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宮牆|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簡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成書於光緒十五年(1889),是中國書法理論史上一部承前啟後的重要著作。這部書的誕生,有著豐富的時代背景與個人思想根源。康氏早在光緒五年(1879)便開始構思,歷經十年增訂,最終定稿於變法挫敗後。彼時,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未果的康有為,正積極尋求以文化改革隱喻政治維新,而書法,成為他寄託理想的場域。

他所提倡的碑學運動,既是對傳統帖學的挑戰,也象徵著對積弊沉痾的制度體制的批判。他承繼了阮元《北碑南帖論》與包世臣《藝舟雙楫》的論旨,卻更進一步,將碑學理論系統化、激進化,試圖推動一場文化革命。

《廣藝舟雙楫》全書分六卷二十七章,其內容可分為三大體系。首先是書學史觀,康有為提出著名的「尊碑貶帖」論調,主張「碑學可興,帖學可廢」,並以公羊學「通三統」之說,構建書法演變的歷史階段──周秦為「統系」,以篆籀為主;漢魏為「主統」,以隸楷為主;唐宋為「偏統」,則衰微於帖學之中。這種進化論式的解釋方式,前所未有,帶有濃厚的時代烙印。

其次,在技法體系上,他建立了碑學的審美與操作標準。他提出「十美」說,如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中實等,並列舉「十六宗」碑刻範例,如《爨龍顏碑》《石門銘》等,作為學習典範。他對執筆法的闡述繼承並發展包世臣之說,強調用筆中鋒、力量平鋪,對後來的書法教學有深遠影響。

第三是批評系統,他首創將歷代書家分為「神品」「妙品」等九等,並大膽貶抑董其昌、趙孟頫等帖學巨擘。他對《蘭亭序》的真偽持懷疑態度,認為是唐人摹本,這一觀點部分來自當時北碑真偽學的討論,但現今學界多持保留態度。

在理論創新上,康有為不僅首次系統運用進化論解析書法史,還引入南北分派的地理學說,將北碑南帖之爭置於更廣闊的文化格局中。他的審美範式實現了由“柔媚”向「雄強」的轉移,尤其對北魏碑刻的重新發現,為晚清書壇注入全新視野。同時,他從執筆、用筆到結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碑學實踐體系,可謂重新建構書法技術論述的框架。

《廣藝舟雙楫》的出版,引發了深遠的歷史影響。它點燃了晚清與民初的碑學創作高潮,啟發了于右任、沈曾植等書法大家,也推動了金石學由考證走向藝術實踐。當然,康氏之說亦引發不少爭議,包括對《蘭亭序》的誤判、對部分碑刻時代的考證錯誤,以及對帖學與唐楷的過度貶抑。此外,後世學者指出,康有為的書學理論中,時常滲透著政治隱喻,使其藝術主張帶有濃厚的維新色彩。

現代學術界對此書的評價,多聚焦於其文化史意義與理論遺產。它體現了晚清知識分子“托古改制”的思維模式,也折射出西學東漸下傳統藝術的轉型焦慮。

在理論上,它可視為今日「碑帖融合」主張的先聲,並對書法史研究方法論提供了啟示。版本方面,目前所見最早的刻本為光緒十七年(1891)萬木草堂刻本,日本中村不折於 1915 年所譯之日文版,更對東亞書壇產生重要影響。當時,康有為的弟子與同道如張裕釗等,亦是《廣藝舟雙楫》的重要傳播者,透過講學與書會,促成碑學思想的廣泛流布。

值得一提的是,《廣藝舟雙楫》與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之間,形成跨時代的學術對話;它也啟發了白謙慎在「傅山研究」中的風格社會學分析,而當代學者叢文俊等人,則對其碑學體系提出再批判與反思。可以說,這部著作既是中國書法理論的里程碑,也是理解晚清文化轉型的關鍵文本。它激進的改革主張與深刻的內在矛盾,構成了中國藝術理論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案例。當代研究更強調將之置於新文化史視野下,探究藝術話語與社會變革之間的複雜互動。

