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
Top 5
1
「週年」抑或「周年」?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3
「致詞」與「致辭」
4
關於「盤中飧」與「盤中餐」之考證
5
「匯報」與「彙報」
1
「週年」抑或「周年」?
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3
「致詞」與「致辭」
4
關於「盤中飧」與「盤中餐」之考證
5
「匯報」與「彙報」
傳統儒學
在困阨時,如何以直報怨?
剛才有位讀者,就我哪篇﹝以直報怨﹞來問: 那孔子在陳蔡絕糧時、在匡人圍困時,他用什麼方式展現他的直呢? 謹覆: 孔子在陳蔡絕糧時,仍絃歌不絕,仍然能平心靜氣,跟子路講「君子固窮」。至於在匡人圍困時,他老人家當時也不驚慌、也不擔心,把事情弄清楚就得了。綜合來說,不怨天、不尤人,憑良心直道而行,這
2025/05/18
1
戒之在得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4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3
儒家主張君權神授嗎? ——回應讀者來問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2023/10/10
6
《論語》新解
日前提起孔子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筆者對這句話的詮釋,跟過往眾家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的。有位讀者閱讀過我寫的《論語》,就提議我出版《論語新解》。我回說「過譽!過譽!說是新解,豈敢!豈敢!只是希望能講出孔子當時的心裡話而已。」茲重溫該文,雅俗共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
2023/09/18
4
2
他們還在論孔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2023/09/14
5
為什麼要尊敬孔子?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2023/09/13
4
論孔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2023/09/12
4
1
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10) — —全文反省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2023/08/04
1
查看更多
在困阨時,如何以直報怨?
剛才有位讀者,就我哪篇﹝以直報怨﹞來問: 那孔子在陳蔡絕糧時、在匡人圍困時,他用什麼方式展現他的直呢? 謹覆: 孔子在陳蔡絕糧時,仍絃歌不絕,仍然能平心靜氣,跟子路講「君子固窮」。至於在匡人圍困時,他老人家當時也不驚慌、也不擔心,把事情弄清楚就得了。綜合來說,不怨天、不尤人,憑良心直道而行,這
2025/05/18
1
戒之在得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2025/04/03
4
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2025/01/22
3
儒家主張君權神授嗎? ——回應讀者來問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2024/08/22
1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孟子·離婁上2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有三」,究竟是那三不孝呢?孟子在這章裡,其實並沒有提及的,只是強調「無後為大」而已。根據趙歧所注,三項不孝之事依次為: 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
2023/10/10
6
《論語》新解
日前提起孔子那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筆者對這句話的詮釋,跟過往眾家的說法完全不一樣的。有位讀者閱讀過我寫的《論語》,就提議我出版《論語新解》。我回說「過譽!過譽!說是新解,豈敢!豈敢!只是希望能講出孔子當時的心裡話而已。」茲重溫該文,雅俗共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子曰:「
2023/09/18
4
2
他們還在論孔
難得那麼熱鬧,都四天了。 ①說孔子的思想是糟粕,可又沒有根據文獻說實事,只是泛泛空談,這樣的討論,是永無結論的,也難以令人信服。 ②說孔子的思想不太高明(又欠缺實例),孔子自己本身從沒有要跟別人比較高低,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他對當時的世道人心的看法而已。你覺得好用就用,不好的就不用,甚至誰是
2023/09/14
5
為什麼要尊敬孔子?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
2023/09/13
4
論孔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2023/09/12
4
1
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10) — —全文反省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2023/08/04
1
查看更多
其他雜文
公孫倆
昨天是小孫兒的生日聚會,大孫兒一看到我,就走過來牽著我手,並介紹給親家的親戚,說:This is my grandpa。其實,大人個個都知道。不過,這樣更實證我在孫兒心中的親切和同心。他回到家還惦著我,還畫畫寫了一些字,還說:I love you, grandpa! 小孫兒一開始就很著意去玩那些兒
2025/10/26
6
錯字改正
過去寫文,常有錯字,而且是一些小學五、六年級都懂的字。哪些錯字,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國語和粵語,彼此各自同音的。例如:陌生與默生;勉強與免強… 就哪篇說元稹的,第一句就有錯字,你說,是不是要封筆呢?! 除了懇求指正外,自罰手寫錯字改正五十次。(怪不得我那麼忙啦) 2025-10-19罰抄
2025/10/19
2
Charlie Kirk被槍殺事件,是自由與保守之爭嗎?
