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 人形機器人、未來科技趨勢或 台灣科技產業定位感興趣,這篇文章將幫你快速掌握:
- 🦾 石黑浩教授在 SEMICON Taiwan 分享的核心觀點
- 🇹🇼 台灣在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可能優勢
- 🌏 中、美、日與台灣的競合局勢與機會
🧑🔬 石黑浩重返台灣:Avatar 與未來社會
被譽為「日本人形機器人之父」的大阪大學教授 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9 月初現身 SEMICON Taiwan 2025 微機電暨感測論壇,以 「Avatar and the Future Society」 為題發表演講。
他是 Geminoid 系列仿真人機器人 的創作者,曾被 CNN 評為「改變世界的八位天才之一」。在論壇上,他提醒大家:「人形機器人大爆發至少還要等 10 年。」
🌏 全球競局:中國低成本衝擊與台灣機會
石黑浩分享,他在北京世界機器人大會觀察到 中國人形機器人成本極低,對日本與美國造成壓力。
但他同時指出,台灣擁有三大優勢:
- 半導體與感測器供應鏈完整
- 精密製造與中小企業的彈性
- 軟硬體整合能力強
他建議台灣扮演技術互補與系統整合者,透過本土軟體與 AI 技術,探索更多應用場景:
- 🤖 工廠協作與智慧倉儲
- 👵 高齡化社會的陪伴與照護
- 🎭 教育與娛樂領域的擬真分身服務
💡 軟體先行:Avatar 應用或率先爆發
相比完整的人形機器人,石黑浩特別指出 虛擬分身(Avatar)與擬真軟體 可能更快商業化。
這對台灣企業來說,是個 降低硬體成本負擔 的切入點——先布局雲端控制平台、語音擬真或 AI 動作演算法,待硬體價格下降後,再快速整合推出完整解決方案。
🇹🇼 台灣策略:從半導體到全棧機器人
- 半導體優勢只是起點:真正的價值在於感測、AI 與應用整合。
- 高齡社會本地驗證:先在台灣解決勞動力與照護問題,再推向全球。
- 全球合作網絡:與日本共享研究、策略性利用中國供應鏈,是搶佔市場的關鍵。
🔎 Mech Muse 的觀察
- 十年視角:短期內不必過度炒作,但十年後市場可能呈指數級成長。
- 合作勝於單打獨鬥:跨國、跨領域的合作會是成功的核心。
- 軟體與雲端是切入口:先佈局虛擬分身與控制平台,累積品牌與用戶基礎。
✅ 結語:現在就是佈局的時刻
石黑浩在 SEMICON Taiwan 的提醒,既是警鐘也是機會。人形機器人革命還在醞釀,但產業拼圖已開始移動。
對台灣來說,與其等市場爆發後再追趕,不如現在就用半導體、感測器與軟體優勢積極布局。
💬 你認為台灣該怎麼切入這波人形機器人浪潮?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 追蹤 Mech Muse,一起關注下一波全球機器人產業趨勢。
📚 資料來源
SEMI 官方|SEMICON Taiwan 官方|自由時報財經|TechNews|Wealth 財富線上|OCAC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