《廣藝舟雙楫》(龔鵬程導讀本)李建崑攝影

《廣藝舟雙楫》(龔鵬程導讀本)李建崑攝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6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0
我的美學因緣始於一本薄薄的《談美》。當時尚不知「美學」為何物的我,却被書中那清通雅潔、娓娓道來的行文風格深深吸引,如同在精神荒原偶遇一泓清泉。朱光潛先生以他特有的親切筆調,將「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2025/04/20
我的美學因緣始於一本薄薄的《談美》。當時尚不知「美學」為何物的我,却被書中那清通雅潔、娓娓道來的行文風格深深吸引,如同在精神荒原偶遇一泓清泉。朱光潛先生以他特有的親切筆調,將「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06
荷蘭漢學研究在歐洲學術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風格和深厚傳統,使其成為連結中國與歐洲知識體系的重要橋樑。 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活躍於亞洲貿易的時期,當時的語言學家與傳教士為了實用目的開始學習漢語與漢字,編撰字典、研究方言,奠定了荷蘭早期漢學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4/06
荷蘭漢學研究在歐洲學術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風格和深厚傳統,使其成為連結中國與歐洲知識體系的重要橋樑。 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活躍於亞洲貿易的時期,當時的語言學家與傳教士為了實用目的開始學習漢語與漢字,編撰字典、研究方言,奠定了荷蘭早期漢學的基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2.0 上古漢語的特殊結構 2.3 之乎者也 —  也 (矣﹑焉) 2.3.1 也 一﹕初探之三 管錫華留意到清代古籍有兩大特點 [管錫華 2002a: 12] ﹕一是用號書籍的總量大大增加,但這個特點不體現在官刻,而體現在坊刻。二是官家纂書使用標點符號的倒退。 明《永樂大典》三億多字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前些日子在華山觀賞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 翡冷翠文創 所舉辦, 本偏重點→優惠票(立馬省60) 同時期也恰巧看了電視影集-金庸的《天龍八部》...(喬峰大大的一生遭遇也太悲摧) 發現這兩者有幾個共同點: .都描繪了北宋時期 .內容展現了社會各個階層 .皆是深具討論度的傑作 對於宋人的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華夏文化與多元轉型:明史》和《首崇滿洲的多民族帝國:清史》兩本出版啦!這兩個迷人的朝代既是諸多民間戲曲、小說、電影和戲劇的根源,也是學界和政治論爭的焦點,兩本書將讓大家對這些事情的好奇願望一次滿足,遍覽論爭眉角。
Thumbnail
名豈威權著 百年亂世譜 一朝天子易 浮名那得顧 學庸2007.05.24/13:17 作品號03-0418-03
Thumbnail
名豈威權著 百年亂世譜 一朝天子易 浮名那得顧 學庸2007.05.24/13:17 作品號03-0418-03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關於包含又稱「書經」的《尚書》在內的漢代經學,被冠上「古文」跟「今文」之分,正是從尚書這套書才開始這樣的用法。 史記儒林傳說:「孔氏有古文尚書,而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家。」 關於史記儒林傳這段話, 其中: 「孔氏」是孔子的後世子孫,漢初魯恭王破壞孔子宅,從孔宅牆壁得到一批古文寫成的文獻,這
Thumbnail
明明是千年前的書家、明明是難懂的外文,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好像能與千年前的那個人同步。
Thumbnail
明明是千年前的書家、明明是難懂的外文,但只要仔細觀察,就好像能與千年前的那個人同步。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Thumbnail
承前文,目前傳世《尚書》的估計著成時代,時間跨度長達8個世紀,這並未把西元3-4世紀的偽古文部分算在內。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語言、語文有變化也是正常的。以下不以傳統的篇序,而以考證的著成時代,分成前後期,並舉例,看能不能看出什麼端倪。  前期取西周初年周誥部分的〈康誥〉,後期取戰國晚葉的〈甘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