震驚全球的Charlie Kirk被槍殺事件,不但造成美國社會的震盪,而且更激化世界各地自發性的遊行集會。 他們之所以震駭,之所以激心,不完全是左右之爭,甚至不是政見之爭。因為這事件已超越了所謂左派與右派、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這些空泛而抽象的代詞,而是觸動到人性存亡的臨界線。 如果要把這事件作一個
2025/09/15
1
父證子過
疑兇於案發後33個小時,終於被捕了。 能如此迅速就逮歸案,除了居民提供監控視像外,最主要的就是疑兇的父親得悉事態嚴重,隨即通知牧師好友,經說服疑兇後,隨即報案,把兒子交給執法人員。 從現實的來講,疑兇的父親和牧師這樣的處理,確實能暫時為兒子保命,起碼都能把疑兇的良心頓時找回來,減少罪孽。說是大義
2025/09/13
2
1
兜兜轉轉的人生路
好消息!我家的無線上網剛剛搞掂了,真有重見天日的感覺啊! 究其原因,是哪個modem用了十年,電訊公司自動不支援,但事前又沒有通知,今早快遞一個新modem,經自行插線,終於通行了。 唉!不能無線上網那幾個星期,只能把兩臺電腦搬到樓下插線,整個環境完全改變了,以前在樓上工作寫文,可以對著窗外望景
2025/09/01
4
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
翻閱舊文,每每都能沉潛放下,心緒平靜,樂以忘憂。 陽明先生說的「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真有「朝聞道、夕死可以」之志。 即使走過死蔭的幽谷,命繫一線;即使遭受到人格的侮辱,廷杖四十;陽明先生仍能挺拔自證,仍能坦然面對。 何能如此坦蕩、如此釋懷? 世間的榮辱
2025/08/21
2
2
堅信公義、熱愛和平的女中豪傑
2002年,時年21歲,她當選為夏威夷州眾議員。翌年竟然投筆從戎,參戰伊拉克。2008年再次參戰科威特,由排長晉升為少校,獲頒的功勳,遠遠多過現任的國防部長。 2012年,當選為聯邦眾議員。自退役後,她感悟戰爭的殘酷,痛恨政客的貪婪,因而從參戰逆轉為反戰。 她,反對奧巴馬政府主張軍事推翻他國的政
2025/08/17
1
文人多大話
眼見車子鋪滿塵垢水跡,於心不忍,於是今早天寒地凍都去洗車,這是第一次正式替車子內外清潔。這叫做「觸景生情」。 清洗完畢,身心舒緩,感覺做了件好事,也感覺車子微微淺笑。這叫做「移情化景」。 其後開車,車子敏感度特強,稍稍超速,她就輕輕地響了兩聲,提醒減速。車前二百米有監測器,她又溫馨地提個醒(女聲
2025/07/28
奧巴馬會被檢控叛國罪嗎?
