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諮商的過程中,諮商師提到我聊天有兩個主要的問題:
- 我不懂得給予聊天對象情緒價值
- 我聊天的過程中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對方
情緒價值的部分之後再另外寫文章討論,這篇先放在我都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的這件事情上,一開始我完全無法理解,我想說,我一直都在跟別人聊天啊!也有在討論事情啊!為什麼諮商師會這麼跟我說?諮商師接著問我一個問題:
「你有沒有發現你聊天的時候很少用『問句』?」
我聽完陷入沉思... 我開始滑我之前各種聊天紀錄,我真的不怎麼用問句
諮商師告訴我,提問會讓對方感覺到你有在關心他的感覺
整體的聊天體驗會完全不一樣,兩邊的情感才有在流動,也會讓人更想和你聊天
諮商師給我留了一個作業,怎麼在聊天時適時拋出問題表達關注
我上網看了一下,有很多各式各樣的教你聊天技巧的文章,但教人提問的不多
那為什麼問句可以帶給對方好感呢?
因為人都是自戀的,因此當你透過不斷問問題,把焦點聚焦在聊天對象身上,對他展現出充分的好奇與濃厚的興趣,不但會使他感到被重視,另一方面,也不用因為想破頭但始終擠不出話題而煩惱,同時還會讓聊天對象對此次愉快的談話對你留下不錯的印象
所以要學會踴躍提問把麥克風給對方!
健談並不是天生的,而是懂不懂得在與人相處時,讓話題延續下去,要當一個「有趣」的人,得先從「關心對方」出發,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好聊」的人,其中有一本書叫做《成為有趣人的 55 條說話公式》,裡面有列舉幾個聊天的通則,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試試
Tips 1. 別說「我也是」

大家或多或少都遇過話題「小偷」,把話題的重心轉到自己身上,沒有留下一點話尾、更沒有想要聽別人分享經驗的意願,自顧自的一直說自己的事情
「我也是」的回答方式,無疑是變相的告訴對方「我沒有很想了解你」「這件事情沒什麼特別的」,很快就讓話題結束了
往後遇到他人想和你分享經驗,請試著先把「很想分享自己」的心情收起來,好好聽完他人的經驗,再適時提問、聊聊自己的故事
Tips 2. 別只單純地回答別人的問題

面對他人提出的「是非題」,不要只回答「是」或「不是」,否則對話瞬間就結束了
想讓對話順暢、延續,得留「話尾」給人回應,像是「原來你對這個有興趣?」「好玩嗎?」
如果對方的話題你真的不了解、也沒有興趣,不如就先從提問開始,盡量將對話的光譜引導向對方熟悉、有興趣的那一端
另外回答後再分享讓話題更豐富外,別人也會願意跟你分享關於他的生活
多善用「敘述」的方式,可以讓對方有更多發展話題的機會,而這樣的對話一定讓對方對你有記憶點,下次在遇到對你也不容易忘記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