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定:線上讀書會平台
假設你是線上讀書會平台的 PM,平台功能包含:
- 免費用戶:可以加入 1 個讀書會、每月可參加 2 次線上聚會
- 付費用戶:可加入不限數量的讀書會、享有錄播回放、AI 閱讀重點摘要功能
目前數據顯示:
- 新用戶註冊數成長 25%
- 參與率(報名聚會 ÷ 總活躍用戶)下降 15%
- 付費轉換率持平
任務三:產品策略決策題
公司希望同時提升「參與率」和「付費轉換」,有兩個可選方向:- 導入個人化推薦:根據用戶閱讀偏好,推薦最適合的讀書會
- 提高免費限制:將免費用戶每月可參加聚會次數,從 2 次降為 1 次,促使升級
請回答:
- 你會選哪一個方向?為什麼?
- 短期 vs 長期,分別會影響哪些指標?
- 如果高層質疑「推薦系統成本太高」,你會如何設計 MVP 驗證其成效?
會選哪一個方向?為什麼?
我會選 導入個人化推薦。
因為從前面任務的觀察,參與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就是「主題不吸引或不精準」。如果透過個人化推薦,能讓用戶更快找到感興趣的讀書會,會直接提升報名率與黏著度,這比單純限制免費次數更能建立長期價值
相對來說,提高免費限制 雖然可能短期刺激部分用戶升級,但對於「本來就無感」的免費用戶沒有太大影響,甚至會惡化體驗,導致留存下降,長期可能損害口碑與用戶基數
因此,「個人化推薦」是增加用戶動機,「提高限制」是製造阻力;前者更偏向正向驅動,長期可持續;後者則偏向短期收割,需謹慎使用
短期 vs 長期,分別會影響哪些指標?
導入個人化推薦
- 短期: 讀書會入口點擊率 ↑、報名率 ↑、停留時間 ↑
- 長期: 付費轉換率 ↑、用戶留存率 ↑
提高免費限制
- 短期: 部分用戶的付費轉換率 ↑(被迫升級)、免費用戶 DAU 可能 ↓
- 長期: 留存率 ↓、供給端(主辦者意願) ↓、用戶口碑 ↓
如果高層質疑「推薦系統成本太高」,將如何設計 MVP 驗證其成效?
我會用 低成本的 MVP 方法 驗證推薦價值,而不是一開始就做完整的算法:
- 規則型推薦(非 AI)
- 先用現有數據(例如:過去報名過的類別、瀏覽過的主題),做簡單的「你可能感興趣的讀書會」區塊
- 可以透過人工標籤 + 規則邏輯完成,不需要馬上建模
- A/B 測試
- 抽樣 20% 用戶 進行測試,比較「有推薦」與「無推薦」兩組的參與率、報名率、使用時長、付費轉換
- 觀察點:推薦是否能讓「原本低參與的新用戶」出現明顯改善
這樣能用最小成本驗證「推薦是否真的能提升參與與轉換」,再決定要不要投入更高的 AI 成本
GPT 建議
- 用戶回饋:在推薦模組下方加一個「是否喜歡這個推薦?」的快速反饋,蒐集質化意見,幫助快速優化推薦邏輯
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手段,確實透過用戶回饋,也可以構成一個根據,幫助 PM 判斷是否要投入更多進行開發
我的學習
這次的練習,透過自己的思考以及 GPT 的反饋,我學習到以下三點
- 意識到「限制可能造成體驗惡化」,雖然短期可能會提升付費轉換,但有可能只是表面且短期有幫助,對於產品不一定有幫助
- GPT 的補充和潤飾,加強了「正向驅動 vs. 阻力」的邏輯對比,讓我學習到,在面對高層時,這樣的說法將更有說服力
- 在 MVP 驗證部分,GPT 補充了「規則型推薦 + 用戶快速回饋」的方法,這樣可以先小規模證明價值,再決定要不要投入資源做完整推薦系統
這是我第 28 天的練習紀錄,將持續練習這個「數據思維升級計畫」,持續優化觀察力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