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口中常說的「太子爺」,其實就是鼎鼎大名的哪吒。他還有好多名字,例如「哪吒太子」、「中壇元帥」、「太子元帥」、「金康元帥」、「金環元帥」、「羅車太子」、「玉皇太子爺」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很威風?在道教信仰裡,太子爺可是個重要的護法將軍,不管是遇到瘟疫、災難,還是想驅邪避煞,人們都會誠心祭拜祂,祈求平安順遂。
說到哪吒的來歷,那可是精彩得像神話電影。他是殷商時代李靖將軍的兒子,從小就頑皮得不得了,但也天資聰穎。後來他拜了太乙真人為師,學得一身高強法術。哪吒可不一般,他曾經大鬧東海,一怒之下打死了東海龍王的兒子敖丙;又用爸爸的如來神箭,射死了骷髏山白骨洞裡的石磯娘娘門人,惹得龍宮與仙界都氣炸了。
結果,龍王與石磯娘娘聯手,把哪吒的父母抓去當人質。哪吒不願拖累家人,毅然決然「削骨還父、剔肉還母」,以命報恩,感人至深。他死後,師父太乙真人不忍徒兒英年早逝,便收回他的魂魄,用蓮花與荷藕打造新身軀,讓他重生。這回的哪吒更加威猛,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成為天下無敵的小戰神,還下山輔佐周武王伐紂,斬妖除魔,勇敢無比。哪吒的酷炫履歷
- 官職:天庭「中壇元帥」、五營神將C位擔當
- 戰績:單挑東海龍宮、暴打敖丙、怒懟石磯娘娘
- 復活:削骨還父後,蓮藕化身2.0升級版,戰鬥力MAX!
- 粉絲群:小孩(保平安)、司機(飆車必拜)、武術家(戰神崇拜)
太子的英勇事蹟打動了玉皇大帝,於是封他為三十六天將之首,總鎮天門,名號響徹天庭。也因此,民間紛紛立廟祭拜,尊他為「太子爺」,尤其武將、道士們對他更是信仰虔誠。
道教裡,太子爺還是五營神將中的中壇元帥。每當地方發生瘟疫,村民就會請道士搭壇作法,祭請太子爺和各路神明,像土地公、城隍爺、炳靈公等,誦經祈福,趕走病氣和邪靈。儀式當天還會插上五方旗,場面莊嚴又熱鬧。
近年來,哪吒不只是一尊神像,更常成為乩童的主神,透過降駕辦事,協助信眾解難除厄。許多廟宇幾乎都設有太子殿,家庭裡也常看到他坐鎮神桌,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健康。太子爺的帥氣與正義感,讓他成為深受喜愛的民間守護神。
現代人拜哪吒的理由
- 司機大哥:風火輪=超跑,拜了保平安不塞車!
- 小朋友:調皮搗蛋的同類,拜他保佑健康長大~
- 創業者:逆天改命的代表,拜了拚事業不認輸!
- 武術迷:戰神屬性,練武之人必拜!
台灣的太子廟平日香煙繚繞,大凡補運、求財、問病、探吉凶的大小事都會前來祈求太子爺,若逢農曆九月九日太子爺誕辰,更是信徒雲集,牲醴堆積成山,有的太子爺廟還舉行〝乞龜〞【註一】的活動。
拜拜小知識:
- 供品推薦:糖果、餅乾、玩具(太子爺是小孩,愛吃甜的!)
- 禁忌:別獻酒(因為他是童子神)
- 幸運物:風火輪吊飾(掛車上保平安)
- 補運:素甜米糕、福圓
【註一】所謂「乞龜」就是由廟裡管事處準備麵製的紅龜,以及糯米製的紅龜粿,讓信徒們向神祈求,謂之「乞龜」。乞求時要先擲茭,得到神明允準後就可至廟裡的管事處登記,將龜粿帶回家供全家吃平安,等到第二年必須還願,且須加倍奉還,如果滿三年未還者,管事就將他的姓名寫在紅紙上,貼在廟牆上,俗稱「龜上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