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28 在台北圓山花博爭艷館舉辦了 2024 年度的台灣人工智能博覽會 TAIWAN AI EXPO。

大部分的畫面都在影片裡
最後還會來看,第三天的 AI 創新獎 Junior Award 2024 決賽現場,在 AI EXPO 官網的創新獎頁面,你可以看到進入決賽的這五支隊伍的簡報影片,如果感興趣的話,就跟我一起看到最後吧。
甚麼是 AI EXPO?
不管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有沒有使用過,不管你是從事什麼行業,或者是學生,我都建議你明年一定要來參加這個 AI EXPO,首先,只要通過申請,它就是免費入場的,再來,它是一年一度,包含了台灣各個領域對 AI 技術從硬體到軟體研發應用的一個總結,也包含了非常多的國際大廠,你可以在這裡直觀地感受到,此刻世界在 AI 領域的發展究竟走到了什麼程度。

最重要的是,就像 IBM 技術銷售總經理朱輝先生在講座中提到的,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位置讓 AI 在行業中快速落地
。在這個博覽會裡面,也許你就能找到答案,所以,明年我真的希望大家都不要錯過。
今年的部分就先跟著我來走馬看花一下。
在開始前要來感謝一下這次的乾爹——決戰時刻廣告設計,他們是一家位於高雄的萬事屋,精緻的設計、專業的輸出、精確的張貼,他們的服務無所不包。
涵蓋了廣告看板、燈箱、電腦零件、組裝
,甚至是監控系統
和旅遊行程
的量身定制。如果你有任何印刷或廣告需求,只需要一個電話,決戰時刻就能為你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在 Facebook 搜尋:決戰時刻-廣告設計 印刷噴塗 電腦維修 監控總機 旅遊規劃找到他們的 FB 專頁來聯繫他們!
➡️聯絡電話:07-3850006/0986-946808
➡️聯絡信箱:mikao925@gmail.com
➡️網站:https://mikao925.wixsite.com/my-site-3
領入場證的時候工作人員就會給你一份手冊,在手冊的背面呢,是一個 AI 洋流之旅集點活動,集滿就可以抽 iPhone 15 Pro Max ……但是我沒有集滿,我只換了一包 AMD 聯名乖乖和一瓶彈珠汽水。
我朋友到今天還在靠北我當場把綠色乖乖拆來吃的這件事情……不是啊,我知道綠色乖乖的意思,但……嗯……如果是你各位拿到這包乖乖會怎麼處理?反正,我是已經吃掉了啦,來不及了啦。
後來又問了幾個朋友,一樣被唸到狗血淋頭🤪看來這波真的是我錯了。
展場介紹
會場裡面三天都是爆炸多人,一共分成七個大區,兩個大舞台,110 個參展攤位。有 AI 城市
、商業生活
、企業治理
、生命科學
、智慧工廠
、還有新創區
。

展場動線算是蠻清晰的,逛起來很舒服,大門右手邊就是每天 13 場講座的不知講堂,在整個展場另一側是也有辦講座的未來舞台,這邊也同時是 AI 創新獎的決賽舞台。講座中間的休息時間就可以用來逛展場,展場逛累了也可以去聽講座。
AI 城市
AI 城市這裡展示了可以被應用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的各種產品,提高城市運行的效率和便利性。
有台灣的記憶體和積體電路公司華邦電子,攤位上就插了一片晶圓在那裡非常顯眼。還有唯一參展的地方政府,新竹縣政府,這個我也覺得很有意思,他們的規劃看起來很有……理想。
有沒有新竹人可以告訴我實際上體感怎麼樣啊?🤔
商業生活
商業生活區可以看到 AI 如何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並從購物、互動娛樂等各個方面,展示不同的解決方案。
展位最大的是 AWS,Amazon Web Services。還有工作室遍布全球的特效公司數字王國。以及從傳輸到安全,提供各種網路服務的阿卡邁科技。
企業治理
企業治理區域則聚焦於 AI 進行數據分析,提高決策效率,還有數據資料存儲調用方面的技術支持。
