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之人》(A Fortunate Man)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約翰・伯格(John Berger,1926 - 2017)為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被公認為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觀看的方式》為伯格最具盛名的藝術評論作品,他的小說《G》也曾贏得布克獎、金筆獎,和布萊克紀念獎。2016 年由多人執導的紀錄片《約翰.伯格四季肖像》,在鄉間四季更迭中,以多層次的影像、深刻的對話,展現出一個人文主義者歷久不變的初衷。
《幸運之人》(A Fortunate Man,2024)

《幸運之人》(A Fortunate Man,2024)

《幸運之人》原文作品出版於 1967 年,是約翰・伯格首次與瑞士攝影師尚.摩爾(Jean Mohr)合作的作品,以照片和文字互相搭配,記錄英國鄉村醫生約翰.薩梭(John Sassall)的行醫日常,並從這些貼身的觀察之中,深入探究醫病倫理、階級和生死相關的議題,以及如何思考「好醫生」與「幸運」的定義。

關於這部作品,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部分,是伯格的文字和摩爾的攝影的搭配方式。他們可以說是互為主體的關係 — 攝影照片並非只是文字的陪襯,文字也不是只為了敘述照片。傑夫.戴爾(Jeff Dyer)曾如此描述這樣的圖文關係:

⋯⋯攝影不是作為文本的插圖,相對的,文本也不打算扮演影像的延伸圖說。他們拒絕讓文字與影像變成伯格所謂的「套套邏輯」,改以一種相互增強的融合關係取而代之。一種新的形式正在鍛鑄與精煉。

在這部作品之後,伯格陸陸續續用文字和摩爾的攝影圖像共同創作了許多作品,可以在伯格的維基百科之中搜尋 Jean Mohr 看到。

我們還沒開始建立一個可以評價薩梭社會貢獻的社會。
—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山坡上的診所

在這個不為人所知的英國鄉村裡,一間診所坐落在山坡上,渺小卻堅定:

診所與住家是分開的,大小相當於兩個車庫。包括一間候診室,兩間診療室,和一間藥房。它位於山坡上,可俯瞰河流與樹木繁盛的大山谷。從山谷的另一邊望過來,診所很渺小,幾乎看不見。⋯⋯ 診所門上有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約翰.薩梭醫生(Dr John Sassall),醫學院醫學士,外科學士,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文憑。

薩梭的診所空間不大,家具、私人用品與儀器設備全都擺在一起,診床看上去像是睡床,反而讓冷冰冰的診所,有了居家的舒適感。診所裡設備異常齊全,有消毒用的烘乾設備,還有進行肌腱斷裂縫合、小型截肢手術、囊腫切除術、宮頸燒灼術,和固定與移除小型骨折石膏所需個各種工具。除此之外,還有一部麻醉機,一張整骨治療台,一支乙狀結腸鏡。對薩梭來說,大概只差 X 光裝置和基礎的細菌學設備,就可以填滿他探索醫學的好奇心。

為什麼薩梭會選擇到這個偏鄉地區行醫?薩梭 15 歲時就立志要當醫生,他享受運用雙手實作東西,並且對事物充滿好奇和求知慾。薩梭自述,戰爭期間他在海軍服役時,是這輩子最快樂的時光。在希臘十二群島(Dodecanese),他負責一些大手術,處理的都是真真切切的苦痛;在羅德島(Rhodes),他教農民基礎醫學,把自己當成救生員。從緊急事故和重大疾病之中,薩梭不只得以證明自己的技術與決策能力,還能拓展他的知識領域,並從服務中獲得被仰賴的責任感。

因此,在戰後,薩梭選擇了偏鄉地區,在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下執業,成為一個老醫師的資淺合夥人,也因此讓年輕的他有了很多機會到各地出診,在接連不斷的緊急狀況中,尋覓自己。然而,他卻慢慢意識到這樣的認知,實際上過度將病患簡化成了身體對醫生的仰賴,同時也簡化了自己的存在。醫病關係的演變,讓薩梭有了全新的體悟和改變。

如果可以,他總想要親自證明每件事。

醫師的職責

長期的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後,薩梭逐漸意識到,他和病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單單只是基於醫學知識之上。優秀的全科診療師之所以罕見,並非因為大多數醫生缺乏深厚的醫學知識,而是因為大多數醫生無法吸收所有和病患相關的事實,除了具體的身體和疾病之外,還包括了病患的情緒、歷史,甚至是環境因素。

我們一旦生病,就會害怕自己的病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告訴自己要理性面對,但恐懼的鬼魂依然縈繞⋯⋯疾病,作為一種無法界定的力量,可能威脅到我們的存在⋯⋯換句話說,疾病分享了我們自身的獨特性。

然而,疾病所帶來的未知和恐懼,可以藉由醫生給予病人的肯認(recognize)來化解:

