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日,當我們跌落下來的時候、當我們離開的時候,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難過了。所以我是個聰明人,我一定會走早點!」
「哥哥」張國榮(Leslie Cheung,1956.9.12-2003.4.1)
銀漢掛東曜,曾經如此令人傾城流連的海上明珠,此刻正如熒惑守心般災厄潛伏。可仰望蒼穹,一顆難以掩飾璀璨鋒芒的流星,已悄然地於暗夜劃過天際……是嘆息?是憐憫?是宿命……

網路資源
他是張國榮。
身為香港「九七回歸」祖國之前,最具影響力與標誌性的香江演藝圈實力派演員、偶像歌手,甚至身兼專業詞曲製作人和電影產業工作者,張國榮對西方人而言,更是其於西元二十世紀八零年代間少數熟悉的華人影視巨星,尤其在韓流風暴今日席捲台、港、澳的時下,可能很多年輕讀者無法想像,張國榮其實正是當年首位立足南韓娛樂影業的國際級演員!能夠成功擠身民族性異常排外的南韓市場,其幕前幕後的扮相與為人,絕非三言兩語就可輕易帶過的。
處女座的張國榮,是港英九龍的名洋裁之後,在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13歲那年,他遠赴英倫求學,並以優異成績獲得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的高額獎學金,專攻紡織學和英國文學。
懷抱魚躍龍門,進入港澳社經菁英窄門的夢想,在父親意外中風癱瘓後,瞬時化作泡影,張國榮被迫放棄海外就學的計畫,只能收拾細軟返港。而熱愛好萊塢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更選擇以戲裡飾演衛希禮(Ashley Wilkes)的演員Leslie Howard(後亡於二戰一場誤擊空難)之名作為其英文名Leslie的他,在失去經濟奧援下,為求餬口,最早是從事街頭販售鞋類與牛仔褲的工作……即使夢想事與願違,張國榮卻沒有因此自暴自棄,「等待」,唯有等待,才是深陷幽谷時最好的慰藉。
西元1977年5月,張國榮贏得由「麗的電視」(後更名「亞洲電視」)所主辦之第二屆亞洲歌唱大賽香港區總決賽的亞軍(冠軍是鍾偉強)殊榮,也順勢獲得經紀公司青睞,正式簽約加入電視台。是因緣際會或是命運使然,從紡織科班生到職業歌手,張國榮不回頭地躍入了競爭激烈的香江星河……
也許經歷過低潮時的世態冷暖,也可能提早看清了人間的百般無常,剛出道時的張國榮,先後發行的兩張英、粵語唱片,舉手投足間充斥著異類、反叛的末世情懷,既是純真浪漫,也是縱情浪蕩,即使被視為香港狄恩(James Dean)崛起,但港英米字旗下的多數保守派樂迷可不買帳,張國榮的「冷門」與「放膽」儼然是對華夏文明的反諷!
直到西元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中期,憑藉著《Monica》劃時代的勁歌熱舞,一口氣攻上銷售四白金的亮眼佳績,張國榮總算突破香江流行樂界過往遭人詬病的抒情曲風,此時他不只躍居真正的偶像歌手(和譚詠麟並列香港舞台雙霸),還以破紀錄的個人演唱會場次,一舉奠定了日後的個人聲望!
