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最精彩的片段,往往不是那些被精心規劃好的行程,而是意料之外的小插曲。在米什科爾茨結束旅程,準備前往斯洛伐克的柯希策( Košice )時,我便遇上了一場因「 坐錯火車 」而展開的奇遇。

抵達科斯策的火車站時所拍 shot by Emma @07/2024.
從米什科爾茨的蒂薩車站 ( Tiszai ) 火車站出發,天氣明亮,心情也和天空一樣爽朗。許是想到即將跨過邊界前往另一個新的未知國度,心裡竟隱隱有些小小的興奮。因著前一天已經先把車票買好,於是上午 11 點退房後,便悠閒地前往車站等待。
火車進站時,我沒多想,只覺得眼前的列車身影長長一排,後面幾節看起來人少些,便隨手選了一節車廂上去。旅行對我來說,本來就該有一點隨意與自由。於是我把行李放好,心安理得地坐下,翻開書本,以為這會是段安穩的車程。
然而,冒險常常從「 沒想太多 」開始。

開往科希策的火車,需要坐前面這幾節紅色的車廂才可以。
不久後,查票員出現。他是個面容有點嚴肅的中年人,穿著制服,舉起手示意我遞上車票。我拿出早已買好的票遞給他。接過我的票後,他的眉頭立刻皺緊,開始用快速的匈牙利語對我說著什麼。我一句都聽不懂,只能尷尬地搖頭,用英文回應 "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Do you speak English ? "
當下我還很天真,以為他只是要告訴我不能坐這個位置,畢竟售票小姐曾經跟我說,這班火車沒有固定座位,只要有位子就能坐。誰知,他語速越來越快,神情也越來越急,不斷指著票,再指著車廂,最後甚至做了個「 不行 」的手勢。那一瞬間,我心裡微微一沉——難道這張票無效?是票買錯了? 還是我上錯了車?
我們之間像雞同鴨講,各說各話卻誰也聽不懂誰。那幾分鐘裡,我能感覺到車廂裡其他乘客的目光也好奇地望了過來。
正當心跳逐漸加快不知所措的時候,坐在距離我們兩排後的一位年輕乘客,終於忍不住開口了。他大約二十歲出頭,英文還算流利,他看了票後笑著告訴我 " You are… in the wrong carriage. This one… not going to Košice. You need the front, red carriages. "
我愣了一下,瞬間明白過來——原來問題不在票,而在於我——我坐錯了車廂 !! 註 1
原來只有前面幾節「 紅色車廂 」才會跨境前往斯洛伐克,而我卻悠哉地坐進了後面不會過邊界的區段。換句話說,就算這班火車真的開到天荒地老,我也到不了科希策。

由 Miskolc-Tiszai 前往科斯策的火車票。
我在心裡無聲地扶額,總算明白為什麼查票員一直搖頭說「 不行 」。當下我告訴自己要靜下來,開始想要如何補救這段錯誤。畢竟,火車當時也才開了莫約二十多分鐘,應該還不算太遭。
於是,我快速轉動著我的腦子,主動開口向唯一能夠英文溝通的這個年輕人詢問 : 「 那請問這列車下一個停靠站在哪 ? 大約還要多久到呢 ? 我可以由下一站換火車前往科斯策嗎 ? 」
年輕人聽完我的詢問後,看了手上的錶說 : 「 下一站是塞倫奇 ( SZERENCE ),大約還要40 幾分鐘才會到。看來妳也只能再由那裏重新買票去科斯策。」
年輕人話音剛落,一旁的兩位年長的大叔,對著我們用匈牙利語說著一些什麼。年輕人便開始用匈牙利語與他們一陣交談。接著轉過頭回來跟我用英文解釋 : 「 看來下一站也不能直接前往科希策,妳需要在下一站到站時先下車,然後買張回程票再回 Tiszai,並在相同的月台再搭一次前往科希策的火車,只是這次一定要記得:要上前面紅色的車廂。」