當醫生對病人的抱怨給出一個病名時,病人會感到異常寬慰。那個病名對病人可能意義不大⋯⋯但因為那個病有個名字,它就有了獨立於病人的存在。現在,他們可以對抗它或抱怨它。讓抱怨得到肯認,也就是說,為抱怨做出定義、界線和去個人化,可使病人變強大。

除了對病因的肯認之外,病患在情緒上也需要肯認的支持。不快樂就跟疾病一樣,它會加劇獨一無二的感覺,使得病人無法從外在世界中找到可以肯定自我的東西。缺乏肯定會滋生出徒勞之感,這種徒勞之感,正是寂寞的本質。

醫生對病患的肯認,其重要性並不亞於專業的醫學知識和經驗,尤其是在面對無法治療的疾病時。醫生的支持與陪伴,會是病人最難得的慰藉。

對病患而言,第一次接觸非常重要。如果病患覺得自己被怠慢或不受歡迎,可能得花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贏回他的信任,也或許永遠都贏不回。我試著給他全然開放的問候。在我這個位置,所有的不自信都是一種過錯。是一種疏失。
— 約翰.薩梭(John Sassall)

森林人記錄員

薩梭執業的地區經濟蕭條,只有一些大農場,沒有大規模的產業。務農之人不到一半,多數人在小作坊、採石場、木材加工廠、果醬工廠和磚廠裡謀生。這個地區既非無產階級的社區,也非傳統的農村社區,村民們普遍多疑、獨立、強悍、教育程度低,屬於英國國教低教會派。因為傍森林而居,他們總是被稱為「森林人」(the foresters)。

薩梭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放了他自己以及他在病患眼中的形象,他希望在這裡誰都可以對他暢所欲言。除此之外,他也積極用心地參與提案和實踐社區的計畫,和居民們一起工作,打造更好的鄉村環境。這些腳踏實地的行動,讓薩梭與居民之間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所以居民們非常樂意和薩梭分享他們生命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事。

薩梭就像是居民人生之中的一個客觀見證者。當居民生病時,在治療的過程中,薩梭會認真地聆聽著他們訴說的故事,在記憶中串聯形成無形的歷史記錄。在進行非醫療專業的諮詢時,他們與薩梭對話最常用的開場白是:「你記不記得什麼時候⋯⋯?」薩梭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他們,變成他們的客觀記憶,成為他們和外在世界關聯的媒介。

「記錄員」這個職位,不僅意味著他比其他任何人更知曉該地區的歷史傳承;這職位還賦予他權力去理解與實現該社群。在某種程度上,他思考並訴說該社群的感覺與支離破碎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他是他們自我意識的成長力量。

作者從薩梭身上抽取的,是一個全科醫生的理想典型。透過不同面向的側寫觀察,從薩梭內在驅動的強大求知慾和責任感,到為了追求全人的理想來到偏鄉行醫,到醫生優越的仕紳階級與經濟底層階級居民所形成的社群關係,引導出醫病關係、權力階級和生命的哲學思考。對筆者來說,比較可惜的是,後半段大多是作者對於薩梭的觀察論述,如果可以有更多薩梭和居民共同生活的記錄,就能參與到更多關於薩梭這位醫師的人生故事。

這部作品也為「幸運」帶來的不同的反思。對森林人來說,村子裡能夠擁有像薩梭這樣的好醫生,是幸運的;對薩梭來說,能擁有像森林人這樣接納他的社群,讓他能夠一展抱負,也是幸運的。然而,就在作者完成書稿的 15 年後,薩梭卻舉槍自盡,為幸運之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定義。

