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格友聊天|我的寫作規格;你的閱讀期待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不知不覺我在方格子撰寫文章也有一年多,且文章總數也 30 有譜。雖然我在網路上碎念與寫文章行之有年,但這一年下來,我對於自己的創作定位以及行為還是真的是有點心得:找主題不容易,而寫文章也真的是很疲勞的事情。

raw-image

當初開專欄的目的,本來就是以系統性的方式消化我的個人興趣,並以此建立我的知識資料庫。我的個人興趣麻煩之處在於許多主題都是雙重或是多重學院議題涵蓋的主題。商業與文化;政治與文學,諸如此類,也正於我很清楚我本人一角踩在眾多灰色地帶上,大則思想體系,小則個案範例,要「如何(how)」能夠將每一次文章的主題寫清楚,可以說是我花最多時間琢磨的部分。

也因為這些我很清楚的門檻,我在專欄初期就訂立了一些基本的寫作指標:

第一,每一篇文章,不管是寫商業議題還是寫文藝主題,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提問,以及我在現有的階段,對此的個人詮釋,也就是我的觀點(opinion)。

第二,雖然內容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知識與經驗門檻,但我必須要用連貫性高、串接性強且延展性夠的推理方式表達這些概念,讓初次閱讀的人也可以延續脈絡順讀下去。

第三,不寫那些我沒有自信寫清楚,或我自認不夠懂的主題。也就代表,我唯有達到對於主題的掌握程度才會開始動筆。這也就代表書評不能只靠一本書、個案不能只看單一說詞,而是我對這個主題的全局觀必須要奠定清楚。

第四,承續上述的背後功課,我也要求每一個文章裡,都要有針對該主題的引文或是相關研究。

第五,如果文章主題的來源是外文,我也會盡量將外文原文(主要為中、英、法)等參考資料,一併涵括進文章裡,避免資料會有翻譯以及中文視點的問題。也同時確定讀者如果從我的文章中開啟對於特定議題的興趣,有可以從中延伸出去的節點。

這樣自我要求的結果,就是我每一篇文章要寫到資料量完整,且結構清晰,基本上都要 4000 字起跳,閱讀時間至少十分鐘。若是加上個人狂野的熱忱,不小心開了支線,一篇文章就會飆升到 5000 字上下,文章之長,我自己都覺得很為難用手機閱讀的網路群眾。時常被我找來討論的朋友也知道我這個爆字數的症頭,每次聽我抱怨都只能對我嘆氣。

這樣長度的文章,除了閱讀有門檻,以產出而言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算我已經有明確標題跟切角,全力撰寫,通常也要有三四天的工作時間。就更別提我的後台還有許多開了標題,但結構不完整、或我自己覺得內容還不夠豐厚的十幾篇草稿,躺在那裡等我哪天終於下筆把文字填補上。前一陣子寫的威尼斯系列,就在後台躺了一整年,是直到我重新把那本書看了一遍,整理過去的實地經驗,才硬著頭皮寫了一篇我自己可能也已經刪減許多的總覽,姑且算是完成我想要講述精品產業在歷史上的進程裡具有代表性的階段性介紹。

吸收、消化、活用。我面對的已經是我的興趣,且我也已經不把力氣放在過度的文字雕琢上,我甚至基本上也不怎麼介意作者已死的宣稱,因為作為分析與評論的寫手,我的目的本就是讓寫出來的內容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進行知識堆疊,甚至成為下一個寫作者的創作基底。(作者已死 La mort de l'auteur 還是法國解構主義 déconstruction 羅蘭巴特的口號呢,這個我也應該研究一番才是)

但就算如此,英文裡常說,「把你的思考過程講出來(think out loud)」概念輸出真的還是腦力活。寫完這一年後我總認為,在方格子的寫作當然有邀請讀者一起看這些有趣主題的意圖,但我一方面,也的確是把這個機會當成不斷拆解與重構資訊的腦袋重訓——千千萬萬的腦細胞之死,跟在電腦前刪刪剪剪的掙扎,才有文章中那輝煌的靈光一現。