根據美國現任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公開發布的消息指: 前總統奧巴馬涉嫌通過捏造情報,策劃編造通俄門騙局,企圖顛覆合法當選的總統。濫用權力,親自指導,預設結論,再交由下屬打手,砌川普生豬肉。 如果罪證確鑿,奧巴馬會被檢控叛國罪嗎? 所謂「叛國罪」,一般的理解,是指勾結外國勢力,意圖出賣或背叛國家。如
2025/07/20
1
讓座
昨天搭巴士,回程時乘客比較多。 當我最後登進車廂,嘩!很多乘客爭著讓座給我;其中有位五十多歲的西人也讓座,我說:No worries, I am still young! Thank you! 事實說明什麼呀? 阿伯睇路呀! 2025-7-18
2025/07/18
1
查看更多
公孫倆
昨天是小孫兒的生日聚會,大孫兒一看到我,就走過來牽著我手,並介紹給親家的親戚,說:This is my grandpa。其實,大人個個都知道。不過,這樣更實證我在孫兒心中的親切和同心。他回到家還惦著我,還畫畫寫了一些字,還說:I love you, grandpa! 小孫兒一開始就很著意去玩那些兒
2025/10/26
6
錯字改正
過去寫文,常有錯字,而且是一些小學五、六年級都懂的字。哪些錯字,有個共同點,就是在國語和粵語,彼此各自同音的。例如:陌生與默生;勉強與免強… 就哪篇說元稹的,第一句就有錯字,你說,是不是要封筆呢?! 除了懇求指正外,自罰手寫錯字改正五十次。(怪不得我那麼忙啦) 2025-10-19罰抄
2025/10/19
2
Charlie Kirk被槍殺事件,是自由與保守之爭嗎?
震驚全球的Charlie Kirk被槍殺事件,不但造成美國社會的震盪,而且更激化世界各地自發性的遊行集會。 他們之所以震駭,之所以激心,不完全是左右之爭,甚至不是政見之爭。因為這事件已超越了所謂左派與右派、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這些空泛而抽象的代詞,而是觸動到人性存亡的臨界線。 如果要把這事件作一個
2025/09/15
1
父證子過
疑兇於案發後33個小時,終於被捕了。 能如此迅速就逮歸案,除了居民提供監控視像外,最主要的就是疑兇的父親得悉事態嚴重,隨即通知牧師好友,經說服疑兇後,隨即報案,把兒子交給執法人員。 從現實的來講,疑兇的父親和牧師這樣的處理,確實能暫時為兒子保命,起碼都能把疑兇的良心頓時找回來,減少罪孽。說是大義
2025/09/13
2
1
兜兜轉轉的人生路
好消息!我家的無線上網剛剛搞掂了,真有重見天日的感覺啊! 究其原因,是哪個modem用了十年,電訊公司自動不支援,但事前又沒有通知,今早快遞一個新modem,經自行插線,終於通行了。 唉!不能無線上網那幾個星期,只能把兩臺電腦搬到樓下插線,整個環境完全改變了,以前在樓上工作寫文,可以對著窗外望景
2025/09/01
4
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
翻閱舊文,每每都能沉潛放下,心緒平靜,樂以忘憂。 陽明先生說的「良知,可以忘患難、出生死」,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真有「朝聞道、夕死可以」之志。 即使走過死蔭的幽谷,命繫一線;即使遭受到人格的侮辱,廷杖四十;陽明先生仍能挺拔自證,仍能坦然面對。 何能如此坦蕩、如此釋懷? 世間的榮辱
2025/08/21
2
2
堅信公義、熱愛和平的女中豪傑
2002年,時年21歲,她當選為夏威夷州眾議員。翌年竟然投筆從戎,參戰伊拉克。2008年再次參戰科威特,由排長晉升為少校,獲頒的功勳,遠遠多過現任的國防部長。 2012年,當選為聯邦眾議員。自退役後,她感悟戰爭的殘酷,痛恨政客的貪婪,因而從參戰逆轉為反戰。 她,反對奧巴馬政府主張軍事推翻他國的政
2025/08/17
1
文人多大話
眼見車子鋪滿塵垢水跡,於心不忍,於是今早天寒地凍都去洗車,這是第一次正式替車子內外清潔。這叫做「觸景生情」。 清洗完畢,身心舒緩,感覺做了件好事,也感覺車子微微淺笑。這叫做「移情化景」。 其後開車,車子敏感度特強,稍稍超速,她就輕輕地響了兩聲,提醒減速。車前二百米有監測器,她又溫馨地提個醒(女聲
2025/07/28
奧巴馬會被檢控叛國罪嗎?
