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鬼出籠:恐怖電影裡的中元節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鬼月殺機」裡飾演反派的鄭佩佩

「鬼月殺機」裡飾演反派的鄭佩佩

(本文原刊載於「電影神搜」)

在某個死寂的月圓之夜,有對美國夫妻在中國旅行時迷了路。他們向當地人求助時,發現居民都閉門不出,戶外放著大量食物,且室內不斷吟誦詭異的經文。接著,他們被一群雙眼全黑的慘白怪物追殺,並得知自己被引誘到這裡的目的,是充當給鬼魂的活替身,因為當時是農曆七月,這個群鬼獵捕人類的恐怖日子被稱為「鬼月」或「中元節」。

觀看《厄夜叢林》導演艾瓜多桑契斯(Eduardo Sánchez)編導的偽記錄恐怖片《七月鬼門開》(Seventh Moon)時,觀眾應該不難發現他對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有嚴重的文化誤解。電影不但加油添醋地曲解普施與超渡亡魂的含意,也將與人類共存的鬼魂,拍的活像《深入絕地》(The Descent)的地底怪物(而且也畏光)。不過除了此片以外,其他以鬼月為主題的恐怖作品,即使對鬼月習俗的詮釋不盡相同,至少都呈現出我們熟悉的民俗活動或禁忌。此外,它們在拍出陰陽兩界交融的陰森氛圍時,也不忘描寫生者與死者間鮮明的情感聯繫。

扣除《七月鬼門開》,目前已知的西方中元節電影還有《鬼月殺機》(They Wait)與《鬼月》(Ghost Month,又譯《鬼月禁忌》)。兩部作品皆以東西文化的碰撞為故事起點。《鬼月殺機》裡嫁入加拿大華裔家庭的潔米.金(Jaime King)與《鬼月》裡替華人雇主幫傭的瑪琳娜.瑞莎(Marina Resa),在辛苦地熟悉各種鬼月習俗時,也為觀眾上了一堂速成民俗課。像「不要掃掉祭拜後的灰燼」或「晚上一個人不要隨便回頭」等耳熟能詳的告誡,都為劇本添加不少神秘感。而片中也適時地描繪燒紙錢拜拜,或將食品放在路邊供孤魂野鬼享用的日常景象。

此外,兩個故事皆牽扯到大宅埋藏的醜惡秘密,並藉由被害者(皆是年輕女性)在鬼月的顯靈與復仇,讓主角揭發真相。《鬼月殺機》甚至出現陰陽眼、撿骨師及觀落陰等解謎元素,並提到了非法移工與走私熊膽等與華人相關的社會事件。大致而言,這幾部鬼月電影呈現的華人社群,都偏向高度封閉、排外與自我中心的形象。《鬼月》則透過華人雇主的弒夫事件,與美籍女傭的暴力男友這兩條故事線的對比,意有所指的訴說女性爭取自主時的艱辛及哀愁。

無獨有偶,新加坡導演唐永健的恐怖傑作《女傭》(The Maid)也用類似的方式講述傳統華人家庭的人倫悲劇。替弟弟籌措醫藥費的主角,從菲律賓前往新加坡幫傭,卻沒想到雇主打算將他變成鬼新娘,讓從陰間歸來的兒子得以成家。本片從外來者的視角,帶領觀眾一探當地的鬼月禁忌(如棺木不可掉落或著地,否則會引禍上身)與冥婚習俗。它拍出傳統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卻也點出被傳統價值觀給束縛的危險。為了家族顏面而殺人的雇主夫妻,反而比客死異鄉的厲鬼更恐怖。

《女傭》對恐怖元素的靈活運用,已到了信手捻來皆成章的程度,無論是中元節的夜晚街頭、老宅裡嘰嘎作響的衣櫃拉門、白天的樓梯間角落、新娘禮服的紅色頭蓋,甚至是戲臺下滾動的皮球,都可以把觀眾嚇到頭皮發麻。主角觀賞野台戲時不慎坐在給往生者的第一排保留座,結果被鬼魂責備的橋段,在驚悚之餘,其實也彰顯了鬼月禁忌為人鬼雙方保留的互信與尊重。

中元普渡常見的野台戲(或神功戲)在《女傭》僅是驚鴻一瞥,不過在張家輝執導的恐怖片《盂蘭神功》就成了牽動眾角愛恨情仇的重要關鍵。張家輝飾演的戲班主兒子在接下劇團後,就被捲入一連串靈異事件。這場始於演員自焚事件的怨靈復仇大戲,在盂蘭節之夜以玉石俱焚的方式慘烈收尾。即使主角得知自己的生世與慘案的關聯,仍無法阻止最後的劇團大屠殺。

raw-image

本片的品質其實差強人意,除了大雜燴的恐怖元素讓人難以入戲,電影前半部節奏過慢,後半段倉促交代真相的趕場手法,也讓它顯得頭重腳輕。不過演員排練時被怨靈附身的場面,在舞台陰影的無聲襯托下,倒是呈現強烈的不安及恐怖感。此外,它的結局也堪稱一絕,張家輝與劉心悠從未履行的看戲之約,為最後一幕埋下伏筆。兩人的鬼魂坐在神功戲的第一排保留席,與台上粉墨登場的老班主默默相望的畫面,讓以血還血的復仇連鎖,劃下頗有救贖意味的句點。

