獲取的深度、廣度與速度。

重點三:打造專家品牌的關鍵在於讀者的質,而非讀者的量

專家品牌經營,有十萬個讚,不如有100個粉絲願意為你付錢 取自書中 第三大章

知識型專家,面對的是非大眾的讀者,難以如大眾取向的主題,如:美食、旅遊等,可以靠流量變現維生。

因此專家品牌不該只關注打造讀者流量,而是要將更多的心力放在打造讀者的質量,才能利用其他知識產品讓這些讀者買單,創造變現的機會。

因此本書採用粉絲經營的策略來提煉讀者的品質,稱之為 IPAD 法則,該法則目的是要將普通的讀者,逐漸經營成鐵粉,步驟如下:

  1. 漫遊者(Idler):屬於偶然看到我們知識產品的讀者,要增加這個數量,需要經營各種平台與渠道,盡量增加人數,才能逐漸有更多人培養成鐵粉。
  2. 參與者(Participant):會固定追蹤你的部落格,試圖找到更多關於我們的創作,我們需要跟他建立更多的互動,逐漸將他們培養成擁護者。
  3. 擁護者(Adherent):當連結夠多的時候,它們會擁護我們,主動分享我們的知識,成為鐵粉,並願意買單我們知識產品。
  4. 門徒(Disciple):比擁護者具備更深刻的連結,是我們知識產品的常客,甚至有意願在活動上協助我們,這些人可以主動洽談,邀請一同在事業上打拼。

透過 IPAD 的劃分策略,將小量的讀者逐步轉變,就能讓專家品牌更有效地獲得變現的機會。

最後

本書最大的主題在於知識變現,而知識變現是一條很長的道路,從學習資訊、轉變知識、知識化產品、專家品牌與經營,都是專家要邁向變現時,會遭遇的課題。

書中不同於其他書,會多方探討心態,而是以效率的角度,期望讓知識變現能真的像複利成長,提供各種方法,讓我們在每個階段都能讓能有效率的踏在知識變現的道路。

如果您苦於專業知識不易學習與變現、遭遇專業知識的困境,或想要在業界取得更多的影響力,這本書都能提供合適的方法可以實戰,並亦有各個業界實戰的名人點評經歷,供我們參考使用。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專業人士、技術人員

✅ 想用知識變現的人

✅ 個人品牌經營者 / 自媒體創作者

書籍資訊

作者:何則文 高永祺

書名: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

👉 點這裡讀墨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設計、行銷與商業好書,歡迎點這裡加入 👉 我的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吱吱喳喳
85會員
60內容數
專注於研究 UX、行銷領域,用文字作為心得分享。
吱吱喳喳的其他內容
2025/08/03
本書《一年投資五分鐘》提供上班族、社會新鮮人、投資新手等讀者一套簡單易懂的指數化投資方法,透過財務規劃、風險管理,以及長期持有的策略,幫助讀者在不需耗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達成財務自由。
Thumbnail
2025/08/03
本書《一年投資五分鐘》提供上班族、社會新鮮人、投資新手等讀者一套簡單易懂的指數化投資方法,透過財務規劃、風險管理,以及長期持有的策略,幫助讀者在不需耗費大量時間的情況下,達成財務自由。
Thumbnail
2025/07/27
這篇文章介紹《勝出99%人的成癮式學習法》這本書,並整理書中三個重點:沉浸式學習、回顧進度、以及製造成就感。文章強調享受學習樂趣的重要性,並提供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例如設定明確目標、利用社群媒體分享學習進度等。
Thumbnail
2025/07/27
這篇文章介紹《勝出99%人的成癮式學習法》這本書,並整理書中三個重點:沉浸式學習、回顧進度、以及製造成就感。文章強調享受學習樂趣的重要性,並提供提升學習效率的方法,例如設定明確目標、利用社群媒體分享學習進度等。
Thumbnail
2025/07/20
這是一本幫助讀者改善財務狀況的理財書籍,作者分享自身的理財經驗和觀念,強調記帳檢討、避免消費主義陷阱以及投資資產而非負債的重要性。適合月光族、社會新鮮人以及面臨人生階段轉變者閱讀。
Thumbnail
2025/07/20
這是一本幫助讀者改善財務狀況的理財書籍,作者分享自身的理財經驗和觀念,強調記帳檢討、避免消費主義陷阱以及投資資產而非負債的重要性。適合月光族、社會新鮮人以及面臨人生階段轉變者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文章探討了企業內專才與通才的區別。專才在某一領域有深厚專業知識,起步快但風險高,因技術變遷可能被取代。通才具多方面知識,適應力強,後期管理潛力大,但起點低,需持續學習與堅持。建議成為專業型通才,同時在多個領域達到前25%,以應對未來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薪帶來的問題,包括職業選擇束縛、公司砍預算的風險、出差或加班的家庭犧牲、以及物質慾望的影響。提出平衡工作與生活、定期自我檢視、提升心理韌性、和多元發展的應對策略。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今天要來分享,促使我離職高薪的管理顧問業的底層邏輯原因。進入職場前,新聞媒體和周遭人的閒言碎語,會給我一種認知是,「只要我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就衣食無憂了,過上舒服的日子」然而,當我走進白領界的高薪行業,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職場上,持續進步、保持競爭力,正是讓薪資不斷提升的方法之一。聰明的職場高手,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的價值在哪。如何為公司創造價值,找到不可取代的地位,亦是一種「加薪」手段。以下這四件事,看似與「加薪」無關,卻能幫助你大幅提升職場運,同時得到老闆和上司的肯定。 延伸閱讀:職場上真正「可怕」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本文分享作者在工作遇到迷茫感後透過改變心態,尋找不同的成就感來源,跳出單一評價體系,重新活得自信與勇敢。若你也在職場感到困住,或許可以從多元的成就感來源中尋找答案。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Thumbnail
為了讓付出於職場上的時間能獲得充分價值,更為了往後的人生,我們要開始以專業者自居,不是單純把自己定位在上班族。上班賺取所需之餘,善用在職場的空間與時間,培養出能帶走的個人專業技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