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言喵語 Cat Lover Meows 🐾
“Cats speak a subtle language in which few sounds carry many meanings, depending on how they are sung or purred.”
「貓說一種微妙的語言,其中少數幾個聲音可以根據唱或呼嚕的方式攜帶許多意義。」——莉蓮·傑克遜·布勞恩(Lilian Jackson Braun, 1913–2011)莉蓮·傑克遜·布勞恩,是二十世紀美國知名推理小說家。她自三十年代起以新聞寫作為業,後來憑藉 〔The Cat Who... 〕系列小說風靡文壇。書中兩隻靈性的暹羅貓——可可(Koko)與優優(Yum Yum),憑直覺與敏銳的觀察,協助主人吉姆·奎勒倫屢屢解開謎案。
布勞恩因此被譽為「寫貓小說的女王」。在她筆下,貓從不是點綴,而是蘊藏神祕智慧的角色。她所說的「微妙語言」,正揭示了貓的聲音中,藏著遠超表面的意涵。
夜深人靜時,我常伏案寫作,有過類似體驗。小黑常會輕巧地來到桌邊陪伴,牠不吵不鬧,只用鼻尖碰觸我,然後安然蜷伏。很快,給我獨特的呼嚕聲,低沉而溫潤,像是在説:「我在,放心去做你該做的事吧~」那樣的片刻,無需言語,彼此卻心照不宣。
小黑的聲音極少,卻很豐富。牠體型算魁梧,喵聲卻稚嫩,聽來像孩童的呢喃。短促的叫聲,是急切的宣告:「別忘了我。」輕柔的低鳴,則像是邀請:「靠近我吧。」而那規律的呼嚕聲,充滿著意義。
布勞恩說得好,貓語「少而多義」。同樣一個喵聲,在不同情境,意味各異:飢餓、親暱、撒嬌,甚至是孤單的告白。真正相悅以解,有賴聆聽者是否願意用心去領取。於是,我漸漸學會聆聽——分辨呼嚕中的快與慢,叫聲裡的軟與硬,甚至在牠沉默的凝視裡,讀懂那份安定。
貓的語言既簡約又深刻,就如老子所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愈是簡單的聲音,愈能觸及人心。對我而言,小黑每次發聲,都像密碼;而破譯的時刻,總在牠的陪伴中。
這樣的交流,使我體會到:貓的呼嚕,是聲音,也是沉默;是告訴你「我在」,也是提醒你「安住當下」。於是,與貓共處的時刻,從來都不算浪費。那是一場跨種屬的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樸素卻珍貴的相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