不要變得太細膩。細膩這項特權,就是幸運之人與不幸之人的區別。

延伸閱讀

  • 《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2021)by John Berger
    • 《觀看的方式》是約翰.伯格有關視覺藝術最具衝擊性的作品,是談論西方藝術主流傳統的社會角色,以及意識形態和科技如何薰陶我們觀看藝術和世界的方式,最簡練又最具挑戰性的代表作品。— 洛依德.史賓塞(Lloyd Spencer)
  • 《婚禮之途》(To the Wedding,2020)by John Berger
    • 原文小說出版於 1995 年,生命的有限與殘酷令人心碎,但他以敏銳、纖細的感受力,將人和世界的緊密連結表露無遺。這篇如詩的小說,是作者見證生命流動之時,對儀式、旅行、苦難與愛的思索,也是他晚年最令人動容的一部小說。
    • 很好奇以美學聞名的作者,會寫出什麼樣的小說,之後有機會想找來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yan Salon
25會員
81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Cyan Salon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30
重新思考閱讀和分享的本質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23
《伊凡.伊里奇之死》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描寫死亡的顛峰之作」。相較於托爾斯泰其他知名作品如《戰爭與和平》,或是《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僅僅用了四萬字極短的篇幅,將死亡來臨的焦慮,以及生命無法重來的悔悟,歷歷在目地傾淌出來。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2025/03/16
故事中所有的角色,都圍繞著 Runway 雜誌總編輯米蘭達的世界打轉。米蘭達的苛刻,不只壓迫著公司裡的員工,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公司之外、處於員工生活圈的其他人。這部作品銘心地刻畫出職場上身不由己的無可奈何,安德莉亞因工作而紊亂的生活,牽動了眾多讀者和觀影者的共鳴,關於那些難以啟齒的職場辛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出生於巴黎。少年時期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短暫就讀,後於1892至1897年間在倫敦攻讀醫學,並獲得外科醫師資格。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等
Thumbnail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出生於巴黎。少年時期曾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短暫就讀,後於1892至1897年間在倫敦攻讀醫學,並獲得外科醫師資格。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等
Thumbnail
最近的國際與社會時事,很適合閱讀《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約翰.伯格熱愛藝術,關心社會,在這本書裡談論的是全球的議題,從他的文字裡,完全可以想像受苦的人們所面臨的生存考驗與困境。
Thumbnail
最近的國際與社會時事,很適合閱讀《留住一切親愛的:生存.反抗.欲望與愛的限時信》。約翰.伯格熱愛藝術,關心社會,在這本書裡談論的是全球的議題,從他的文字裡,完全可以想像受苦的人們所面臨的生存考驗與困境。
Thumbnail
“只有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美好。”   換個種類好書:蘇菲的世界(上)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因為聽了推薦而入手的一本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書,因為下集還沒有讀完,所以關於小說結構的情節感想可能等下一本再來分享,這本就針對所謂哲學的
Thumbnail
“只有強烈地意識到自己有一天會死去,才能體會到活著的美好。”   換個種類好書:蘇菲的世界(上) 作者:喬斯坦·賈德 翻譯:伍豐珍 木馬文化出版   因為聽了推薦而入手的一本跟平常不太一樣的書,因為下集還沒有讀完,所以關於小說結構的情節感想可能等下一本再來分享,這本就針對所謂哲學的
Thumbnail
  本書為索爾・貝婁(Saul Bellow, 1915-2005)代表作,1971年開始創作,1975年出版,隔年即獲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小說以西特林的第一人稱視角書寫,敘述53歲的西特林在一邊處理打賭輸錢被砸的賓士車,一邊忙著與前妻打官司時,得知洪堡死後留下遺物給他,於是從芝加哥飛往
Thumbnail
  本書為索爾・貝婁(Saul Bellow, 1915-2005)代表作,1971年開始創作,1975年出版,隔年即獲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小說以西特林的第一人稱視角書寫,敘述53歲的西特林在一邊處理打賭輸錢被砸的賓士車,一邊忙著與前妻打官司時,得知洪堡死後留下遺物給他,於是從芝加哥飛往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薩提爾家庭治療問答實錄 #約翰·貝曼 #中國出版集團 #187頁 #好讀好有意思 某天志仲老師分享了這本書時, 瞬間還沒機會看到這本書, 就已經等不及想讀。 到了博客來的網站, 發現已經賣完, 志仲老師介紹的書不是絕版, 就是賣完。 嚴重懷疑老師在人類圖設計有識好書的那條通
Thumbnail
#薩提爾家庭治療問答實錄 #約翰·貝曼 #中國出版集團 #187頁 #好讀好有意思 某天志仲老師分享了這本書時, 瞬間還沒機會看到這本書, 就已經等不及想讀。 到了博客來的網站, 發現已經賣完, 志仲老師介紹的書不是絕版, 就是賣完。 嚴重懷疑老師在人類圖設計有識好書的那條通
Thumbnail
“如何過有益於社會、行事正派、受人敬重、有道德又有意義的人生?”   好書分享:班傑明 富蘭克林 美國心靈的原型 作者:Walter Isaacson 翻譯:洪慧芳 臉譜出版 再一次楊醫師的選書又讓我看見更多,窮查理我一開始只知道蒙格,然後看了老巴跟蒙格的書才發現原來富蘭克林才是窮查
Thumbnail
“如何過有益於社會、行事正派、受人敬重、有道德又有意義的人生?”   好書分享:班傑明 富蘭克林 美國心靈的原型 作者:Walter Isaacson 翻譯:洪慧芳 臉譜出版 再一次楊醫師的選書又讓我看見更多,窮查理我一開始只知道蒙格,然後看了老巴跟蒙格的書才發現原來富蘭克林才是窮查
Thumbnail
讀毛姆:人性的枷鎖 一個比一流作家更「有用」的二流作家!
Thumbnail
讀毛姆:人性的枷鎖 一個比一流作家更「有用」的二流作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