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設計練習之路 | 美感、品味到底如何培養?

Javiis-avatar-img
發佈於工業設計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美感是什麼?美感可以培養嗎?品味是什麼?要如何判斷我的品味好不好呢?

美感似乎是一種具備一定客觀性的東西,而且那些「有美感」的人往往能在一瞬間就辨識一個東西是不是「美的」,所以常常會讓別人覺得美感、品味這種東西好像是渾然天成的、是種先天特質。

而我認為其實不是這樣的,美感的培養某種程度跟運動有點像,雖然有一部分確實是先天決定的,但經過後天的訓練,還是可以很大幅度的提升及改善。

從這張圖片,你看到了幾種顏色呢?

如何培養美感

要知道如何培養美感,首先要對於「美感」有正確的認識:

美感是什麼?

美感,比起把它看作為一種客觀性質或標準,不如當它是一種「感官的敏銳度」、「對事物分辨的能力」;比起說這個東西美不美、好不好、是不是藝術,不如說說它哪裡美、哪裡好,以及它帶給你什麼樣新的感受或概念。

如果你能夠在同樣物理條件下,能夠感受、辨識、解讀出一個物品或風景更多的內容,並能夠明白更多美的性質、原因或其成立條件,那你就會是一個越有「美感」的人。

如何培養美感?

「健全的感官,才會有健全的品味。」—— 休謨

簡單來說,美感的訓練就是要讓你能夠在同樣的物品上面,找到更多的差異及區別,如果能夠感受、品味出越多的差異,代表你就很有可能擁有越好的品味。

對一般人類而言,在五感中,視覺很大程度的主宰了我們對於世界的感知,所以若要開始培養美感,或許可以從視覺的美感開始嘗試,當然相同的概念可以套用在各種感官。以下內容以視覺為例,說明如何培養美感的可能做法。

美感如何練習

以視覺上美感的練習,主要可以從人眼能夠辨識的視覺構成來作為最基本的分析,也就是把一個物品拆解為:點、線、面。這也是為什麼設計科系常常在比較前期的課程,都會進行點線面這種基本構成的課程,因為透過這樣的基本練習,是能夠普遍的提升學習者的美感及設計能力的。

當然除了物理上構成的分析之外,還可以對於感受、感覺的面向進行分析,將你對於該物件、性質所帶來的感受,進行不同向度的區分,如:幸福感、恐懼感、新奇感、未來感、平靜感等不同感受。透過這樣的練習,也能夠漸漸拿捏物體性質與所產生感受的關聯,成為日後自己創作的養分。

以下將透過視覺階梯的概念,一步步帶你了解如何培養美感。


視覺構成最小、最基本的單元我想就是點,雖然數學概念中的「點」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但這邊說的是比較大的概念,有點像物理中原子的概念,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而在視覺應用中,點大概指涉就是「單一的元素」。

我們可以透過單一對象、對維度的比較,開始培養起我們對於「美感」的敏銳度。以下將分成:元素及大小兩個主題來說明。

元素:圖像、文字

文字和圖像是視覺中最小的元素

文字和圖像是視覺中最小的元素

在視覺元素中,最小的基本單位大概就是圖像和文字了。當然像是對於英文字來說,最小的單位是單一的單字,而對於圖像來說,或許都可以不斷的再拆分它的組成。

不過在此筆者想要表達的是關於拆解元素的「概念」,這樣的概念是提供一種方向,在自己的內心中去思考為什麼用的是文字、而不是圖像?反之亦然。文字和圖像即便指涉的是一樣的東西,它仍然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

都是一件「蘋果」黑色T恤,但給你的感受完全不同

都是一件「蘋果」黑色T恤,但給你的感受完全不同

像是這兩件黑色T恤,雖然都是「蘋果」T恤,但給人的感受卻完全不同,同樣的邏輯可以用在各種各樣的審美對象上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思考、發現,元素的不同會造成多大的不同。

同樣的,圓形和方形也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感受

同樣的,圓形和方形也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感受

如上圖,即便都是紅色的幾何圖形,圓形和方向也會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感受。類似的概念則還有:字體差異、圖形圓角大小差異等。

