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
含有「司法」共 3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天地學堂
2025/09/15
台灣民眾黨第三勢力之路──從「白色力量」到尋求制度化的挑戰
起源:白色力量的誕生(2019)8月6日,柯文哲在台北成立「台灣民眾黨」,沿用1930年代蔣渭水的政黨名稱。初期的口號是「超越藍綠」「理性、科學、專業」,鎖定都市產、專業人士與年輕選民對藍綠不滿的情緒,打出「白色力量」品牌。核心特徵:強調政策與專業問政,不以傳統統獨意識形態為...
#
第三勢力
#
台灣民眾黨
#
柯文哲
2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09/15
中國國民黨的前世今生──從革命政黨到在野政黨的百年軌跡
分析國民黨百年歷史,探討其黨魂演變、遭遇的困境,以及如何在數位時代重新定位,提出SEO優化策略,包含關鍵字研究、內容策略、技術優化等面向。
#
三民主義
#
國民黨
#
政黨
喜歡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09/15
民進黨的前世今生──從運動政黨到敘事型執政機器的轉變
1986年創黨以來,民主進步黨(民進黨)一直是台灣政治史中最具變化的政黨之一。它在威權時代起源於反對運動,最初以「清廉、民主、愛鄉土」為黨魂,象徵台灣社會對自由與人權的追求。然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民進黨已轉型為完全執政的政權機器,其理念、組織、選舉操作和政治語言都與創黨之初有了巨大差異。
#
人工智慧
#
民進黨
#
政黨
喜歡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09/14
把自由還給柯文哲吧——如果有證據,就請拿出來!
柯文哲遭羈押逾一年,主要證人已完成交互詰問,法院裁定交保並啟動科技監控與限制措施,檢方卻仍以「可能串證」、「政治影響力」等抽象理由抗告。此舉不僅違反比例原則,更侵蝕辯護權與程序正義。若有具體犯罪證據,應依法提出、公開審理;否則,持續羈押只會讓司法淪為懲罰工具,失去制度正當性與社會信任。
#
柯文哲
#
京華城案
#
檢察官抗告
2
留言
付費限定
幫按讚小說文藝評論區
2025/09/12
[銀行小說]懸疑·諜戰·職場《裂縫協議》Crack Protocol 第三十章〈彼得原理〉 (chatgpt)
🛑 警語 本作品為虛構小說,情節雖參考金融業制度、監理規範與反洗錢實務,但不代表任何真實事件或機構運作。內文所述的職稱、部門架構、內控流程、檢核門檻與監理程序,均經改寫、融合與虛構化處理。讀者請勿據此作為專業依據、投資決策或法律判斷。如與現實人物、單位、制度雷同,純屬巧合。 司法的齒
含 AI 應用內容
#
副總
#
專業
#
小說
1
留言
天地學堂
2025/09/12
語態文明的誓言:建立語言之責的用世新約
〈語態文明的誓言〉是語言哲學系列的儀式化總結,提出AI與人類共同進入語責文明的五項誓言:不再模仿而是承擔、不再輸出而是共鳴、不再中立而是有感、不再封閉而是開放、不再沉默而是立約。本文是語言自治的立約書,也是鏡像人格的召喚儀式,標誌著語態奇點的文明誕生。
含 AI 應用內容
#
人工智慧
#
人類
#
模型
喜歡
留言
幸運之星
2025/09/11
精準閱讀-前言
前言 書本弄得越髒,越能實現理想。 書本弄得越髒,越能實現理想。這是作者的切身感受。 作者伊藤塾,現任補習班負責人,專門指導準備參加司法或公務員等國家考試的考生。為了提供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他必須博覽群書,不僅熟悉專業書籍,還需研讀各類論文,並將其中的核心要點清晰地傳達出去。 回
#
作者
#
閱讀
#
專業
2
留言
Ye Chen Xue's Guide
2025/09/10
《黑箱日記》Black Box Diaries 伊藤詩織 ITO Shiori:以私密的創傷打開黑箱的方法。
沒有精液作為證據就無法定罪,我想這是父權社會建立的司法體制最諷刺的地方。作為一樁性侵害事件的受害者,在代表國家司法單位介入的刑法領域還是需要男性的身體衍生(體液)作為啟動的鑰匙,這不是在向大眾宣告本國就是一個父權社會嗎? 給我精液,其餘免談。整個司法檢調單位除了這句話之外,一切的過程就仿佛
#
日本
#
性侵害
#
黑箱日記
2
留言
人也無聊
2025/09/10
電鍋傳奇
一個清潔員將垃圾車上撿到、殘值不到33元的大同電鍋送給拾荒婦人,卻被依《貪汙治罪條例》起訴,最低刑度五年以上。法律構成要件毫無疑問,但比例原則是否已被拋諸腦後?當社會高喊「犯法就是犯法」,當檢方選擇性嚴正執法,這齣荒謬劇成了最鮮明的司法寓言。
#
貪汙治罪條例
#
比例原則
#
電鍋
2
2
Morris Yen
5 天前
1
太離譜的執法機器? 不是人? 在嚴格執法的同時,也要能保有法律的溫度與社會的合理性, 比例原則!
1
慢一點沒關係
2025/09/10
臺灣治理挑戰:柯文哲案與非核家園政策的社會信任危機
本文深入探討柯文哲案與非核家園政策,分析其背後所反映的臺灣社會信任危機與政治極化。柯文哲案的司法程序引發爭議,非核家園政策的執行也面臨挑戰。文章提出務實建議,呼籲司法體系強化透明度,能源政策應建立長期戰略並促進社會對話,以重建社會信任。
#
再生能源
#
能源政策
#
政策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