寫文章的真的是一件很疲勞的事情。內容產出真的是一件很疲勞的事情。延續不斷做一件事情,也真的是一件很疲勞的事情。

但我這篇的目的也並非抱怨,比較多的是樸實無華地呈現出思維與文章背後需要投注的心力跟時間。我從十五歲開始提筆,嘗試在網路上自我表述至今已經快要十五年,未來無論在哪個平台,我也還是會繼續寫。有時候藉由寫作,把自己放進修煉的心流裡,達到一種目空一切的境界也是很不賴的。雖然疲憊,背後卻是心滿意足,而我也可以從這些訓練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藉由與讀者之間的回饋,來看看自己是否有滿足市場越來越嚴格的品管要求。畢竟,就如同產業一樣,是我自己選了勞心勞力,品管為上的 Premium 市場,我必須對於自己的產出進行保證。

好了,總之,雖然這篇與其說是創作定位,我反而認為這更像是規格說明書:當讀者理解了我的寫作規格,也更可以調整讀者閱讀我的方法。我的確寫不快,但我可以保證每一篇絕對物超所值:因為那些不僅是我的文字,也是我的知識,我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喬記洋行的沙龍
949會員
93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喬記洋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0
本文探討 LVMH 和 Kering 兩大集團崛起之路,以及他們如何透過併購策略,主導奢侈品市場。文章以 Gucci 被 LVMH 收購未遂,最終被 Kering 收購,深入分析兩大集團的經營策略、市場競爭。文章也探討 LVMH 擴展至體驗經濟的野心,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投資,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4/20
本文探討 LVMH 和 Kering 兩大集團崛起之路,以及他們如何透過併購策略,主導奢侈品市場。文章以 Gucci 被 LVMH 收購未遂,最終被 Kering 收購,深入分析兩大集團的經營策略、市場競爭。文章也探討 LVMH 擴展至體驗經濟的野心,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投資,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時尚產業中Luxury、Premium、High-end等詞彙的差異,並以服裝產業從「製造」與「銷售」維度,結合目標客群與產品定位,分析不同品牌(例如Sezane、Barbour、巴黎世家、愛馬仕等)的市場策略與定位。瞭解產業中不同玩家的定位,對於企業溝通策略、成長路徑以及品牌藍圖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4/02
本文探討時尚產業中Luxury、Premium、High-end等詞彙的差異,並以服裝產業從「製造」與「銷售」維度,結合目標客群與產品定位,分析不同品牌(例如Sezane、Barbour、巴黎世家、愛馬仕等)的市場策略與定位。瞭解產業中不同玩家的定位,對於企業溝通策略、成長路徑以及品牌藍圖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3/16
探討「安靜奢華」風潮背後的消費者心理與經濟脈絡,並分析Jean-Noël Kapferer教授對於奢華品消費者的分類及其Logo偏好,解釋高調與低調的奢華消費並非單純的老錢與新錢之別,而是與經濟循環、時代氛圍與個人選擇息息相關。
Thumbnail
2025/03/16
探討「安靜奢華」風潮背後的消費者心理與經濟脈絡,並分析Jean-Noël Kapferer教授對於奢華品消費者的分類及其Logo偏好,解釋高調與低調的奢華消費並非單純的老錢與新錢之別,而是與經濟循環、時代氛圍與個人選擇息息相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方格子]提供了文藝創作和現實收益完美結合的一個平台。只是對於資歷短淺的創作者而言,會不會陷入一個患得患失的迷思? 因緣際會;走進了[方格子]這個創作園地,轉眼將滿四個月的今天,在我心底,這兩者是否完美融合的迷思始終存在,也暫時沒有解答。 希望文章發出後,能夠聽到一些回響。這是一位創作界菜鳥的心
Thumbnail
