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高雄駁二,當生死議題相遇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此之後,我跟墳墓之間,再沒有別人擋住了!」

 「這就是當年父母過世的感受。」

出發前一段LIne的對話,把我勾來高雄,跟大學長-唐道德 -阿德哥 聊聊 生死議題,今晚對話很形上學。


幾個人


走進高雄駁二典藏餐廳,仍是疫情高峰(2022年6月)的星期天,餐廳空間很大,卻只有一桌人在餐。

這時,美麗的服務生馬上走近問: 

「幾個人用餐?」

「四個人?噢!是五個人」

這次旅行時,每次被問幾人用餐時,我泰若自然地說「五人」,而其它人有時會回答:「四人」,然後驚呼著更正。不占椅(她坐輪椅),不用餐(她需要灌食),但是占空間,還是算一個人嗎?

「一個大人,一個小孩」在餐廳裡常聽到的對話。

「四個大人,一個老人」沒聽過吧?平常行動不便的老人是不出門!

但會出現在公園裡,醫院裡,養護中心  。

怎麼樣才算「一個人」呢? 有自主能力,能行動,會進食,擁有選擇能力才算是一個人

那麼史帝芬・霍金算人 嗎?他也行動不變,需要人幫忙。

或許你會抗議,那不一樣,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

他是優秀的物理學家,他有腦袋!

那麼曾經走過跳過的一般人,只是在生命晚期沒自主能力時也算一個占位置的人嗎

連用餐人數都會衍生出哲學性的思索。

安頓坐下後,我坐位置的正前方,剛好可以完整看到一幅有意思的畫,許多瑜珈行者擺出各種姿勢在河邊思索,是恆河嗎?(備註1)

搭配今晚,應該會很 深河 (備註2)


駁二典藏餐廳 十八羅漢

駁二典藏餐廳 十八羅漢


▍遮蔽

所以我們我們就是不看不聽,然後把它成沒有這回事,我們遮蔽生病、性、死亡。遮蔽就成為禁忌,我們不去談他,那他真是存在,那不談的原因就是為了避諱,就是我們害怕。我們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死亡的觀點。

生命不死,你只是過渡到另外一個時空。

有天堂、有地獄、有前世今生。

當年紀愈長時,生存的焦慮愈大,好像有許多事情、感情沒法改變完成地,就冀望著下輩子。

嗯!曾有位情人深情地跟我說過:「下輩子再還感情!

我一點都不覺得浪漫,反而覺得夠了噢!

這輩子的事情或感情就在這輩子。

不用為現在做不到的事承諾,沒有誰欠誰的問題。

我曾在母女議題上糾葛著,在某次爭吵時當時很明白地跟媽媽表示

「若有下輩子,就別再見了!」

我是「 這輩子信徒」


星辰

人就是星辰的化身啊!偶爾流星掉下來

然後因此而產生的生命

然後慢慢演化到這邊

那你死的時候就是解體

就是回歸

本來就是星辰就回到星辰

我現在對死亡比較沒有那麼害怕

有些時候是

但是你說要立刻去接受這個死亡

其實比較困難的地方是因為你還有家人

可你總是會掛記著家人

會想著他們活的好不好

---阿德哥對生死的看法,用星辰來形容好浪漫


人是星辰的化身

人是星辰的化身


▍意義

所以人活著好像就一定要有意義

然後受苦的時候

就會去找意義

那受苦的時候如果沒有意義

你就會活不下去了啊!

可是如果你覺得

你的受苦是有意義的時候

你又開始有力量做

人活著好像就是需要有意義

才可以支撐你的


鳥大便

生命這件事情

那就像天上飛來隻鳥,大便在你身上,那會有什麼意義

就是鳥大便掉下來的時候

有時候趕快去把衣服洗衣服

然後把衣服換掉這個才是真的

-------------------

以上阿德哥

以下是康的想法

---------------

鳥在哪裡

「我要去找鳥,鳥在哪裡?」

然後要找那隻鳥報仇!- 獵人

或許還要把鳥抓到,解剖鳥的構造形成 - 生物學家

為什麼會大便 -哲學家

為什麼會飛行到頭上 - 精神分析學家

為什麼碰到我  - 混沌學家

或許再研究群鳥習性與飛行路線 - 行為學家

鳥的族群關係 - 社會學家

鳥爸爸媽媽關係 - 家族系統治療

鳥大便跟人發生的故事 - 小說家

…..

這些研究也都很好啊!只是研究前,先換乾淨的衣服。

空中飛鳥

空中飛鳥

繼承

我特別喜歡這觀點。

從父母家族遺傳輕鬆地改成繼承祖先們的資產或負債,良好或不好的信念或教條。

繼承遺傳 輕很多。

至少可以拋棄繼承選擇權就在自己手上


用食

怎麼才算一個人,面對死亡之前,我們的目標是活好這輩子。

我們交談著,在餐廳享用麵食, 雞肉 ,沙拉,刀叉在盤子食物跟嘴邊來回移動,發出丁鈴當啷的聲音。不時拿起水杯,咕噜咕噜地大口用水。

而這時也是媽媽用餐時,Dini在一旁把調好的特製牛奶,緩緩地倒入鼻胃管中,那飲品就直接從媽媽的鼻孔穿過食道,直接到達胃,一點聲響都沒有。

不過媽媽今晚精神特好地張著眼不知道正凝視什麼


謝謝

謝謝阿德哥招待晚餐,可以好好地開放聊死亡、意義。

大概9歲開始,我就很怕死亡,很愛跟大人們詢問。大人們避而不談。想跟同齡的孩子聊,大部份被白眼。只好狂讀書,讀哲學,佛經,各種經典。想尋究人為何而來。

在同齡的少女們,在逛街玩耍時,躲在經典跟書堆裡,問著人生大哉問。(在做九型人格分析,我屬於四型藝術家型人格)

年齡漸長,實際面對生老病死,送走及陪伴好幾位家人,反而不想什麼意義了!

