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每一次真正的覺醒,都是一次幻滅。
你開始看見:
某些你以為是愛,其實是操控;
某些你以為是靈性,其實是逃避;
某些你以為自己是對的,其實是創傷在主導;
某些人你以為會一起醒來,他們卻選擇沉睡。
這不是「喔我懂了」就可以處理的,而是存在性崩解的一部分。
你要失去的是:一種熟悉的身份、關係模式、甚至是信念本身。
這就像靈魂的斷奶期——你失去依靠的幻象,但真正的獨立還沒完全站穩。
所以你會悲傷、憤怒、孤獨,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冷酷或太清醒。其實不是,你只是在為一個你曾相信過的世界送終。
那哀悼是什麼?不是情緒發洩,而是「重新接住真實」
覺醒之後的哀悼,不只是哭泣或傷心,它是一個回收投射、重建存在感的行為。
你在哀悼那個「曾經期待他會懂你」的人;
哀悼那個「以為愛就能改變一切」的自己;
哀悼那些「曾經讓你相信這個世界有真理」的幻象。
而在這之後,你的存在開始重新對齊在沒有幻覺的真實中。這是內化空性的開始。
具體的進行方式:怎麼進行這個哀悼?
這是一段需要「不逃、不急、不裝懂」的緩慢進程。下面是一些可能幫助你的方法,不是要你照著做,而是讓你找到屬於你的哀悼方式。
(1)書寫:「我在失去什麼?」
寫下來,不是給誰看,是為了讓你誠實地對自己說:「我痛,因為我失去了一些本來以為會陪我走下去的東西。」
例句開頭可以是:
我很痛,因為我發現 ______ 不是我以為的樣子。
我失去了 ______,而我還沒準備好。
我覺得很孤單,因為現在的我已經不再 ______,但也還不屬於 ______。
你會發現,情緒不是你「想不開」,而是你在經歷「內部秩序的重組」。
(2)看見未完成的投射
你可能曾對某些人投注過很深的信任、愛、依賴、共同理想,現在你開始看到:「其實我當時不是愛他,而是愛我以為他會是的那個人。」
這種投射一旦看破,非常痛。但把投射收回來,也是你重建自我能量主權的開始。
寫下來:「我曾經把 ______投射到 ______ 身上,現在我開始收回它。」
(3)儀式性哀悼:為舊的自己辦一場「心理告別式」
找一段時間,為那個曾經懷抱幻象、期待世界改變、努力想喚醒別人的你,辦一場儀式。
你可以:燃一根蠟燭,對過去的信念與角色說再見;
寫一封信給那個「曾經相信某人會醒來」的你;
或者找一塊自然的地方,讓自己痛哭——不是崩潰,而是釋放。
讓「我真的看清了,且我願意不再用幻想活著」這件事,在你的身體中有一個落點。
(4)建立新版本的你:不是超然,而是整合
最後,真正走過覺醒哀悼的人,不會變得冷漠或玩世不恭,而是會:
更能與無知的人共處,因為你知道不是他們不願醒,是他們還沒準備好;
更能承認自己的情緒,不用「光明語言」掩蓋;
更能建立界線,因為你不再活在「我要拯救誰」的幻覺中;
更謙卑地活在真實裡,哪怕那裡有痛、有愛、有失落。
這就是所謂的覺醒後的慈悲與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