根據美國現任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公開發布的消息指: 前總統奧巴馬涉嫌通過捏造情報,策劃編造通俄門騙局,企圖顛覆合法當選的總統。濫用權力,親自指導,預設結論,再交由下屬打手,砌川普生豬肉。 如果罪證確鑿,奧巴馬會被檢控叛國罪嗎? 所謂「叛國罪」,一般的理解,是指勾結外國勢力,意圖出賣或背叛國家。如
2025/07/20
1
讓座
昨天搭巴士,回程時乘客比較多。 當我最後登進車廂,嘩!很多乘客爭著讓座給我;其中有位五十多歲的西人也讓座,我說:No worries, I am still young! Thank you! 事實說明什麼呀? 阿伯睇路呀! 2025-7-18
2025/07/18
1
查看更多
道統文化
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嗎?
元稹,大家都默生嗎? 當年在中國文化科,裡面其中一篇專題— —吳森教授的﹝情與中國文化﹞,就提到這位中唐多情才子— —元稹。 今晚偶而又瀏覽到四年前的一個內媒外輸的視頻,說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這讓我思緒又再次起伏。 回想三年前,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到處查找考證關於這個具爭議而又被誤解的詩
2025/10/17
3
禍福相依,平常看待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大家從小都聽說了。 這個出自西漢《淮南子‧人間訓》的故事,話說在邊塞有位養馬的老翁,走失了一匹馬,哪些馬,從小養大,走失了,走去胡人那邊,能不不捨嗎?鄰近的人得悉,紛紛來安慰,勸老翁別難過。可是,老翁一言不語,似有所悟。 隔了幾個月,哪匹失馬竟然迷途知返,還帶了一
2025/06/01
放下成見,順應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就是說:可以道的道,都不是常道。換句話說,這句話蘊含著幾個意思:第一、道有可道的,也有不可道的。第二、道有常道,也有非常道。 換了另一個說法,既有常道,而同時也存在著非常道,這就是《易經》所講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明瞭此意,就會頓
2025/05/29
國與國又如何相處呢?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2025/03/07
人民的經濟生活又如何呢?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2025/03/07
小國要發展尖端軍備嗎?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
2025/03/06
2
老子的「小國寡民」
現時全球人口接近八十億,「寡民」這個概念,恐怕不現實。「小國」是指土地面積小呢,抑或是指軍備實力弱呀? 正正是大國,管治之道則如小國,即老子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否則,若是法令滋彰,反而盜賊多有。到時,就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根治。在經濟方面,實施大市場小政府,讓經濟市場在合法的情況之下,自由
2025/03/05
「小國寡民」的現代意義
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有些人理解為國家小和人民少,這樣與世無爭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理解,不能說全錯;但既不現實,也與老子的理念有很大的出入。 在當今的地球寰宇,小國寡民之地,不多,還是有的;但當地的人民生活,是否正如老子所期望的桃花源呢? 相反的,大國眾民,是否就是人間地獄呢?這顯然不一定是。
2025/03/05
1
舊文有話講
有篇舊文——﹝是薄倖抑或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至今竟然有超過四千人瀏覽過,幸會、幸會! 此文的寫作動機,是為這位詩人翻案,一翻「千古渣男」的冤案,並剖析這首【離思】,並非悼念亡妻之作;而實是詩人離開了他的初戀情人,在長安時寫的,其時一面準備京考,一面思念戀人,藉著互通書信,藉詩
2024/11/02
2
人生的三個境界
早前提到門前哪幾顆樹,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一、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二、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三、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唐朝有位禪師叫做青原惟信,他說: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
2023/09/16
4
查看更多
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嗎?