《盂蘭神功》對鬼月文化的描寫,在近年的亞洲恐怖片相當難能可貴。即使像中國的校園恐怖電影《七月半之恐怖宿舍》及續集《七月半2之前世今生》,也只是將故事背景設在中元節期間,而且最後一如往常地推翻了「見鬼」的可能性。不過在1990年代,有不少香港電影將鬼月作為靈異或刑事事件的舞台,例如林正英主演的殭屍動作片《驅魔警察》(又譯《驅魔探長》)。至於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中元節電影,或許是錢昇瑋執導的恐怖片《七月十四》(又譯《不見不散》)。

《七月十四》是香港影壇「日期恐怖電影」的始祖,也是演員羅蘭以通靈人「龍婆」一角備受矚目的起點。不過它的主角其實是劉青雲與周文健飾演的刑警搭檔。本片一方面是典型的拍檔喜劇,一方面則是靈異路線的警匪劇。但兩人要對付的不是鬼,而是一個束縛陰陽兩界、違者即死的黑暗詛咒。且這個連鬼都怕的詛咒,竟源自於一句單純的童年約定。嚴格來說,《七月十四》雖然以鬼月為題,也巧妙地點出「思念」的力量,不過故事提及中元節習俗的部分少之又少。然而它的衍生續作《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就無疑是一部標準的節日電影。

raw-image

《信不信由你》比《七月十四》有更濃厚的喜劇色彩。它的趣味在於用鬼魂尋仇的主線劇情串連三個中元節的小故事,而天外飛來一筆的驚人轉折,讓原來如「聊齋」般的浪漫情緣,搖身一變成為刑警大戰鬼魂的恐怖動作片。李燦森飾演的快遞員則是穿針引線的甘草角色,頗有集錦電影的說書人架勢。本片狂放的混搭風格在當時毀譽參半,但許多創意在今日看來仍十分前衛。這些故事有的提醒人們鬼月禁忌的重要性,有的則警告我們「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見得只適用於人類。

