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 Mech Muse。這篇文章要帶你拆解一個最近超熱的關鍵字——AI 新十大建設。如果你只看到新聞標題「政院 AI 新十大建設 強攻 3+1」卻覺得霧煞煞,別急,我會用最像朋友聊天的方式,告訴你這到底在搞什麼。
讀完這篇,你會知道:
- 「3+1」是哪三加哪一?
- 為什麼台灣要在這時候打出這張牌?
- 這背後跟地緣政治、供應鏈有什麼關聯?
- 如果你在產業界,接下來半年能怎麼卡位?

新聞快閃回顧:9/8 到 9/10 的節奏加快 🎶
先幫大家快速暖場:
- 2025 年 9 月 8 日,總統賴清德拋出「AI 新十大建設」,喊出 千億元規模投資、百萬 AI 人才,並鎖定三大重點:量子、矽光子、智慧機器人。
- 2025 年 9 月 10 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在 SEMICON Taiwan 進一步補充:「還要再加上無人載具!」於是就有了「3+1」。同時宣布明年編列 311 億元啟動。
短短三天,政策定調、資金方向和技術名單一次出齊,速度快到像派對 DJ 突然加快 BPM,大家瞬間知道場子要嗨起來了。
Mech Muse 觀點:9/8 的賴總統像是暖場 DJ,9/10 的卓院長直接按下重低音。政策的節奏,正式進入「Drop」。
3+1 的菜單:三道慢燉湯+一道快炒 🍲
把技術想像成菜單:
- 三道慢燉湯:
- 矽光子 → 幫 AI 提速的光速網路;
- 量子技術 → 還在實驗室,但未來可能像外掛一樣快;
- 智慧機器人 → 工廠小幫手、醫療助手、服務業新角色。
- +1 的快炒:
- 無人載具(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短期就能上桌,應用範圍廣,還能延伸到國防。
為什麼要加這道快炒?因為三道慢燉湯要熬好幾年才香,無人載具卻能馬上上桌,讓大家立刻嚐到「AI 建設」的味道。

Mech Muse 觀點:這是一種「餐桌戰略」。政府知道光端出夢幻大菜不夠,要有一道馬上能吃的,民眾和產業才會有「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