死亡或許是明天的事。

那麼今天要做什麼?

-------------------

備註1: 駁二典藏餐廳掛在牆上的畫,像是好多瑜珈行者在恆河上思索生命意義,在這裡聊生死剛剛好(其實是 十八羅漢(三拼畫) 郭振昌 2005年《 十八羅漢》作品。表現生命的往復循環, 探討生活的基本價值,追問人生在世的終極意義,傳達對台灣當代社會及其眾生的觀察暨詮釋。)  

備註2:「深河」是指印度的恆河,在這河畔,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屍灰流入河中,死者的靈魂在來世復活;許多人在屍灰或屍體漂流的恆河中沐浴、漱口,祈求來世的幸福。日本作家 遠藤周作 小說作品。

小說中描述由幾個日本旅客參加印度之旅,體驗到這種衝擊性的光景談起。旅客目睹水中食物和穢物混在一起的污穢感及祈求來世轉世的神聖感,對集矛盾於一身的恆河,產生奇妙的吸引力。

我曾去過尼泊爾、印度也看過生死在一條河景像


印度恆河

印度恆河


#媽媽畢業旅行  #深河 #形上學  #生存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lala Kang的沙龍
7會員
63內容數
探索在即將消失的生命面前,我們是選擇悲傷等死,還是選擇快樂到死?長期擔任失智照顧者,透過環島旅行迎接最後一哩路的生命陪伴,並且拍成一部紀錄片。
Shalala K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7
原來這支紀錄片適合 #社區的媽媽們?! ⸻ 上星期三在朋友推薦及邀請,帶著 #媽媽畢業旅行 紀錄片,,在一個豪華場地裡,面對 230 名 50-90 歲的媽媽們,進行公播及映後分享。 前一天勘景時,站在偌大的會議場地內,內心出現無數 murmur:「哇!這麼大的場地?要跟中老年人聊 #最後一哩
Thumbnail
2025/03/17
原來這支紀錄片適合 #社區的媽媽們?! ⸻ 上星期三在朋友推薦及邀請,帶著 #媽媽畢業旅行 紀錄片,,在一個豪華場地裡,面對 230 名 50-90 歲的媽媽們,進行公播及映後分享。 前一天勘景時,站在偌大的會議場地內,內心出現無數 murmur:「哇!這麼大的場地?要跟中老年人聊 #最後一哩
Thumbnail
2024/09/16
走進頤福園:洪主任的安寧照顧故事 在走進頤福園定期陪 #王輔天 神父聊聊時,我也同時認識了在輔仁大學 #頤福園 擔任照顧老神父們的 #洪淑敏 主任。她已經有超過二十年的長期照護和安寧照顧經驗,是一位專業且富有經驗的工作者。 我經常找她聊聊,特別是自己在面臨陪伴媽媽走過最後一哩路的過程中,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4/09/16
走進頤福園:洪主任的安寧照顧故事 在走進頤福園定期陪 #王輔天 神父聊聊時,我也同時認識了在輔仁大學 #頤福園 擔任照顧老神父們的 #洪淑敏 主任。她已經有超過二十年的長期照護和安寧照顧經驗,是一位專業且富有經驗的工作者。 我經常找她聊聊,特別是自己在面臨陪伴媽媽走過最後一哩路的過程中,內心的困
Thumbnail
2024/08/05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段陪伴母親的心路歷程,以及在她靈骨塔前的神祕經歷。這個故事希望能觸動更多有同樣經歷的人,引起共鳴,讓大家能夠認識到照顧者的心聲。文章中包含了清明節的儀式、在娘塔位前擲筊、以及關於一位陌生女子的神祕經歷。
Thumbnail
2024/08/05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段陪伴母親的心路歷程,以及在她靈骨塔前的神祕經歷。這個故事希望能觸動更多有同樣經歷的人,引起共鳴,讓大家能夠認識到照顧者的心聲。文章中包含了清明節的儀式、在娘塔位前擲筊、以及關於一位陌生女子的神祕經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訴說關於父親去世的感受,充滿了對人生矛盾的思考,以及對父親的情感細膩描繪。文章內容豐富,情感濃烈。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母親病逝後,我按她的要求處理後事,遭到親戚的非議。透過這段經歷,我反思葬禮的意義以及我們對逝者的尊重。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Thumbnail
今天 過凌晨12點了 應該說昨天 完成我爸告別式及花葬儀式 人生正式走入‘’孤兒‘’階段 都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 孤單寂寞是沒有的, 莫名空虛倒是在黑夜襲來。 我的父母來到世上走一遭花了七十餘年, 得到了什麼? 失去了什麼? 開心與否? 痛苦與否? 在蓋棺論定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