西元1987年1月,張國榮推出個人第十張錄音室專輯《愛慕》,承接前一年的《英雄本色當年情》,他攻破了南韓娛樂圈讓人向來望之卻步的高牆,超過200,000張卡帶的熱銷霸榜,「장국영」三字,是新潮、是酷帥,更是當年韓國純情少女們最熟悉也最喜愛的亞洲人面孔!又伴隨大螢幕的嶄露頭角,無論是《烈火青春》、《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與《胭脂扣》,張國榮亦剛亦柔的身段,票房與口碑的雙重認證,再再都讓他的名氣一路扶搖直上。
誰是第一位稱呼張國榮為「哥哥」的人呢?有人說是王祖賢(《倩女幽魂》),也有影壇前輩追憶是林青霞(《白髮魔女傳》),但不論先後次序,香江藝人口中的「哥哥」,論資歷、論演技,至今也只有張國榮一人。
西元1988、1989年,以個人寫真集開男性歌手之先河,並堂堂獲選第一位百事可樂亞洲區代言人的同時,哥哥卻出乎意料地宣布將從流行音樂圈緩步淡出,並接連於韓、日、星、馬等地舉辦告別演唱會後,西元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張國榮開始轉型成專職電影演員……精挑細選的咀嚼劇本下,藉由《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東邪西毒》與《春光乍洩》等經典佳作,哥哥不只「不瘋魔不成活」,數算每個扮相,程蝶衣、旭仔、何寶榮都足以寫入戲劇教科書當中。此時的張國榮揚威國際影壇,幾乎年年被提名國際各大影展的最佳男主角,還被諸多外媒譽為是香港影壇獨一無二的現象級影星。
「張國榮怎麼可以能夠演得這麼好?」
,說話的是……安東尼也,黃秋生大哥。
西元1995年,哥哥再返麥克風,甫復出所灌錄的個人大碟《寵愛》(第五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愛已成往事》),隨即就引起廣大歌迷間的轟動與瘋狂!當年僅憑藉一張全亞洲熱賣超過200萬張(光南韓就「貢獻」了50萬張)的《寵愛》專輯,張國榮毫無僥倖的躍居全港個人年度唱片總銷售量排行榜的冠軍!影歌雙棲如他,哥哥除了被媒體公認為是香港絕色之首,無人堪與匹敵外,進一步化身成進入九七之前,香港的娛樂文化大使!
「為什麼只能愛一種就不能愛另一種呢?應該允許戀愛的space更寬廣一些。」
然而,長時間位處鎂光燈下的關注高壓,以及香港傳媒狗仔無孔不入的刺探與窺視,種種戲裡戲外哥哥不為人知的沉重包袱,也讓其身心無法獲得平靜,即使一度選擇退出「偶像」的行列,於長假時尋找真正的寧靜,但處女座的自我高度期許與嚴苛反省性格,佐以媒體跟衛道人士的放大檢視,自比雙性戀傾向的哥哥,一步步跌落了疑似抑鬱症(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的深淵,分分秒秒,無助與失望,無聲無息地侵蝕了他的靈魂與健康......
就在西元2003年的4月1日,西洋愚人節當晚,在前一次自殺未遂幸運獲救後,張國榮,人生岔路前或許是服裝設計師的Leslie,在港島五星級文華酒店的24樓外,是勇敢?是逃避?還是宿命……哥哥拋下了疲憊不堪的肉體,用最孤獨的方式告別親朋好友與無數粉絲,以自我了斷,覓得最終的永恆解脫。
「Depression! …多謝各位朋友…這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
,節錄自張國榮遺書
是嘆息?是憐憫?是宿命?闔眼前的電光石火,如果真有宛如走馬燈的回顧,哥哥的眼底,會是哪個角色呢?
書生?戲角?
還是,
全然一抹的空白…
哥哥離開塵世,至今已屆二十餘個寒暑,往昔五光繽紛,龍鳳競出的香港演藝圈,近年來已在負面新聞裡不斷地褪色、蒙塵。香江麗雲被灑上赤墨,獅子山的日出也已經不再耀眼,縱然新生代的歌手、影星持續發聲,但回顧過往香港電影大量輸出,授權他國翻拍的黃金年代,寧采臣的純真與熱愛,我們是否已不復見?
「夢裡依稀、依稀有淚光、何從何去、覓我心中方向、風幽幽在夢中輕嘆、路和人茫茫」
誠如美國CNN對哥哥的評論:「他,是獨一無二的。」
尾聲:
猛然想起《霸王別姬》裡的台詞:「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slie_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