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歐洲各種藝術節百花齊放的時刻,而座標奧地利的 ImPulsTanz 維也納國際舞蹈節,是我近期發現的大寶庫。ImPulsTanz 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舞蹈節之一,在每年的七八月都能吸引大量的舞者、編舞家、藝術創作者和一般大眾參與。
我原本在查資料的時候以為 ImPulsTanz 只是個給專業舞者進修的藝術節,但事實上它早已深深地扎根在城市中,有非常多的參與者都是當地居民、素人舞者和藝術文化愛好者。看著他們放開心胸享受舞蹈,甚至勇於挑戰技巧,也讓我倍受啟發。

一分鐘認識 ImPulsTanz 維也納國際舞蹈節
維也納國際舞蹈節(ImPulsTanz — Vienna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成立於 1984 年,目前已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當代舞蹈和表演藝術節。藝術節通常在暑假舉行,為期一個月,而且活動超級豐富,包含:
- 125 場表演
- 260 個付費工作坊(Workshop)和專題研究(Research Project)
- 367 堂免費戶外課程(Public Moves)
- 連續 32 個晚上的 Party,其中兩個晚上是在維也納市政廳裡的超大型派對
- 各式各樣的講座、展覽、行為藝術、裝置、對談、課堂呈現
這些是 2025 年的數據,根據我查到的資料,這些活動數量跟以往比起來只多不少。
2025 年的藝術節是在 7/10~8/10 舉行,官方也已經公佈,2026 年是 7/9~8/9 ,可以先把時間留起來囉!
ImPulsTanz 中的各項活動
演出
每年 ImPulsTanz 都會有超過 50 個來自奧地利和世界各國的製作,在維也納的劇院、各種創意空間和博物館演出。
著名和經典作品
今年有不少世界知名的舞團和編舞家帶著作品來到維也納,我當時一看到節目表口水就流下來了。像是烏塔帕舞蹈劇場帶來 20 世紀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兩個經典作品《穆勒咖啡館》和《康乃馨》;還有編舞家波赫士・夏馬茲(Boris Charmatz)、達米恩賈萊(Damien Jalet)、阿克朗・汗(Akram Khan)、安娜・特雷莎(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亞歷山大・范頓豪 (Alexander Vantournhout)、薩沙・沃爾茲 (Sasha Waltz),每個人在當代舞蹈的世界裡都是響噹噹的名字。

安娜・特雷莎(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BREL》是我這次最喜歡的作品之一。而且可以看到她本人跳舞,跑一趟維也納已經值得了
[8:TENSION] 青年編舞家系列
這個系列演出讓人們有機會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生代編舞家。像阿克朗汗(Akram Khan)、奧利維耶・杜布瓦(Olivier Dubois)、弗洛倫蒂娜・霍辛格(Florentina Holzinger)等著名編舞家都曾在生涯早期於 [8:tension] 發表過他們的作品。
我自己覺得 [8:TENSION] 系列的演出無論是不是我的菜,但每個都非常有趣。如果說上面的經典系列都是在劇院裡面演出,這些新生代編舞家的作品幾乎都不用正規的劇場空間,反而比較像是是在華山或松菸裡面的多功能空間上演。因為觀眾觀看角度相對自由,沒有被舞台的單一面向所限制,對我來說作品的多元和靈活度反而比經典作品更高。每一場都是驚喜!