事實上,在大多數的鬼月電影裡,鬼魂都保有生前的個性及七情六慾,因此他們仍有自己的執著或盤算。即使是背負冤情的厲鬼,也不一定與同仇敵愾的主角們互動良好,甚至會用欺騙或威脅的方式逼迫對方協助。除了《信不信由你》,1990年的靈異愛情國片《七月鬼門開》也曾出現鬼魂引誘感情受挫的主角自殺,以獲得身體的驚悚劇情。不過這種人鬼一家親的安排,倒是呼應了中元節習俗的人道思想。當然,鬼月電影也有溫馨的作品,動畫《魔法阿媽》對中元普渡儀式的詳細介紹,以及對人鬼情誼的描繪,至今仍在國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值得影迷再三回味。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人狼屋的電影珍奇櫃
6會員
18內容數
歡迎來到人狼屋的電影珍奇櫃,這裡會聊各種電影,台灣的電影老文獻,與各種有趣的收藏。我在「電影神搜」與其他刊物所刊登的文章也會移到這裡。
2025/08/27
許多人可能從《魔戒》或《金剛》認識導演彼得傑克森。雖然他的作品一向帶有詼諧與殘酷兼具的影像語言。不過他早期在紐西蘭製作的獨立電影其實有更多黑色幽默與血腥暴力。這次要介紹的就是他一鳴驚人的出道作《Bad Taste》(1987)。
Thumbnail
2025/08/27
許多人可能從《魔戒》或《金剛》認識導演彼得傑克森。雖然他的作品一向帶有詼諧與殘酷兼具的影像語言。不過他早期在紐西蘭製作的獨立電影其實有更多黑色幽默與血腥暴力。這次要介紹的就是他一鳴驚人的出道作《Bad Taste》(1987)。
Thumbnail
2025/08/25
第一眼見到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時,你很難聯想到砍殺電影的受害者。寇蒂斯的眼神凌厲,冷靜中帶有自信,且嗓音略微低沈,給人沈穩的安心感。這使她與演員對戲時,看起來並不像待宰的羔羊,反倒令人想起在《異形》大顯身手的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Thumbnail
2025/08/25
第一眼見到潔美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時,你很難聯想到砍殺電影的受害者。寇蒂斯的眼神凌厲,冷靜中帶有自信,且嗓音略微低沈,給人沈穩的安心感。這使她與演員對戲時,看起來並不像待宰的羔羊,反倒令人想起在《異形》大顯身手的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Thumbnail
2025/08/22
從1966年的西部冒險電影《棕熊之夜》開始,熊每隔幾年就會成為災難片的常客。除了少數將熊變成嗜血怪物的電影外,大部分的故事都把熊視為天災與大自然的考驗。正當恐怖片幾乎用完所有跟熊相關的點子時,《熊蓋毒》成了從天而降的驚喜之作。它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令我們想起半世紀前動物災難片的輝煌歷史。
Thumbnail
2025/08/22
從1966年的西部冒險電影《棕熊之夜》開始,熊每隔幾年就會成為災難片的常客。除了少數將熊變成嗜血怪物的電影外,大部分的故事都把熊視為天災與大自然的考驗。正當恐怖片幾乎用完所有跟熊相關的點子時,《熊蓋毒》成了從天而降的驚喜之作。它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也令我們想起半世紀前動物災難片的輝煌歷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尤其是七夕,帶著一點恐怖的約會一定更刺激!本集 awwrated Podcast 精選多部臺灣近年來的恐怖片,無論是佳作還是爛片,通通都來聊!從 Netflix 全球票房佳績到影迷心目中的恐怖經典,一起揭開臺灣鬼片的神祕面紗,還有許多未來上映的精彩內容,一起期待吧!
Thumbnail
在農曆七月,尤其是七夕,帶著一點恐怖的約會一定更刺激!本集 awwrated Podcast 精選多部臺灣近年來的恐怖片,無論是佳作還是爛片,通通都來聊!從 Netflix 全球票房佳績到影迷心目中的恐怖經典,一起揭開臺灣鬼片的神祕面紗,還有許多未來上映的精彩內容,一起期待吧!
Thumbnail
各國鬼節文化與旅行(盂蘭盆節、女巫節、萬聖節)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或「鬼節」)是東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流行。這個節日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這段時間被視為「鬼月」,據說鬼魂會從冥界回到人間。
Thumbnail
各國鬼節文化與旅行(盂蘭盆節、女巫節、萬聖節) 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又稱「中元節」或「鬼節」)是東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主要在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流行。這個節日通常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這段時間被視為「鬼月」,據說鬼魂會從冥界回到人間。
Thumbnail
各位鬼靈精怪的格友們,鬼月到來了!是時候讓你的文筆出來嚇嚇人了!👻 有沒有那麼一個故事,讓你在夜裡輾轉難眠? 對於台灣的中元普渡或是異國的鬼節文化,你有什麼樣的連結和經驗分享嗎? 本次「搞什麼鬼」的活動主題廣泛,舉凡職場、生活、超自然現象,我們都邀請你一起來分享,到底是誰在搞鬼?
Thumbnail
各位鬼靈精怪的格友們,鬼月到來了!是時候讓你的文筆出來嚇嚇人了!👻 有沒有那麼一個故事,讓你在夜裡輾轉難眠? 對於台灣的中元普渡或是異國的鬼節文化,你有什麼樣的連結和經驗分享嗎? 本次「搞什麼鬼」的活動主題廣泛,舉凡職場、生活、超自然現象,我們都邀請你一起來分享,到底是誰在搞鬼?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農曆七月為“鬼月”,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閉的這段日子裡,地府鬼魂返回陽間跟親人團聚,也有很多無家可歸的孤魂野鬼、陰間的無主孤魂都會湧到陽間,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要避免衝撞,就少不了講究。 冤魂厲鬼遊蕩,夜晚野外陰氣重 據說每年從七月初一起閻王就下令打開地
Thumbnail
鬼月即將到來,隨著試片累積的大量好口碑,堪稱台灣年度電影最具話題之作《鬼才之道》也非常應景的要在8月7日上映了!這部集合驚嚇、搞笑、感人等多重劇情元素的鬼片,其實真正談的不是鬼,而是人。不只因為鬼是人變的這麼簡單的連結,而是導演徐漢強和共同編劇蔡坤霖從鬼的身上看到這個時代眾人的困境,無論在哪個世界,
Thumbnail
鬼月即將到來,隨著試片累積的大量好口碑,堪稱台灣年度電影最具話題之作《鬼才之道》也非常應景的要在8月7日上映了!這部集合驚嚇、搞笑、感人等多重劇情元素的鬼片,其實真正談的不是鬼,而是人。不只因為鬼是人變的這麼簡單的連結,而是導演徐漢強和共同編劇蔡坤霖從鬼的身上看到這個時代眾人的困境,無論在哪個世界,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Thumbnail
台灣鬼屋/凶宅傳說再度搬上大螢幕。不過「這系列」似乎都有重重拿起卻輕輕放下的缺點存在。有道師、有怨念、有鬼、有遺憾,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都有了,《鬼天廈》仍然成為了一部淪為形式的恐怖電影。嚇人的部分僅音效及畫面上的Jump scary,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