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禮拜在岐阜歷史博物館看到昭和時代的小學教室,這種教室的擺設很多台灣人想必也不陌生啦。
教室的講台旁邊一定要有風琴喔!低年級桌子有些是兩張併在一起,或是兩個人分一張長桌,然後中間要畫線,不能超過,通常畫線的那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地盤畫寬一點。
很懷舊的教室跟課桌椅,但是人生如果重來一次,我才不要再坐這種桌椅,有夠難坐,肉還會被木條夾到,桌腳椅子腳都會磨損,用起來搖搖晃晃,要拿紙墊在磨損的桌椅腳下。
然後櫥窗裡還展示一個大家很眼熟的東西,是練字的石板,物資缺乏的年代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紙張跟鉛筆,用石板練字可以寫上去然後擦掉重複使用,話說這個外型好像現在的電子閱讀器,我差點想說,欸我的 kindle 怎麼在展示櫃裡。
上禮拜在岐阜歷史博物館看到昭和時代的小學教室,這種教室的擺設很多台灣人想必也不陌生啦。
教室的講台旁邊一定要有風琴喔!低年級桌子有些是兩張併在一起,或是兩個人分一張長桌,然後中間要畫線,不能超過,通常畫線的那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地盤畫寬一點。
很懷舊的教室跟課桌椅,但是人生如果重來一次,我才不要再坐這種桌椅,有夠難坐,肉還會被木條夾到,桌腳椅子腳都會磨損,用起來搖搖晃晃,要拿紙墊在磨損的桌椅腳下。
然後櫥窗裡還展示一個大家很眼熟的東西,是練字的石板,物資缺乏的年代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紙張跟鉛筆,用石板練字可以寫上去然後擦掉重複使用,話說這個外型好像現在的電子閱讀器,我差點想說,欸我的 kindle 怎麼在展示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