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返校》看臺灣歷史創傷:一段從恐懼到省思的旅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2019 年上映的電影《返校》,改編自同名獨立遊戲,一推出就掀起熱潮。表面上它是一部校園驚悚片,實際上卻深刻描繪出臺灣戒嚴時期的社會氛圍。這部作品不僅震撼票房,更在文化、教育層面引發討論,成為臺灣影視史上一個特殊的里程碑。本文從「歷史原型」與「文化影響」兩大面向,帶你看見《返校》背後的深層意義。

一、《返校》的歷史原型:白色恐怖與校園恐懼

raw-image


1. 戒嚴時期的縮影

《返校》的故事發生在 1962 年,正值臺灣戒嚴與白色恐怖高峰期。當時政府實施嚴格的思想審查與言論控制,許多人因為閱讀禁書或參與讀書會,就可能被控「叛亂」、「通匪」,進而遭到逮捕甚至判刑。

電影中「讀書會」的設定,便是根據當時的「地下讀書會」發想而來,真實歷史中許多教師、學生的遭遇與此呼應。

2. 檢舉文化與恐懼的擴散

戒嚴年代最可怕的不僅是政府權力,也包括「彼此之間的不信任」。許多人為求自保而檢舉朋友、同事甚至家人,這種恐懼氛圍讓人際關係充滿猜疑與壓力。

《返校》中角色因恐懼而互相背叛的劇情,正是對這段歷史的寫照,也讓觀眾體會到「恐懼如何瓦解人性」。

3. 校園環境的隱喻

《返校》選擇在校園講述戒嚴歷史,是因為校園同樣存在階級、權力與紀律的壓迫。

師生之間的權力差距、體罰、沉重課業壓力,都與政治戒嚴遙相呼應。透過鬼校的設定,電影把「歷史的恐懼」轉化為「校園恐懼」,這種隱喻讓年輕世代更能感同身受。

raw-image


二、《返校》對臺灣文化的深遠影響

1. 喚起年輕世代對歷史的關注

《返校》之前,許多年輕人對白色恐怖的印象停留在課本的幾段文字。透過懸疑驚悚的包裝,歷史第一次以「娛樂+教育」的形式接近年輕觀眾,也讓過往的創傷記憶浮出水面。

甚至有老師把《返校》作為課堂延伸教材,讓學生討論「自由」、「恐懼」與「人權」。

2. 開創「政治恐怖片」新方向

過去臺灣恐怖片多半走靈異、鬼怪或鄉野傳說,《返校》則把「政治」與「恐懼」結合,形成一種「政治恐怖片」的新型態。

它證明了恐怖片不一定要靠鬼神,也能透過人性與歷史製造強烈的不安感。這股潮流也影響後續作品如《女鬼橋》、《咒》等,讓臺灣恐怖創作更具在地性與多元性。

3. 文化自覺與集體記憶

《返校》帶動了社會大眾對「轉型正義」的再度討論,也讓人們思考歷史傷口如何療癒、如何記憶。

在臺灣,過去關於戒嚴與白色恐怖的討論往往偏嚴肅或政治化,《返校》則用故事和視覺藝術,讓這段歷史變得可感可談,這是一種文化自覺的表現。

4. 跨媒體與國際能見度

《返校》從獨立遊戲開始,發展出電影、小說、舞台劇與影集,成為臺灣首屈一指的跨媒體成功案例。

同時它也讓國際看見臺灣,許多外國觀眾第一次透過《返校》了解臺灣的戒嚴歷史,這對臺灣文化輸出有極大助益。

三、從恐懼到省思:自由得來不易

《返校》不只是一個鬼故事,更是一段歷史寓言。它用血肉之軀、校園恐懼來比喻政治高壓下的生活,提醒觀眾「恐懼並非自然存在,而是制度製造出來的」。

當觀眾在劇院裡被嚇得心跳加速時,實際上也在體會當年人們真實的恐懼。

這樣的作品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跨越了世代鴻溝,讓更多人了解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也讓社會更勇敢面對自身的歷史創傷。