元稹,大家都默生嗎? 當年在中國文化科,裡面其中一篇專題— —吳森教授的﹝情與中國文化﹞,就提到這位中唐多情才子— —元稹。 今晚偶而又瀏覽到四年前的一個內媒外輸的視頻,說元稹是千古第一渣男,這讓我思緒又再次起伏。 回想三年前,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到處查找考證關於這個具爭議而又被誤解的詩
2025/10/17
3
禍福相依,平常看待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個成語,大家從小都聽說了。 這個出自西漢《淮南子‧人間訓》的故事,話說在邊塞有位養馬的老翁,走失了一匹馬,哪些馬,從小養大,走失了,走去胡人那邊,能不不捨嗎?鄰近的人得悉,紛紛來安慰,勸老翁別難過。可是,老翁一言不語,似有所悟。 隔了幾個月,哪匹失馬竟然迷途知返,還帶了一
2025/06/01
放下成見,順應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就是說:可以道的道,都不是常道。換句話說,這句話蘊含著幾個意思:第一、道有可道的,也有不可道的。第二、道有常道,也有非常道。 換了另一個說法,既有常道,而同時也存在著非常道,這就是《易經》所講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明瞭此意,就會頓
2025/05/29
國與國又如何相處呢?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2025/03/07
人民的經濟生活又如何呢?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2025/03/07
小國要發展尖端軍備嗎?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
2025/03/06
2
老子的「小國寡民」
現時全球人口接近八十億,「寡民」這個概念,恐怕不現實。「小國」是指土地面積小呢,抑或是指軍備實力弱呀? 正正是大國,管治之道則如小國,即老子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否則,若是法令滋彰,反而盜賊多有。到時,就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根治。在經濟方面,實施大市場小政府,讓經濟市場在合法的情況之下,自由
2025/03/05
「小國寡民」的現代意義
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有些人理解為國家小和人民少,這樣與世無爭的理想社會。這樣的理解,不能說全錯;但既不現實,也與老子的理念有很大的出入。 在當今的地球寰宇,小國寡民之地,不多,還是有的;但當地的人民生活,是否正如老子所期望的桃花源呢? 相反的,大國眾民,是否就是人間地獄呢?這顯然不一定是。
2025/03/05
1
舊文有話講
有篇舊文——﹝是薄倖抑或長情——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至今竟然有超過四千人瀏覽過,幸會、幸會! 此文的寫作動機,是為這位詩人翻案,一翻「千古渣男」的冤案,並剖析這首【離思】,並非悼念亡妻之作;而實是詩人離開了他的初戀情人,在長安時寫的,其時一面準備京考,一面思念戀人,藉著互通書信,藉詩
2024/11/02
2
人生的三個境界
早前提到門前哪幾顆樹,修剪前與修剪後有啥不一樣? 回應有三種: 一、樹就是樹啦,有啥不一樣?閑著沒事幹! 二、啊!是有點兒不一樣呀!沒事找事。 三、樹還是樹啊!本來無一物嘛! 唐朝有位禪師叫做青原惟信,他說: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
2023/09/16
4
查看更多
漢語問題
潮語與忘祖
有留言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潮語,故而出現類似「轉折點」這樣的新詞」。 誠然,每個時代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地方的潮語,特別在社交平臺,一般都是發表關於吃喝玩樂的生活寫照,愛瀏覽的就瀏覽,不愛看的就一滑而過。這些潮語,那就無所謂啦,反正潮流過氣,自然就無人再用了。 但,有些字詞,原本早就有的,而且
2025/09/23
2
“You are nothing”
用英語批評別人,說:“You are nothing” 時,「你什麼都不是」,字面翻譯沒有錯;但在語態上,則是極為嚴重的指控的。 白宮副幕僚長Stephen Miller,在Charlie Kirk的追悼會上,用上強硬而嚴厲的譴責,說: “You are nothing. You are wick
2025/09/23
為什麼我要斟文酌字呢?