Mélissa Guex 自編自跳的作品《DOWN (full album)》驚喜和能量滿點,還隱含著非常政治的議題。我在維也納的最後一晚看了這個演出,直接變成我在整個藝術節裡最愛的節目(sorry 了各位大師)
舞蹈與視覺藝術的結合
ImPulsTanz 自 2013 年以來, 一直致力於促進編舞、舞蹈和視覺藝術之間的對話。因 ,藝術節與多個機構展開合作,如維也納現代藝術博物館(mumok)、利奧波德博物館(Leopold Museum)等,展示許多當代編舞家和視覺裝置的互動作品。
但可惜的是,我這次的行程安排沒有機會看到這個系列的演出。通常這樣的演出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展期,搭配固定場次的現場表演。觀眾可以選擇單純看展,或搭配演出一起看。
課程
每年藝術節中有 200 多堂工作坊(Workshop)和專題研究(Research Project),另外還有免費的戶外推廣課程(Public Moves),由超過 130 位國際知名的老師和編舞家授課。
工作坊(Workshop)
大多數的工作坊時間是平日週一到週五,共五天,長度為 1.5 至 2 小時(部分課程時數會拉長到 2.5 至 3 小時)。另外週末兩天也會有密集型的課程,每天 5 小時。所以每個工作坊的總時數大約為 7.5-10 小時左右。
每年 120 多個工作坊,內容類型也非常多元。包含西方當代舞技巧、東方當代舞技巧、街舞和流行舞、社交舞、銀髮族和兒童課程、即興、經典舞作實習、表演技巧、編舞方法和創作等等。除了給專業舞者的進階課,也有很多給初學者的基礎舞蹈課,或是不分級別的開放式課程(open level)。
根據我的觀察,這邊的老師多半都跟藝術節有著非常良好的關係,也有很多人會年年回鍋來開課。而這次來 ImPulsTanz 上課是我最大的重點,四個禮拜總共上了 11 堂工作坊。所以關於我上課的第一手經驗和選課指南等等,我會另外整理在【ImPulsTanz 系列】身體和頭腦的滿漢全席——ImPulsTanz 舞蹈節的工作坊;推薦老師和課程評比整理在【ImPulsTanz 系列】一篇文帶你不踩雷!工作坊和老師評比推薦,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Impulses, gravity, rebounce, flow》,授課老師:Vasko Nasonov
專題研究(research project)
每週五天,每天 6 個小時(或週末兩天,每天 8.5 小時)舉行的專題研究,多半是藝術家長期研究和經營的創作或表演主題。內容從酷兒表演、空間關係、遊戲和表演的關聯性、編舞等等,主題也非常豐富。因為參與人數最多為 20 人,有些甚至需要經過甄選才能加入。專題研究比起結果,更在意過程中的討論和探索,希望可以創造安全的環境,讓藝術家盡情拋接彼此的想法和才華。
今年在瀏覽專題研究的主題後,覺得大部分的我都沒什麼興趣,所以後來還是把重點放在工作坊上。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再體驗看看。
戶外推廣課程(Public Moves)
藝術節期間,每天傍晚 17:00-18:15,以及 18:45-20:00,在維也納市中心的四個角落都會有兩堂免費的戶外推廣課程。這些課程從寶萊塢、養生功、跟樹跳舞、街舞、即興,到認認真真的當代舞技巧課都有機會碰到。我就曾經在 Public Moves 裡認識了兩位住在維也納的治療師。她們每天都會找一兩堂課來上,用最少成本換取最大體驗,非常快樂。

Public Moves 現場。可以在美麗的市中心和蔚藍的天空下跳舞實在太奢侈
其他活動
SOÇIAL
每天晚上開趴的感覺是什麼?來 SOÇIAL 就知道了! SOÇIAL 不僅是派對,更是音樂會。無論是想和藝術家及觀眾交流、來跳舞、或單純享受音樂都可以在 SOÇIAL 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藝術節期間還有兩個晚上的 SOÇIAL 在維也納市政廳裡舉行。試想看看把台北市政府變成夜店!這在亞洲的實行難度也太高了!但可惜我那兩天要馬要看演出,要馬累到沒辦法去,所以這個也已經列入我下次的活動清單。
Freestyle 舞蹈比賽
這應該是我在藝術節中體驗過最酷和也最皮皮挫的經驗了!我一直以來都蠻排斥比賽,更不喜歡 battle,但人在國外真的會做一些自己想不到的事。
當天比完賽之後真的覺得「會 battle」跟「會跳舞」是兩件事啊!詳細的比賽經驗和思考我會另外寫在【ImPulsTanz 系列】在國外跳舞的衝擊和思考——ImPulsTanz 藝術節進修教會我的事,有興趣的可以閱讀。

當天晚上人超級多!上場前的心情可以說是......五味雜陳
甄選
在藝術節期間有機會碰到來自各國的舞團、編舞家和學校提供甄選機會。但老實說這次我碰到的機會很少,總共只有 2-3 個。不過我也碰到有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提供自己有在授課的學校入學名額給他喜歡的學生。
只能說機會什麼時候來真的很難說!
其他活動
ImPulsTanz 提供各種展覽、音樂會、研討會、電影放映、新書發表會、講座和討論等等活動,讓參與者深入了解當代藝術文化。
在 ImPulsTanz 的一天長什麼樣子?