我印象最深的是 NetApp,他們能夠幫助一間公司建立出很好的大型雲端或本地資料中心,從硬體到系統都有各種不同分級的方案,光是現場索取的資料就給了我五六本東西,工作人員的介紹也非常精彩而且平易近人。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區我感覺是更著重在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這裡包含了現場直播的 IC 之音,第一天的主持人有大家都很熟悉的沈春華主播,哇走過路過現場聽到她的聲音感覺還挺奇妙的。

但讓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台灣大學 IBM 量子電腦中心的小攤位,我三天都有走過去看,攤位蠻空的,第一天只有一個同學在顧攤,第二天整個攤位都沒有人,第三天也沒有人,但是在整個活動要結束之前,我終於在攤位上看到了一叢人。
難道這是一個取決於觀測者的量子攤位嗎?🙃
智慧工廠
智慧工廠區域展示了 AI 在製造業中的應用,如何通過智慧化的工廠營運,提高生產效率和品管。
這個應用部分現場幾乎都有很直接的 showcase,我忘記是哪家公司的範例影片,是透過 AI 的影像辨識功能,去確認 Gogoro 生產線上技師們組裝的步驟和細節都沒有錯誤,它的反應是即時的透過監控鏡頭,只要組裝中有缺漏的部分 AI 立刻會提示異常,人在那裡動來動去也完全不影響 AI 的判斷。還有像是可以用一個正上方的鏡頭,快速辨別商品並結算金額的結帳系統,同樣也是使用到影像辨識的功能。就蠻多有趣的展示。
新創區
新創區布滿了小小的攤位,有很多五花八門的 AI 創新項目和新創公司,展示他們正在開發的新技術和應用產品,未來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其中就有比較多關於生成式 AI 的應用。
我自己蠻喜歡一個叫 AI SOLLY 的小程式,它是針對特殊教育生開發的社交練習軟體。
每個區域的主題,都可以供參觀者深入瞭解不同的 AI 應用實例。這樣的設計,讓你可以從各個角度和層面去拓展和理解 AI 的多元化應用,並且獲取到最新的資訊。
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聽不知講堂的講座,你可以從 AI EXPO 官網的議程頁面去看到這三天總共有哪些講座。

比較詳細的心得之後應該會單獨整理一篇放在 Vocus,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我的 Vocus 沙龍👋,新文章上架就可以收到通知,也可以在沙龍裡的討論版展開你想一起討論的內容。這邊就講幾個我聽到蠻喜歡的。
我們現在趕上了時代,所以千萬要跨出這一步,去接觸跟學習 AI,不要過了五年十年之後,回頭才想說早知道就趕快學。
Coding 也就是寫程式這件事情,並不會完全被取代,程式設計師的需求可能越來越低,但它也可能是人類的最後一份工作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寫程式,而現在藉由 AI 發展的契機,進入程式編寫領域的門檻已經極大幅度降低了。
從程式編碼開始,我們也應該去訓練自己的 LLM。
「三流公司做產品,二流公司做平台,一流公司訂標準」。
當然這個部分目前不太可能是每個個人去訓練,而是指一個國家、一個企業接下來的目標都該是擁有真正自己訓練出的 LLM。
前面說到現階段企業面臨真正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場景讓 AI 快速落地。
但光看這樣一句,很多人可能會感到茫然,我們可以先把問題拆解開來這麼想:
AI 到底應該在我的行業中扮演什麼角色?它能夠解決什麼問題?要花多少錢導入?如何才能盡快出現回報?以及,該從哪個部分開始導入?
除了這些比較觀念上的內容,講座還有很大部分是目前應用上的實例和未來規劃,比方說,鴻海研究院未來想在高雄市打造出一個結合工業、交通、日常生活的智慧城市 AI 系統,🙂高雄的朋友,你們期待嗎?