這些年來,我經常在一些媒體留言,讓哪些媒體注意中文的正詞正字正音,特別哪些從大陸出來的大媒體,呼籲他們採用傳統的正詞正字正音;結果,他們都能從善如流,採用正體字;更難得者,都能正讀破音字,如「說服」。 當然,並非所有華文媒體都會被斟文酌字的,那又不是語文專欄,何必斤斤計較?但,若有留言和筆者討論的
2025/09/21
2
3
竄升
有個新系的媒體,報導說「在刺殺案發生後,查理‧柯克的書籍和播客迅速竄升至排行榜榜首」。 什麼叫做「竄升」呀? 偷偷地、掩飾地、見不得光地上升。 這用詞要斟酌呀! 2025-9-17 該媒體回應: 辭典解釋為:急速攀升。例:近來物價指數不斷竄升。 筆者再回覆: 要是形容急速攀升,那是「飆升」,
2025/09/17
3
再談「轉折點」抑或「轉捩點」
這兩天,全球的華文媒體都出現「轉折點」這個詞,即使臺灣的一些媒體,也採用「轉折點」,唯獨…唯獨香港無線電視新聞一而再地沿用傳統的正詞——轉捩點,可見該臺的新聞字幕,背後確有高人啊! 「轉折點」是大陸這幾十年來所用的,是錯的嗎?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把「轉折點」的釋義,移花接木地套用了「轉捩點」的釋義
2025/09/12
1
「轉折點」抑或「轉捩點」?
開門見山,陸區或從陸區出來的,就用「轉折點」;但,傳統正詞,是用「轉捩點」的。 「轉捩點」,轉變的關鍵點。 那有沒有「轉折點」這個詞呢?除了大陸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外,其他傳統的詞書都沒有載錄「轉折點」。 那有沒有「轉折」這個詞呢?有的。意解複雜曲折。此與「關鍵」無關。 在修辭學,有「轉折詞」
2025/09/11
4
為什麼要把「盤中飧」改成「盤中餐」呢?
提起這句「誰知盤中餐」,陸區這幾十年一直都是「盤中餐」;而臺港地區則一直都是「盤中飧」。經考證,「盤中飧」才對。 飧,《說文》:从夕、从食。注音ㄙㄨㄣ,拼音sūn,粵音孫。意指晚上的飯食。那是「會意」字。這個字在古代是常用字。例如:饔飧不繼,指生活貧困吃不飽。又例如:杜甫《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
2025/08/28
3
1
是「意識形態」抑或是「意識型態」?
「意識形態」這個詞彙,臺灣近日經常出現;而在大陸呢,也是一樣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同樣,筆者過去一直也都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那麼,不就得了嗎?大家都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那就約定俗成,毋須另立新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究竟應該是「意識形態」呢?抑或是「意識型態」? 首先,檢視「
2025/05/19
思親
有位移居美國的大陸博主,母親節作歌思念母親,親情是真的,只可惜… 母親節,亲而不見,多難受呀! 2025-5-12
2025/05/11
「說服力」的「說」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1
2
查看更多
潮語與忘祖
有留言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潮語,故而出現類似「轉折點」這樣的新詞」。 誠然,每個時代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地方的潮語,特別在社交平臺,一般都是發表關於吃喝玩樂的生活寫照,愛瀏覽的就瀏覽,不愛看的就一滑而過。這些潮語,那就無所謂啦,反正潮流過氣,自然就無人再用了。 但,有些字詞,原本早就有的,而且
2025/09/23
2
“You are nothing”
用英語批評別人,說:“You are nothing” 時,「你什麼都不是」,字面翻譯沒有錯;但在語態上,則是極為嚴重的指控的。 白宮副幕僚長Stephen Miller,在Charlie Kirk的追悼會上,用上強硬而嚴厲的譴責,說: “You are nothing. You are wick
2025/09/23
為什麼我要斟文酌字呢?
這些年來,我經常在一些媒體留言,讓哪些媒體注意中文的正詞正字正音,特別哪些從大陸出來的大媒體,呼籲他們採用傳統的正詞正字正音;結果,他們都能從善如流,採用正體字;更難得者,都能正讀破音字,如「說服」。 當然,並非所有華文媒體都會被斟文酌字的,那又不是語文專欄,何必斤斤計較?但,若有留言和筆者討論的
2025/09/21
2
3
竄升
有個新系的媒體,報導說「在刺殺案發生後,查理‧柯克的書籍和播客迅速竄升至排行榜榜首」。 什麼叫做「竄升」呀? 偷偷地、掩飾地、見不得光地上升。 這用詞要斟酌呀! 2025-9-17 該媒體回應: 辭典解釋為:急速攀升。例:近來物價指數不斷竄升。 筆者再回覆: 要是形容急速攀升,那是「飆升」,
2025/09/17
3
再談「轉折點」抑或「轉捩點」
這兩天,全球的華文媒體都出現「轉折點」這個詞,即使臺灣的一些媒體,也採用「轉折點」,唯獨…唯獨香港無線電視新聞一而再地沿用傳統的正詞——轉捩點,可見該臺的新聞字幕,背後確有高人啊! 「轉折點」是大陸這幾十年來所用的,是錯的嗎?也不完全是,因為他們把「轉折點」的釋義,移花接木地套用了「轉捩點」的釋義
2025/09/12
1
「轉折點」抑或「轉捩點」?
