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完餅,說要酸梅湯,店家說找隔壁,才知道分拆成兩家店。「公園號桂花酸梅湯」它是老字號的存在,幾十年來靜靜立在街角,用一杯冰涼的酸梅湯,陪伴過多少台北人的青春與盛夏。
只是,時代變了。如今的台北,飲料店一間接著一間冒出來,珍奶、手搖、咖啡、抹茶,琳琅滿目。這些華麗的新品種佔據年輕人的手中,昔日的桂花酸梅湯,卻顯得樸素又過時。公園號的生意,跟著泡沫紅茶時代的興起而逐漸凋零。它還在,但已不再是那條街的主角。
更讓人唏噓的,是人變了。那攤子後面,不再是當年那位熟悉的老闆。記憶裡,他們總是笑容樸實,手腳俐落地舀起一杯酸梅湯,帶著桂花清香與微微的甘甜。如今站在攤位前的,是另一批人,臉孔陌生,眼神裡沒有那份舊時代的溫厚。然而,味道卻沒變。酸梅湯入口,依舊帶著一絲煙燻的深沉,桂花香在舌尖輕輕散開,接著回甘,讓人不自覺慢下腳步。那是一種舊台北的味道,像是記憶裡的夏天,像是校門口的喧鬧,像是放學後同學們相約買一杯的輕快聲音。
曾幾何時,北一女的學生會結伴來到這裡,綠白相間的制服在街口成了一道青春的風景。那一杯酸梅湯,成了少女時代的清涼象徵,也被寫進小說,化作一種專屬台北的文化符號。飲料不只是飲料,它曾是某段時代的記號,是青春的一部分。
今天再回到這裡,看見攤位還在,卻少了人潮。偶爾有老顧客駐足,也有遊客因為好奇停下來。但更多時候,這杯桂花酸梅湯就靜靜放在冰桶裡,等著被想起的人再度走近。
人事已非。那份人情味隨著老闆的離去而漸漸稀薄,攤位也不再承載同樣的氛圍。但當我舉杯喝下時,心裡還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安慰:至少,味道沒變。它像是一條細細的線,把我和過去的台北牽連起來。
也許這就是老字號的力量。即便人走茶涼,它仍留住了一部分時光。雖然不再風光,但它靜靜守候在衡陽路口,讓偶然路過的人,還能用一杯酸梅湯,喚醒一段屬於自己的青春記憶。

公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