總體來說,不知講堂的議程講座,內容確實是非常大開眼界的,雖然有一些感覺很像是來工商,但大部分都還是很紮實的內容。然後聽到第三天,我發現真的有很多講者會用星戰來做舉例,不約而同欸,真的好幾個,看到最後我都想說……要不然下次可以考慮留一個螢幕星戰馬拉松?
AI 新創獎決賽
那新創獎決賽的部分,參賽者們上台報告的內容基本跟影片一樣,大家可以在入選作品投票頁面看到各組隊伍的簡報影片,我這邊就不重複講他們的完整內容,主要是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想,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那我先打個預防針哈……呃,我自己並不是程式相關領域出身的,有看我頻道的朋友會比較知道,我之前也基本上做的都是算圖 AI 的影片,所以我的感想並不會是很專業的,只是作為一個走過路過的普通民眾,基於我個人的喜好和認知發表的淺薄意見。
好的,預防針打完了,記得按著你的肩膀五分鐘,我們開始吧。
方言保存
第一組上台的是《SPEAK WITH U 弭平強勢語言帶來的落差:用生成式 AI 進行多模態翻譯與方言保存》。
我覺得想法是很好的,確實 AI 可以變成一個更有效率去保存消失中的弱勢語言的工具,語言要能夠存活,就需要被使用,但是現在高度全球化帶來的是語言滅絕的加速,Language Extinction
,指的是少數人使用的語言被多數人使用的語言所取代的現象。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四個月,就有一種語言不再被人使用。
保存弱勢語言的同時也是在保存弱勢文化,評審提出可以從語言出發去想想更多的保存方式,將這個計畫擴展成真正的文化保存數據庫。
我覺得這是一個有點大,但是很不錯的想法,透過 AI 對資料的學習能力,也許能夠做到比單純的留存書面資料和影像、文物,還要更加真實的保留跟還原,還有對這些保存內容的容易被接觸到的程度。
視障輔具
第二組上台的是《協助視障者提升情緒判讀能力弭平社交障礙》。
報告風格還蠻鮮活的,出發點也很好,不過我看過類似的東西,一家以色列公司 OrCam 的知名產品 OrCam MyEye 就是類似的工具,它不是做成眼鏡型態的輔具,而是一個可以吸附在眼鏡側邊的設備,這項產品大約是 2019 年開始有在台灣販售。
當然不是說功能完全相同,但區別感在報告中沒有特別體現我覺得是蠻可惜的。
評審有問到他們這個設備的回應延遲時間,目前是大約 5-10 秒,在日常互動中可能還是稍微有點慢,如果是在節奏比較快的互動場合,比方說吵架,就會完全跟不上。另外也提問到多人場合的情況下,會怎麼輔助辨識?組員的回答是之後會加入視線辨識的功能,由 AI 來辨認現在是誰在看著佩戴者。
新聞整合
第三組上台的是《新聞領域展開——多元新聞整合平台》。
我……第一反應是覺得,這不是目前 GPT 或 Copilot 這類生成式 AI 都能做到的事情嗎?
而且,中立、客觀到底是誰說了算?如果有誰說了算,那也不叫中立了吧,並且大型語言模型本身,對我來說啦,就是一種假中立,它在訓練過程中,給予它資料和對它進行調整的人,難道不會影響它的觀點偏好嗎?