開門見山,陸區或從陸區出來的,就用「轉折點」;但,傳統正詞,是用「轉捩點」的。 「轉捩點」,轉變的關鍵點。 那有沒有「轉折點」這個詞呢?除了大陸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外,其他傳統的詞書都沒有載錄「轉折點」。 那有沒有「轉折」這個詞呢?有的。意解複雜曲折。此與「關鍵」無關。 在修辭學,有「轉折詞」
2025/09/11
4
為什麼要把「盤中飧」改成「盤中餐」呢?
提起這句「誰知盤中餐」,陸區這幾十年一直都是「盤中餐」;而臺港地區則一直都是「盤中飧」。經考證,「盤中飧」才對。 飧,《說文》:从夕、从食。注音ㄙㄨㄣ,拼音sūn,粵音孫。意指晚上的飯食。那是「會意」字。這個字在古代是常用字。例如:饔飧不繼,指生活貧困吃不飽。又例如:杜甫《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
2025/08/28
3
1
是「意識形態」抑或是「意識型態」?
「意識形態」這個詞彙,臺灣近日經常出現;而在大陸呢,也是一樣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同樣,筆者過去一直也都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那麼,不就得了嗎?大家都採用「意識形態」這個詞彙,那就約定俗成,毋須另立新詞,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究竟應該是「意識形態」呢?抑或是「意識型態」? 首先,檢視「
2025/05/19
思親
有位移居美國的大陸博主,母親節作歌思念母親,親情是真的,只可惜… 母親節,亲而不見,多難受呀! 2025-5-12
2025/05/11
「說服力」的「說」
剛剛在一個(臺灣)頻道留言: 有個題外話,「說服力」的「說」17:02,在陸區是唸說話的說;而在臺區,傳統是唸「稅」的。不知道博主是來自哪個地區呢? 2025-3-26
2025/03/25
1
2
查看更多
陽明心學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3/12/16
6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2/10
3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2022/10/06
4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2022/09/20
4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2022/09/15
5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2022/09/14
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2022/09/13
4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2022/09/12
4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2022/09/11
6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2022/09/10
5
查看更多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3/12/16
6
王陽明如何從黑暗中見曙光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2/10
3
不憤激,不怨悔,不尤人,不畏懼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2022/10/06
4
「援之以手」與「援之以道」
剛剛讀到陽明先生的《答顧東橋書》。陽明反問顧東橋:「吾子洞見時弊如此矣,亦將何以救之乎? 」 其實,要拯救時弊,不一定要「出手」的。孟子有個關於「嫂溺,援之以手」的典故;但天下溺,則援之以道。 蒼生陷溺,作為一個讀書人,也只能夠以聖賢正道來判別黑白,以良知來分辨是非。君以為然乎?
2022/09/20
4
肝膽相照冀元亨
根據【王陽明年譜】陽明四十九年時的記載,有一宗冤案,可以說是陽明一生中最難過、最遺憾的。冤案的受害人,是陽明在龍場時的前期弟子——冀元亨。 孟子嘗謂:「天之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然則,元亨先生之大任何也?——忠堅正大,永垂後世。
2022/09/15
5
信仰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2022/09/14
3
寵辱皆忘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2022/09/13
4
人心之距,私利之爭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2022/09/12
4
一心開二門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2022/09/11
6
雞鳴狗盜講陽明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2022/09/10
5
查看更多
加入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