大小

同樣的元素,但若具備的大小差異,所產生的感受也會有挺大的不同。

雖然只有大小的差異,但如果分別在內心暗自念一次「我」的讀音,似乎聲音大小還不太一樣

雖然只有大小的差異,但如果分別在內心暗自念一次「我」的讀音,似乎聲音大小還不太一樣


再來到二維的視覺向度,就開始產生更多一些的變化,以下將分成:數量、間距以及方向等主題說明。

數量:一、多

在數量上,突破了單一的概念,就是一與多的差異,到底是一個、兩個還是三個,不但所表達的感受有所差異,意義也有可能因此改變。

無論是文字和圖像上,光是數量的差異,就可能導致所蘊含意義的變化

無論是文字和圖像上,光是數量的差異,就可能導致所蘊含意義的變化

間距:疏、密

因數量上概念的突破,使得構成上就多了一種可以操作的空間,也就是單向度的疏密差異。疏與密往往也能夠造成各種不同的感受。

疏與密的差異

疏與密的差異

方向:橫/豎/斜、直/曲

除了疏密的這種構成差異,還能夠產生不同方向上的構成差異。包含:橫/豎/斜、直/曲。尤其值得特別提出來的是「斜」的重要性。

或許是因為我們生存在一個有重力的環境下,因此我們大部分都具備挺好分辨垂直與水平的能力,反過來說,我們天生對於傾斜也就有不錯的的辨識能力。

且傾斜通常帶給我們比較不安、不舒服的感受,這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天性使然,本能上就知道該如何自己避免跌倒——脫離傾斜、判斷傾斜的能力。

若這麼細微的差異能夠妥善地融入創作之中,或許就離成為大師不遠了。

僅僅旋轉0.5度的傾斜,若你仔細的看著它,我想應該會產生不太舒服的感覺

僅僅旋轉0.5度的傾斜,若你仔細的看著它,我想應該會產生不太舒服的感覺

若再結合間距和方向的關係,還能構成「速度」的效果。

若再結合間距和方向的關係,還能構成「速度」的效果。


接著將延續討論點和線的概念提升至更高層級的互動關係。在數量和大小上提升至「無限」;在構成及方向上拓展至「多維度」。以下主要討論內容為:質感和構圖。

質感

在質感上的差異,主要又分為兩個方向:在元素上若將數量的關係拓展至無限,且排列規則,在應用上比較偏向 pattern 的用法,也就是重複元素/圖案的排列;若在構成的規律上是比較不規則、比較自然的,就會產生一種質地(texture) 的差異。

圖形的不同,造成 pattern 上的感受差異

圖形的不同,造成 pattern 上的感受差異

質地(texture)的不同,也會造成感受上很大的不同

質地(texture)的不同,也會造成感受上很大的不同

pattern 的主要可以在視覺設計中看到不同的運用;而質地 (texture) 除了在視覺設計上使用之外,在服飾、產品表面等實際產品上也是相當重要的角色。

構圖

將多個元素、多種間距和方向,在一有邊界的情況下所組成的規則,就是構圖。構圖在藝術或設計創作中是相當重要的概念。因為它雖然不是很明顯,但卻對於人的感受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構圖若要符合普遍的美感,主要則有幾個原則可以遵循:對稱、穩定(水平與垂直所帶來的和諧)、均勻及符合數學規律 (如:黃金比例、黃金螺旋)。

相比左邊的構圖,右邊的構圖視覺上就給人比較安定的感受 (元素都放在黃金分割線上)

相比左邊的構圖,右邊的構圖視覺上就給人比較安定的感受 (元素都放在黃金分割線上)


