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換個角度看事情會對我們更有幫助”
好書分享:世界盡頭的咖啡館
這一生,我為何而存在?作者:John Strelecky
翻譯:Elsa
三采文化出版

一本隨手翻到的好書,難得的硬殼,看起來被翻譯成相當多語言,內容行距也很簡單好讀,很多時候簡單的東西反而更有意義,這類人生探索的問題應該是近幾年都相當熱門的書,當我們能有達到基本所謂的溫飽需求之後,總是會探索著我們這一生應該追求什麼,一直追求著財富或是傳統的成功,應該已經不是唯一的指標,只是如果沒有這樣的目標,對於某些人來說反而因為失去目標而無所適從,如果能夠停下來好好想一下,也許我們就可以如書中的主角一樣,可以走出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你為什麼在這裡?”
“你害怕死亡嗎?”
“你感到滿足嗎?”
#人為何而存在
“有時候你只是不知道,自己早已經準備好接受新事物了。”
多年前不老騎士的廣告我還是仍有印象,當然一部分來自於對於騎乘機車的熱愛,另一個則是當人生走到那樣的階段,還能有甚麼限制了自己追求夢想的熱忱呢?也許限制的不是環境跟外在,而是自我設限。

#順勢而為
你曾經隨著海流漂浮嗎?海流有其方向,如果順流可以很快,逆流要花上非常多的力氣,但可能未必有多少前進。當然也可以如愛麗絲的紅皇后所說,你必須跑得非常快才能確保自己還在原地,如此這般,何不現在就去做一點人生真正想做的事?
“為什麼我們花這麼多時間等待未來再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現在就做?”

#內耗
“某件事是否令人感到圓滿,是由我們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別人告訴你。”
外在的成就看起來容易追逐,也容易被看見,但夜深人靜,有人是發現也許這一切都只是表象,或許沒了那個身分地位根本不會有人管。更多的則是發現在社群的發達下,永遠會看到更豐盛的外在成就,然後我們就如倉鼠一般的一直瘋狂的輪子上奔跑,直到氣力用盡。

#死亡
如果有人拿巴菲特的金錢與你交換,代價是跟他一樣的年齡,多數人應該是會拒絕的。我們擔心死亡也許是那種殘酷,已經無法再去完成些什麼,那為什麼不好好去做一些現在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每個當下都已經滿足,就沒有那麼多的執著,也就更容易放下與坦然。

#人生故事
“我們忘了自己就是作者,能夠隨心所欲地書寫它”
只要我們能夠有意識的選擇,人生的故事與見解真的可以完全不同。有意識的覺察就會是一個開始,只是人生的遊戲參數系統非常龐大,不是踏出一步之後就會有答案,而是不斷的前行,不斷的選擇才能把這個故事撰寫完成。前行總要有目標與方向,這是個開放世界,不一定要追求多數人的成就,要找到自己的路線。

“正是看見了微不足道的自己之時,我們才找到了意義”
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每個小篇章之後就有那麼一句話,可以自己再思考反芻一下,人生順遂時可以想想,確認一下目標與方向,有餘裕可以選擇。人生困頓時,也能想想,什麼困住了自己,怎麼樣才可以更有餘裕,如果真的到了人生終點那一刻,有沒有什麼會令自己後悔的事,何不現在就去做呢?

#阿崴閱讀
#世界盡頭的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