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 工商時報書摘〈培養小小巴菲特/窮人和富人哪裡不一樣?〉 主要在傳達給青少年的金錢觀念,提醒孩子要 及早培養理財習慣與財務自主意識。
📌 文章重點整理
- 金錢影響生活選擇
- 貧窮會限制想做的事(無法買想要的東西、參與活動、甚至為醫療費煩惱)。
- 有錢不必然幸福,但缺錢常常讓人疲累、焦慮。
- 爸媽的錢不是你的錢
- 父母只會在成長階段盡力支撐,但成年後必須靠自己。
- 長大仍依賴父母(金援)的「啃老族」已成為社會問題。
- 愈早學理財,愈能累積財富
- 華倫·巴菲特小時候就開始做小生意、投資股票,並靠積蓄買地產、創業。
- 關鍵在於:提早儲蓄、提早投資、持續累積。
- 理財=練等級的遊戲
- 存錢、投資就像打遊戲升級,越早開始越容易突破難關。
- 先完成第一個小目標,後續會愈來愈簡單。
- 金錢觀的責任感
- 比爾·蓋茲名言:「生於貧窮不是錯,但死於貧窮就是錯。」
- 出身無法選擇,但未來的財務狀態取決於自己是否有計畫、有行動。
✅ 這篇的核心訊息是:財務自由不會自動發生,必須從小養成存錢、理財、投資的習慣,否則長大後貧困就是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