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台語的意思是協調或折衝。大義是指為了順利促成事情,某些關鍵人士圍繞著事件的核心,旁敲側擊,調和鼎鼐,最終獲得結果。由於本地政壇經常會出現「喬」的傳聞,也多少有些利益交換的嫌疑,或被冠上「黑箱作業」之名。於是,只要聽到「喬」字,多少給人一些負面的聯想。
暫時不說「喬事情」的正負面意涵,世上確實有許多事情,若是少了幕後的「喬」,很可能付出的代價會很高,甚至還可能成不了事。換言之,很多大事,並不是直來直往就可以促成的。例如,國與國之間的鬥爭,競爭態勢的高低,很多時候並不是由直接的兵戎相見所決定的。而是經由外交斡旋,甚至幕後的條件交換所促成的。那些都是「喬」。

ChatGPT 生成
眼前就有一曠世其才,只靠一張嘴,就可以把整個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他不須要動手,只用嘴巴到處講,或社群網路發幾個字,整個世界都起了騷動,無不隨他的幾句話舞動的。
事實證明,已經撼動整個國際貿易秩序的美國「關稅大棒」,讓這星球上的貿易大國頭痛不已。各國領袖無不絡驛於途,前往華盛頓和這個「地球大統領」見面,看能不能為自己的國家「喬」出最好的條件。據說談判桌上談的都不算數,就像英國前首相說的,你得讓大統領開心,讓他贏,事情才搞得定。所以,找他個人「喬」,就是唯一的路了。
另外一件,更是顯而易見。這幾天最夯的話題,就屬俄烏戰爭的和平解決議題。這事件要是能夠很快的和平落幕,先不說如何彰顯國際道德正義,首先,每天就可以避免成百上千的年輕生命灰飛煙滅。這個「喬」的威力幾乎是史無前例,更是不容小覷的。
台語的「喬」,還沒見過直接對應的國語辭彙。但是古字的「撽」,音讀「撬」,是比較近似的字彙。按《說文解字》:「撽,旁擊也」。「喬」的核心元素就是「撽」。操辦的人並不是「事主」,也沒有參與利害相關活動。而是巧妙的翹動週邊所有能量,進行敲打,如果一切得宜,最終就能促使核心問題的迎刃而解。
就說已經快四年的烏俄戰爭,兩國總統形同相互之殺父仇人。更甚者,普丁根本不認澤倫斯基的合法烏克蘭總統地位。所以,要他們兩人停火,面對面商討和平,根本是緣木求魚。
這樣情勢的嚴峻,形同死結的解套,只能依靠雙方認可的有份量人士,才有可能成事。於是,川普總統浮出水面,擔綱扮演「和事佬」,必要的「喬」於是一幕幕上演。
他的「喬」,就是「撽」,從事情的週邊找尋可接受方案、盡可能考慮雙方的立場,其中當然夾帶威脅和利誘。再考慮有關的歐洲大國意見,幾個回合之後,終於看到和平的曙光。這整齣大戲,就是一場大格局,且巧妙的「喬」。
這事攸關人類福祉的大事要是真的能成,大統領為自己「喬」到一個諾貝爾和平獎桂冠也就不奇怪了。
烏俄重回和平的大事若能成,足證「喬」的奧妙。人間百態,很多大大小小的事,多少都有「喬」的戲碼上演。舉凡,人情往來、關說,工作、商務協調, 社會生活糾紛或是資源分配等等。表面上,很多事情的完美達成,確實是許多幕後「喬」出來,而不為人知的。
不爭的事實,很多涉及政治,公共事務,甚至法律權益相關的事情,在可能違反法律的情況下,仍然有人選擇在週邊、在幕後,間接的撽(喬)。事跡敗露者有之,但最終達到雙方都可接受的狀態,並不少見。這些是人文活動必然存在的現象,只是不易出現在常人的視線裡。
幾十年前「行銷學」最流行的「關係」(Guanxi),以及近代商學院教授的「人脈」(Networking), 都是表面冠冕堂皇的術語。這些商業技巧自有其必要性,但若佐以適時、適切的週邊「喬事」,其巧妙和效果,絕對會讓努力的結果加成。這就是「喬」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