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一部日劇帶來的觸動
最近看了一部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
故事概要:NHK 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用短短 8 集,每集 30 分鐘,探討了性傾向光譜上的無性戀。不談戀愛的人生,也能擁有扎扎實實的幸福。
劇中的兩位主角是無浪漫傾向、無性慾傾向(Aromantic・Asexual)的成年人,他們不是情侶,卻在社會與家庭的期待下選擇同居,用日常的陪伴與照顧,構築了一個不被傳統定義的「家」。
這設定像一顆石子投入心湖,蕩起漣漪,挑戰了我對「家庭」的既定印象:
👉 家一定要來自婚姻或血緣嗎?
👉 還是,只要有理解與依靠,就能構成一個「家」?
對我,一個INFJ女孩來說,我心裡有一種很深的觸動。
它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有一天我沒有遇到想進入愛情的人,我是否也願意和一個能互相扶持、不觸碰隱私底線的生活伴侶,一起創造家的模樣?
延伸閱讀:
不談戀愛也很幸福的人生!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教你重新定義,只有你能為自己的人生打上分數!
家,不只是形式,而是心靈的依靠
對我來說,家的本質在於陪伴與理解。
- 我喜歡穩定出現的人,在彼此忙碌時各自打拼,在需要時能真誠陪伴。
- 我重視坦誠的交流,但也非常在意隱私的邊界。真正的親密,不是監控彼此的行蹤,而是尊重對方,只在對方願意時分享當下的趣事。
- 愛情讓人嚮往的,不是因為它符合傳統劇本,而是因為它帶著友情般的底色——那種依賴感、承諾的溫度,以及想一起走下去的初心。
對我來說想要的家的感覺,是安全感與自由感並存的地方。
那樣的愛或許是一個眼神的默契,或是一句未說出口的理解,家就是靈魂的港灣。
現代家庭結構的多元可能
傳統上,我們常把「家」和「戀愛 → 結婚 → 生子」劃上等號。
但在家庭結構逐漸多元化的今天,家的定義有了更多可能:
- 選擇性家人(Chosen Family):
沒有血緣,卻能成為彼此最穩固的後盾。
特別是在 LGBTQ+ 族群中,這是一種重要的支持網絡,透過互相扶持,共同撐起一個不以血緣為基礎、卻同樣溫暖堅固的家。 - 生活伴侶:
即使不是浪漫關係,也能在日常中互相照顧。
像日劇中的咲子與高橋,分享早餐的香氣、偶爾的笑聲,卻保留各自的內心空間 - 浪漫伴侶:
當遇到合適的人,愛情能點燃生活的火花,不僅帶來親密與激情,也讓兩人在共同經營的日常裡,創造專屬於彼此的浪漫與歸屬感。
無論是哪一種形式,核心都在於:理解、尊重與共同成長。
浪漫的歸屬感:INFJ女孩的愛情觀
雖然我嚮往愛情導向的伴侶關係,但我知道自己需要的並不是強烈的佔有,而是穩定的陪伴與共鳴。
對我來說,愛情有兩個層次:
- 日常的安穩:
我不需要對方時時刻刻在身邊,但希望彼此在生活裡互相關心,像微風般自然。
你不必問我去哪裡,但我會在某個午後,隨手分享一件趣事,比如路邊的貓咪或一杯特別好喝的咖啡。
這種安靜的陪伴,像家一樣,讓我感到安全又自由。 - 節日的浪漫:
我喜歡儀式感,比如在大稻埕碼頭的河邊,一起喝調酒,看夕陽染紅天際,聊著未來的夢想;或者在聖誕夜收到一封手寫信,字裡行間藏著對方的心跳。
這些瞬間,像火花般點亮我的心,讓我感覺「愛在流動」。
INFJ的我,渴望的不只是激情,而是靈魂的共鳴,希望彼此理解、共同成長,真正的愛情,對我來說,是友情般的依賴與承諾的溫度;
我想為他準備一份驚喜,也想在疲憊時被他溫柔擁抱,知道他永遠是我的港灣。
我也明白,愛情不是家的唯一答案。
如果尚未遇見那個靈魂伴侶,我願意擁抱生活伴侶的溫柔——像日劇中的主角,用彼此照顧編織歸屬感。無論是愛情的火花還是友情的陪伴,只要有心靈的同步,就足以讓我感受到「家」的溫暖。
結尾|家的定義,由我們自己書寫
《不能相愛的兩個人》提醒了我:家,不一定要依循傳統的模板。
咲子與高橋用日常的照顧,編織出屬於他們的家,
正如劇中一句話:「你應該找一個可以不用抹煞自我的相處方式。」
家庭結構的轉變,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定義「陪伴」與「歸屬」。
或許,家的浪漫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心靈的同步。
它可能是愛情,也可能是友情,也可能只是互相照顧的承諾。
家,終究是那個能和你一起走過日常、理解你靈魂的人。
這部劇也想推薦給想探索不同家的模式的朋友:
高評價日劇《不能相愛的兩個人》17個金句!「只是不談戀愛,憑什麼要被看不起?」
👉 那麼,你心中的「家」,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歡迎在留言裡分享你的想法,讓我們一起延續這場溫柔的對話。
📮 想收到更多療癒小練習?
訂閱《書書的棉花園來信》電子報,收到更多幸福練習工具:
👉 [訂閱書書的電子報]
📘 想看更多延伸創作?追蹤方格子專欄《書書的回光私房光室》
👉 [前往專欄]
這是書書的IG,有什麼想法可以私訊小盒子喔:書書的棉花園
這裡是書書的棉花園
也是Return to Light(回光之旅)
分享個人成長、心靈療癒和生活儀式感
「你今天有沒有發現屬於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