Szerencs 是個很小又安靜的小站
許是看著我開始緊張的神情,他耐心地跟我說著 :「 不用擔心,妳會沒事的。」
我笑著說好 : 「 那我們能現在線上查一下班次,或是先把票買好嗎? 」年輕人超好的,陪我開始線上查班次與購票,只是也不知道是否是因為火車一直移動造成網路訊號很不好,讓我們遲遲無法在線上完成購票。
看著我們一直無法完成買票,剛剛那位與年輕人交談的大叔又開口跟小哥哥一陣家鄉話輸出。語畢後,年輕人跟我說,沒關係那位大哥等一下要在下一站下車,他說他會帶著妳在車站買票,並跟妳說在哪個月台搭車,妳等一下就跟著他就好。
我連忙轉身向剛剛那位大叔道謝,他朝我微笑並點點頭。回過身後,年輕人再一次跟我說 :「 不要擔心,妳會沒事的。其實我自己也常常會坐錯車,沒辦法我們的火車有時候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妳現在就先坐下休息一下,下一站跟著那位大叔就好。」
那一刻,我真的感受到旅途的溫暖——陌生的環境裡,陌生的人卻願意伸出援手。
大約是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如何處理這次危機,讓原本緊繃的神經,瞬間鬆了下來。剛想起或許該先跟查票員補一張現在的車票,也才發現他在看見車廂的乘客可以協助我後已經離去,且直到我下車都沒有再回來要請我補票。
我不確定是否是一開始自己先主動說過,如果是買錯票,我可以現場直接補買的話,讓他也不打算要請我補票的饒過了我這一段坐錯車的窘境。
火車終於抵達 Szerencs,這是一個很安靜的小站,幾乎沒有見到旅客。那位大叔陪我一起下車,帶我走到售票窗口,熟練地替我解釋狀況。沒多久,一張回程票就拿在我手裡。然後,他又帶著我回到月台,指著我的火車會開進來的方向與月台,且一再叮嚀我:「 Back Tiszai , red coaches. Only those. 」
我連聲道謝,以為故事就要到這裡結束。沒想到五分鐘後,他竟然再次出現,手裡多了一瓶水,遞到我手中,比著太陽要我喝點水。那一刻,我幾乎想落淚。

這是當天大叔特意去買給我喝的水
因為語言不通,他沒有強硬要聊天,只是靜靜地陪我在月台等車。我實在非常感動他的暖心幫忙,離去前和他合照了一張照片並擁抱了一下他。直到列車駛進來,他才像長輩般小心翼翼地把我送上車,叮囑再叮囑:「 only red coaches. 」語氣就像怕孩子再犯錯的父親。
當列車開動,我透過車窗看著他目送的身影,忍不住笑著揮手:「 OK! I’ll remember this time. 」
語言不通時,微笑成了最溫柔的通行證。
世界雖大,但善意永遠通用。
2024 / 07 / 18 Miskolc time 14:56,Emma.
幸運的是,我手上的科希策票是當天有效的,可以在任何時段搭乘。若非如此,這場坐錯車的插曲,恐怕就要變成一場代價不小的教訓。當我終於坐進紅色的車廂時,窗外陽光灑進來, 我忽然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坐錯車並不是災難,它反而是一份禮物。

Szerencs train station
旅行最難忘的,往往不是行程表上安排好的風景,而是那些「 計畫之外 」的小岔路。那天,如果我沒有誤上錯車廂,就不會遇見這群陌生卻真誠的匈牙利人;就不會在手足無措的慌張裡,感受到被陌生人善意守護的溫柔。
就在這些不在計畫內的經歷。它們讓我看見了更多面向的人情味,也讓我在異國他鄉更確信:即使不會相同語言,依然能被善意看顧。旅行不是永遠順利的,它常常會出現錯誤與驚慌,但同時也帶來機會,讓我們去體驗陌生的文化,感受到他人的善良。
而當火車真正駛向邊境時,我忽然明白,旅行的意義並不只是抵達某個城市或完成某段行程,它更像是一場對未知的交付與信任。你必須相信,即便走錯路,即便語言隔閡,總會有人伸出手,把你拉回正確的軌道。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我一次次踏上旅途:因為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陌生的善意,像微光一樣,在你最不安的時候亮起。

在 Szerencs 陪我等車的大叔
那趟錯車的記憶,最終成了我對匈牙利最柔軟的印象之一。它提醒我,旅行不是考驗,而是一種溫柔的交換——妳把自己交付給路途,路途也會以某種方式,護送妳前行。
所以啊,或許錯過與錯車,本身並不可怕。真正重要的,是在錯誤裡,妳是否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
而我,很幸運,感受到了。
【 補充 】
註 1 :
在歐洲許多國家,有一些火車會兩車相連,有兩個火車頭,行到一半 ( 或是分離地點 ) 兩架火車會分開路軌往不同方向走。坐錯車廂,便隨時去了另一個城市!而我當下並沒有想到該班火車正是這樣的班次。
原本計畫著 12:31 從米什科爾茨出發,兩個小時後抵達科希策,接著悠閒地在 15:00 準時辦理入住。誰知這場「 坐錯車的驚魂記 」,硬是把行程攪亂,讓我在路上多搭了一次回程,再重搭一次正確的車廂。最終,直到傍晚五點多,我才終於順利抵達目的地。
而抵達科希策時,我又遇見了一位超暖心協助我搭公車前往住宿點的大姊,這個故事就留待下一回分享了~

Tiszai 月台 shot by Emma@07/2024.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收藏、🤳分享
✍原創不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或附上原文連結,非常感謝尊重原創。
🫰感謝您的打賞來支持我寫作的動力吧這邊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