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建構的這個平台,每篇新聞都有一個打星星評分的系統,讓使用者可以參考來判斷這篇新聞的好壞……然後這個星星居然是使用者打的。嗯?🙃
好我必須要說,這個專題是全部裡面我最不喜歡的,但這是我個人喜好的問題,就,它沒有打中我。
不過這組的評審講評我覺得是最精采的。首先提到了新聞版權問題,因為這組最開始的規劃是非營利,有個評審老師直接瘋狂強調你要先活得下來才有以後,要先想怎麼商業化!怎麼營利!就像版權問題就是一筆錢,沒有收入談不了授權那爬來的新聞就會有版權問題。
再來是事實查核,組員回應是同樣考量到成本,所以這塊只能未來再規畫。這時候就要提到一句老話:「垃圾進,垃圾出 (garbage in, garbage out)」,評審也說了,假新聞即便表達的口吻再中立也還是假新聞。
然後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我覺得他們這個專題能夠獲得銀獎的關鍵說真的……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瞎猜哈,就是有一個評審提出他們不如轉個方向,把這樣整合新聞系統的目標客群從一般大眾,轉為外電媒體,為新聞工作者打造一款省時省力的新聞工具,減輕外電媒體每天都需要閱讀全世界範圍大量新聞內容的工作量,並且作為工具,那新聞授權的部分也可以交給新聞公司去談就好,他們本身也會省力很多。

然後在評審又一次強調了「同學,不要想著做非營利,要想怎麼賺錢」之後,下一組上來就表示他們的專題是非營利目的,我直接笑出來。
居安意識
下一組上台的是《AI 啟動市民力量:喚醒居住環境共好意識》。
不能說好不好吧,就是感覺他們的東西點出了問題,卻沒有給出太多解決的辦法。似乎我沒有看到更多的結合到專業領域,像是確實評估結構承重,或是像如果要做改善的話,將會付出的費用評估等等,比較現實面的東西沒有看到。
評審第一句話果然是「又來一個不想賺錢的」🤣。
也提到了一些現實面的問題,像是租屋者可能無力改善環境嘛,那是不是也該納入一些參考的租屋資訊啊,這類的擴展功能。
家事調解
最後一組上台的是《Le姊家事商談好夥伴-結合生成式 AI 與親權判決模型解決親權難題》。
那個 Le 是 Legal 的縮寫,而家事指的是家事法庭、家事調解這類型的法律領域,這確實是一個明明就很常見卻不怎麼被人重視,而且資源相對貧瘠的選題。
他們除了整個專題規劃得很不錯,還實地拿去給了家事調解員做試用,根據反饋進行微調和後續的計畫。
基於前面兩組的經營問題,評審也是一開始就問了他們的商業模式打算怎麼營運,以及這個輔助是可以在調解當下用得上的嗎?組員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思考跟準備得都比較全面,我想也是多虧於測試跟反饋收集得足夠多。未來有考慮加入語音輸入,來輔助分析調解現場的狀況,根據調解員的經驗也可以調整輔助強度,這些規劃我覺得都蠻不錯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五組決賽隊伍的專題都做得很棒,畢竟打到了決賽嘛。現場看的時候真的有點夢回以前做專題報告的自己,學生時代社會經驗不夠多,事情也會想得比較簡單,特別是對於商業模式的考量通常都不會擺在第一位。
你最喜歡的專題是哪一組呢?
在下面留言來分享一下吧!我自己最喜歡的隊伍是家事商談那組,第二喜歡的應該是語言保存組。
這場博覽會,對於處在這個時代變革當下的我們來說,是很棒的學習和體驗機會,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當前 AI 發展,還可以幫助你預見未來的趨勢並做好準備。
那麼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今年有參加到的朋友也歡迎跟我分享你的看展心得,有任何問題或是有什麼想補充的都可以在影片或文章下方留言。
感謝各位收看,掰掰。
🎉 GoingBus 串流媒體合租平台 🎉
省錢看片!和世界各地的用戶一起分攤訂閱費,用最低價格享受 Netflix、Disney+ 等熱門串流服務,還有 GPT-4!立即訂閱 GoingBus,輕鬆合租,一起省錢吧!
✨首購輸入優惠碼:windbro
,再享九折優惠!✨
GoingBus首頁:https://goingbus.com?s=Huk4Fa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