ImPulsTanz 一天的活動行程
在維也納的每一天,我幾乎都是早上九點就開始上課了。根據選課的不同,每個人的行程都長得不太一樣。如果不想花大錢,也可以參加傍晚的 Public Moves(免費戶外課),再去劇院看 1-2 個演出,並用每晚舉行的 party 收尾。
很特別的是,這邊的劇院不樣台灣或英國、美國,大多都是晚上 19:00 或 19:30 開演。有很多演出會在晚上 21:00 或 22:00 才開演,甚至會同一個晚上 19:00 演一場,22:00 演一場。聽說南歐國家有些會有這種很晚才開演的習慣,但我每次 21:00 坐進劇院就覺得我快睡著了......
如果是像我一樣,瞄準要來 ImPulsTanz 上課吃大補丸的人,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課表,感覺一下藝術節提供的課量。

這是第二週的課表。橘色圈起來的課程是不開放旁聽的。
不過根據我上課的體感,「每週週間選兩堂課,週末不選課」會是最好的安排。
每天兩堂課後,身體已經有一定的疲累,而這樣的疲累感會在第三天到第四天之後開始指數型攀升。另外兩堂課的安排可以確保每天都有時間稍微反思一下上課內容、跟其他舞者聊天、處理日常庶務、逛逛維也納其他地方,或讓自己晚上進劇院後可以保持清醒。
不過這還是要依照個人體力和選課內容而定。藝術節畢竟有四週,要如何配速絕對是提升參與品質的一大關鍵。
參與 ImPulsTanz 的幾種方式
除了像我一樣直接在藝術節網站上訂課程訂票自由行,ImPulsTanz 其實有很多不同的計畫,主要提供給專業舞者、編舞、和即將踏入產業的新鮮人,讓大家可以用相對划算的價格獲得更多活動體驗。下面就來幫大家介紹幾種不同的計畫:
- danceWEB
- ATLAS
- ImPacT
danceWEB
danceWEB 是在藝術節中,提供給舞者和年輕編舞家的進修和交流專案。通過申請之後,參與者將可以報名所有課程和專題工作坊、觀看所有 ImPulsTanz 的演出、並得到來自舞蹈和表演藝術界國際知名藝術家的指導。除了提供身體和思想上的刺激,這個計畫也期許能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平台,促進藝術家分享想法並建立人脈網絡。
danceWEB 計畫包含項目:
- 觀看 ImPulsTanz 所有演出
- 所有工作坊
- 所有專題研究
- 舞蹈及其他當代實踐研討會
- 專為 danceWEB 參與者提供的沙龍活動
- 講座示範和圓桌論壇
- 住宿
- 提供國際知名藝術家指導的機會
- 被納入 danceWEB 資料庫
上面這些是官方網站提供的資料翻譯,有興趣閱讀更多完整資訊可以參考:danceWEB 交流計畫
我自己的側面觀察,以及和其他 danceweber 聊天獲得的情報,是參加這個交流計畫有好有壞。因為這些原因分析起來沒辦法用三兩句話就講完,我會把優劣勢加上申請流程、費用總計等等整理在【ImPulsTanz 系列】專案還是自費?danceWEB 好在哪裡?有補助可以申請嗎?,有興趣的人歡迎再深入閱讀。
ATLAS
ATLAS 是針對編舞家的訓練計畫。無論是正要開始編自己的第一支舞,或是已經在創作的路上,都可以申請 ATLAS 來輔助自己的創作。這個計畫有兩位資深的藝術家領導,參與者在申請的時候可以選擇其中一位作為導師。計畫本身主要提供場地跟一對一與導師的 coaching,加上藝術節的各種刺激,幫助編舞家得到多方思考和進行產出。
ATLAS 主要包含項目:
- 三天由導師引領,專門給 ATLAS 參與者的工作坊
- 至多選擇 10 堂 ImPulsTanz 的工作坊、 2 場專題研究和藝術節論壇
- 免費觀看所有演出
- ATLAS 參與者專用的排練場,可以在登記後輪流使用並排練自己的作品
- 兩次一對一與導師的課程
- 獲得與藝術節邀演編舞家的交流機會,平時也能不斷跟其他參與者交流
- 最終作品呈現
- 證書
- 免費腳踏車租借或大眾運輸月票
ImPacT
ImPacT 可以說是小型的 danceWEB。為期兩週,主要針對在學學生或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讓他們借用藝術節資源,跟產業人士交流和獲得生涯建議。根據不同的專案(當然,包含不同的專案費用),可以選擇 4-6 堂的工作坊,觀看 5-10 場演出,另外也包含住宿、免費寄物、免費參與 party、交通資源等基本權利。
自由參與者
這就是我本次的參與方式啦!自由選課、搭配免費戶外課程、觀看演出、自由選擇住宿點,也能利用閒暇時間走走逛逛,其實不失為一種很有彈性的方法。自由參與者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用待完完整的四週,可以更加彈性的調整自己的行程。
至於哪種方法適合你:【ImPulsTanz 系列】專案還是自費?danceWEB 好在哪裡?有補助可以申請嗎?
參與 ImPulsTanz 前置準備時間軸