結語

《返校》在臺灣文化裡的地位,遠超過一部商業電影。它既是娛樂作品,也是歷史教材,更是文化鏡子。

當我們看著劇中人們被恐懼吞噬,也該想想今天的自由得來多麼不易。唯有記住、理解並反思,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嘿!嘻瑞的沙龍
1會員
57內容數
想到什麼就聊什麼,從小說靈感、日常生活,到一些奇妙的時事觀察。這裡不設限,歡迎留言互動,讓我們一起把文字變成交流的橋樑。
嘿!嘻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1
中秋節,是華人文化中最具象徵意義的節日之一。圓月、團圓、禮盒,似乎構成了我們對這個節日的共同記憶。無論是企業往來、親友互動,還是鄰里情感,禮盒早已不只是「物」,更是一種情感與社會距離的表徵。 禮盒:情感的載體 在傳統文化裡,送禮代表心意。中秋禮盒承載著「月圓人團圓」的寓意,也承載著我們對對方
Thumbnail
2025/09/11
中秋節,是華人文化中最具象徵意義的節日之一。圓月、團圓、禮盒,似乎構成了我們對這個節日的共同記憶。無論是企業往來、親友互動,還是鄰里情感,禮盒早已不只是「物」,更是一種情感與社會距離的表徵。 禮盒:情感的載體 在傳統文化裡,送禮代表心意。中秋禮盒承載著「月圓人團圓」的寓意,也承載著我們對對方
Thumbnail
2025/09/10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事、要體貼別人、要「乖」。久而久之,許多人養成了一種習慣:凡事答應,凡事配合,寧可自己累一點、委屈一點,也不想讓別人失望。 但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快樂嗎? 我自己就曾經是那種「不好意思拒絕」的人。 在職場裡,明明手上的工作已經滿到溢出,主管卻臨時交代一個加班任務,我還是
Thumbnail
2025/09/10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事、要體貼別人、要「乖」。久而久之,許多人養成了一種習慣:凡事答應,凡事配合,寧可自己累一點、委屈一點,也不想讓別人失望。 但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快樂嗎? 我自己就曾經是那種「不好意思拒絕」的人。 在職場裡,明明手上的工作已經滿到溢出,主管卻臨時交代一個加班任務,我還是
Thumbnail
2025/08/30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普渡」),在華人文化裡有相當深厚的宗教與民俗意涵。分成三個層次來說明: 一、傳統上中元節的意義與故事 1. 道教傳說  道教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對應「三元」:▫️上元(正月十五,天官賜福)。 ▫️中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下元(十月十五,
Thumbnail
2025/08/30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普渡」),在華人文化裡有相當深厚的宗教與民俗意涵。分成三個層次來說明: 一、傳統上中元節的意義與故事 1. 道教傳說  道教稱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對應「三元」:▫️上元(正月十五,天官賜福)。 ▫️中元(七月十五,地官赦罪)。 ▫️下元(十月十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雖然三套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但在不同層面上都跟「夢/夢想」有關……電影就是讓夢想實現的地方,對吧? (下有劇透)
Thumbnail
雖然三套作品風格迥然不同,但在不同層面上都跟「夢/夢想」有關……電影就是讓夢想實現的地方,對吧?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舉行。影展套票與單場票現正在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販售中。
Thumbnail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將於5月10日至5月19日舉行。影展套票與單場票現正在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販售中。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臺灣近年來也不少以臺灣歷史為基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如2022年上映的流麻溝十五號,和今年「尋找湯德章」的紀錄片,電影主題圍繞著臺灣二二八及白色恐怖時代。 本集許律師將從電影尋找湯德章出發,討論政治檔案與臺灣轉型正義相關的法律問題。
Thumbnail
或者它就如台灣的《返校》透過一部電影,提醒著歷史不能被遺忘,而《破墓》更加進了韓國信仰裡能與歷史互相呼應、連結的方式,不僅揭開了那段歷史的傷痛,或者是更往前推韓國從高麗、朝鮮時代歷經各樣的分分合合、侵略占領⋯⋯
Thumbnail
或者它就如台灣的《返校》透過一部電影,提醒著歷史不能被遺忘,而《破墓》更加進了韓國信仰裡能與歷史互相呼應、連結的方式,不僅揭開了那段歷史的傷痛,或者是更往前推韓國從高麗、朝鮮時代歷經各樣的分分合合、侵略占領⋯⋯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Thumbnail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