小結

若日常生活中能夠對於每件物品,都進行以上的拆分及解構,並試著更進一步去分辨差異,相信你就能夠漸漸的培養出越來越好的美感。

即便這篇文很少告訴你到底什麼才是美、什麼是不美,但相信只要你對於所獲得的感官材料能有更細緻的感受,且能夠分辨出更多的差異,自然就能夠有比較好的美感及品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人得誌
27會員
81內容數
目前文章主題內容:設計、哲學與美學、各類書評等內容。歡迎透過 email 聯繫:javiisdesign@gmail.com
小人得誌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循證設計是一種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設計方法,強調透過實驗和評估來驗證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設計研究過程大致可分為:收集資料、制定設計目標、設計執行及設計評估。循證設計常用於公共空間、醫療院所、住宅和辦公空間等場域的設計。
Thumbnail
2025/04/11
循證設計是一種以研究證據為基礎的設計方法,強調透過實驗和評估來驗證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設計研究過程大致可分為:收集資料、制定設計目標、設計執行及設計評估。循證設計常用於公共空間、醫療院所、住宅和辦公空間等場域的設計。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分享申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一般入學)的經驗,包含招生資訊、評分內容、報考過程及面試分享,希望能幫助有意申請的同學。文章涵蓋招生名額、時程、報名費用、資料審查及面試內容,以及作者個人準備作品集、研究興趣、讀書計畫的策略,並分享面試過程中的問答記錄及心得。
Thumbnail
2025/02/13
本文分享申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創新設計碩士班(一般入學)的經驗,包含招生資訊、評分內容、報考過程及面試分享,希望能幫助有意申請的同學。文章涵蓋招生名額、時程、報名費用、資料審查及面試內容,以及作者個人準備作品集、研究興趣、讀書計畫的策略,並分享面試過程中的問答記錄及心得。
Thumbnail
2025/02/08
114年工業設計研究所一般入學心得分享,包含臺師產品與服務設計組、臺科工業設計組、北科工業設計組三間學校的報考資訊、申請時程、考試科目、準備經驗、心得建議等,並提供資料審查作品集、研究計畫等內容作為參考。
Thumbnail
2025/02/08
114年工業設計研究所一般入學心得分享,包含臺師產品與服務設計組、臺科工業設計組、北科工業設計組三間學校的報考資訊、申請時程、考試科目、準備經驗、心得建議等,並提供資料審查作品集、研究計畫等內容作為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在品牌未來學課程中提到,人擁有描繪未來的能力,分成感官能力和感知能力。應該透過書籍,音樂,影像與藝術等媒介累積感知經驗。通過戲劇觀察和學習人性案例,並將之應用於品牌的建立與發展。透過觀察市場和人性的解析,可以達到品牌的知識與智慧累積。目標設定和資料收集的結合是品牌落地和生意連結的重要事情。
Thumbnail
在品牌未來學課程中提到,人擁有描繪未來的能力,分成感官能力和感知能力。應該透過書籍,音樂,影像與藝術等媒介累積感知經驗。通過戲劇觀察和學習人性案例,並將之應用於品牌的建立與發展。透過觀察市場和人性的解析,可以達到品牌的知識與智慧累積。目標設定和資料收集的結合是品牌落地和生意連結的重要事情。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美感,或說美,是一種如同痛感、涼感等單一的感受,亦或是一種綜合的感受?8大藝術中,文學、音樂、繪畫、彫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有7大是跟視覺有關的藝術,僅有音樂是非視覺性的藝術。美感是僅屬於視覺與聽覺的嗎?亦或味覺也因美食而有了美感?近來社會上大推美感教育;從教科書、字體、以及鼓勵學生參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是一場到府技術指導VIP課程,針對學生想要更精進的部分,專程的一場到府教課。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感知的這件事情,充滿了誤解,其實沒有這麼的困難喔😅😅😅,最簡單的譬喻:當你喝一杯現打純蘋果汁沒有加任何的調味,第一口一入喉嚨時這個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是一場到府技術指導VIP課程,針對學生想要更精進的部分,專程的一場到府教課。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感知的這件事情,充滿了誤解,其實沒有這麼的困難喔😅😅😅,最簡單的譬喻:當你喝一杯現打純蘋果汁沒有加任何的調味,第一口一入喉嚨時這個
Thumbnail
🍀🍀🍀fumi老師:❤️❤️❤️ 🤣🤣🤣哈哈哈.....🤣🤣🤣蠻特別的名詞稱謂~~~ 🥰🥰🥰在教授靈氣課程中,常常提醒同學們別忘了要意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每一個人天生就擁有著豐富的感官,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被忽略的寶貴資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開始受到既定邏輯的
Thumbnail
🍀🍀🍀fumi老師:❤️❤️❤️ 🤣🤣🤣哈哈哈.....🤣🤣🤣蠻特別的名詞稱謂~~~ 🥰🥰🥰在教授靈氣課程中,常常提醒同學們別忘了要意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每一個人天生就擁有著豐富的感官,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常常被忽略的寶貴資源。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開始受到既定邏輯的
Thumbnail
能量是宇宙的語言及運作法則,是萬物初始的深層動能。能量基本上是在表達指向,也可以說是一種位能,落差之間就有了震動頻率。 能量是生命的始動力,是意識種子或生命想要勃發的起源,這一切都始於意願和探索,力道有多強,生命力勃發(能量)就有多強。能量的品質決定於純粹度,愈直觀愈有力量,因為當你明白一切都是「
Thumbnail
能量是宇宙的語言及運作法則,是萬物初始的深層動能。能量基本上是在表達指向,也可以說是一種位能,落差之間就有了震動頻率。 能量是生命的始動力,是意識種子或生命想要勃發的起源,這一切都始於意願和探索,力道有多強,生命力勃發(能量)就有多強。能量的品質決定於純粹度,愈直觀愈有力量,因為當你明白一切都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地方老師。 我們先來看一下底下兩張作品,感覺如何? 是不是有一張感覺比較有立體感?今天我們要稍微介紹立體感的幕後功臣:漸層。 漸層從哪裡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地方老師。 我們先來看一下底下兩張作品,感覺如何? 是不是有一張感覺比較有立體感?今天我們要稍微介紹立體感的幕後功臣:漸層。 漸層從哪裡來?
Thumbnail
*此篇相當推薦喜歡探索人像平面作品的攝影師、模特兒,及身心修行相關的朋友閱讀。 「表演並非最終目的,而是透過表演作為修行的途徑。」——波蘭劇場大師 Jerzy Grotowski 葛洛托斯基。 結合身心靈的表演訓練,一直是我所在探索,深受 Grotowski 的啟發,我將表演視為是一種修行的途徑,透
Thumbnail
*此篇相當推薦喜歡探索人像平面作品的攝影師、模特兒,及身心修行相關的朋友閱讀。 「表演並非最終目的,而是透過表演作為修行的途徑。」——波蘭劇場大師 Jerzy Grotowski 葛洛托斯基。 結合身心靈的表演訓練,一直是我所在探索,深受 Grotowski 的啟發,我將表演視為是一種修行的途徑,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