如果要申請藝術節相關計畫,可能需要比較早開始籌備。通常 danceWEB 和 ATLAS 會在前一年 12 月截止。不管有沒有申請上,1 月中旬就會知道結果,也可以再往下規劃自己當年的行程。
如果是自由行的話,第一波表演節目會在三月釋出,工作坊會在四月釋出。強烈建議大家要把握這兩個時間!我這次因為太晚買演出票卷,只能在一些邊邊角角的角度或是超級遠的劇院最後一排站著看 Pina Bausch 的作品。舞非常好看,但兩次看完都腰痠背痛呀!
另外如果有心想申請國家/民間補助的藝術家們,可以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國藝會)菁霖文化藝術基金會和提供的資源。我這次非常幸運地,兩個基金會都有申請到補助。非常感謝評審委員的幫助,讓我在經濟上可以少一點後顧之憂。我這次也是拼了命的上課和體驗各種活動,希望可以把第一手的經驗和思考帶給台灣的舞者們。
關於補助資源的整理和介紹:【ImPulsTanz 系列】專案還是自費?danceWEB 好在哪裡?有補助可以申請嗎?
總結:我為什麼推薦 ImPulsTanz
不只是給舞者的藝術節
我一開始以為 ImPulsTanz 大部分的參與者,都會是專業舞者或相關藝術家。但當我實際到當地之後才發現,這個藝術節已經「長」在城市裡面了。在 Public Moves 中,常看到朋友或家人一起來跳舞,當地人也說自己從小就看藝術節的節目長大。更有一些人看著看著,有一天就突然想:「為什麼不來試試看藝術節的課呢?」即便是標註「進階(Adv.)」的課程級別,我也常常碰到素人舞者一起上課。而他們開放的態度、對舞蹈單純的熱愛,在在都提醒了我跳舞應該要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我常常碰到素人舞者跟我一起上課
多元化的風景
ImPulsTanz 作為歐洲舞蹈風景的縮影,讓我最驚豔的其中一點就是他的多元化。在這裡,不一定要經過科班訓練才能成為舞者。反倒是因為每個人不同的背景和個性,讓他們的身體充滿驚喜和個人風格。我自己的背景也非舞蹈科班出身,但在台灣想當舞者的唯一選項,就是把身體練到可以跟科班生匹敵。自己走過這段路,也讓我在過程中不斷反思舞蹈教育(和舞者教育)應該可以是什麼模樣。
這次在 ImPulsTanz 的種種思考和收穫,我會整理在【ImPulsTanz 系列】在國外跳舞的衝擊和思考——ImPulsTanz 藝術節進修教會我的事。如果有機會,不妨安排幾個禮拜到維也納動動身體,認識更多當代舞蹈不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