[方格子]提供了文藝創作和現實收益完美結合的一個平台。只是對於資歷短淺的創作者而言,會不會陷入一個患得患失的迷思? 因緣際會;走進了[方格子]這個創作園地,轉眼將滿四個月的今天,在我心底,這兩者是否完美融合的迷思始終存在,也暫時沒有解答。 希望文章發出後,能夠聽到一些回響。這是一位創作界菜鳥的心
Thumbnail
去年曾在別的論壇寫出許多的文章,前後不到一年我寫了1250篇左右,但我其實有一點失落;決定要替這些文章搬家,把文章刪除到剩下300篇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直以來到底想要分享的是什麼?
Thumbnail
去年曾在別的論壇寫出許多的文章,前後不到一年我寫了1250篇左右,但我其實有一點失落;決定要替這些文章搬家,把文章刪除到剩下300篇的時候,我開始思考、一直以來到底想要分享的是什麼?
Thumbnail
其實,我本身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專職工作,下班後還要陪伴調皮搗蛋的兩歲女兒,若要抽空書寫,得學習見縫插針趁機書寫,例如假日女兒午覺的時間。 回顧今年的書寫成果,我認為做到了,真的很會找時間,還產出不少文章呢! 所有的點點滴滴加起來,我就在不知不覺間建立了四個專題,寫出133篇文章了呢!
Thumbnail
其實,我本身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專職工作,下班後還要陪伴調皮搗蛋的兩歲女兒,若要抽空書寫,得學習見縫插針趁機書寫,例如假日女兒午覺的時間。 回顧今年的書寫成果,我認為做到了,真的很會找時間,還產出不少文章呢! 所有的點點滴滴加起來,我就在不知不覺間建立了四個專題,寫出133篇文章了呢!
Thumbnail
最近,竭力地回想為何會遇見「方格子」,苦思莫解。後來安慰自己,想不起來是正常的,在資訊超載的時代,資訊比陽光及雨水多更多,且無處閃躲,令人喜悅或享受的片刻,卻乏善可陳,須細心追尋。
Thumbnail
最近,竭力地回想為何會遇見「方格子」,苦思莫解。後來安慰自己,想不起來是正常的,在資訊超載的時代,資訊比陽光及雨水多更多,且無處閃躲,令人喜悅或享受的片刻,卻乏善可陳,須細心追尋。
Thumbnail
不知不覺在此文章也30有譜。雖然我寫文章行之有年,但這一年下來,我對於自己的創作定位以及行為還是真的是有點心得:找主題不容易,而寫文章也真的是很疲勞的事情。當讀者理解了我的寫作規格,也更可以調整閱讀方法。我的確寫不快,但我可以保證每一篇絕對物超所值:因為那些不僅是我的文字,也是我的知識,我的人生。
Thumbnail
不知不覺在此文章也30有譜。雖然我寫文章行之有年,但這一年下來,我對於自己的創作定位以及行為還是真的是有點心得:找主題不容易,而寫文章也真的是很疲勞的事情。當讀者理解了我的寫作規格,也更可以調整閱讀方法。我的確寫不快,但我可以保證每一篇絕對物超所值:因為那些不僅是我的文字,也是我的知識,我的人生。
Thumbnail
「內容有價」,是我選擇方格子的一個理由。初見這四個字,深深有股激昂的力量打進內心深處。 這幾十年來,自己都會寫一些文章,細數生活那些感觸,抒發個人觀點與淺見,也海量的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站在讀者的角度欣賞著每位作者撰寫文章的脈絡,從整個排版、文章架構、照片呈現等,皆有許多要留意的地方,並不是簡單單單
Thumbnail
「內容有價」,是我選擇方格子的一個理由。初見這四個字,深深有股激昂的力量打進內心深處。 這幾十年來,自己都會寫一些文章,細數生活那些感觸,抒發個人觀點與淺見,也海量的閱讀各方面的書籍,站在讀者的角度欣賞著每位作者撰寫文章的脈絡,從整個排版、文章架構、照片呈現等,皆有許多要留意的地方,並不是簡單單單
Thumbnail
第二個拾篇,一個寫作素人的成長,記錄著在方格子寫作的心路歷程,如果你對於下筆還在觀望或是懼怕,期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力量。「兩天一頁」是我與自己,也是與我的讀者的浪漫約定。
Thumbnail
第二個拾篇,一個寫作素人的成長,記錄著在方格子寫作的心路歷程,如果你對於下筆還在觀望或是懼怕,期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你力量。「兩天一頁」是我與自己,也是與我的讀者的浪漫約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