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靠加班撐!你只是還沒升級工作流程,打造高效職場節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工作流程卡住的不是事情,而是「你」

你有沒有一種經驗:明明手上工作不算太多,但就是總覺得做不完。時間像沙漏一樣不斷往下滑,效率卻一點都沒提升。

你試過加班、試過提早開始、試過分段處理,甚至試過早上五點起床「啟動儀式」,但事情還是卡著。 有時候我們以為問題是「事情太多」,但其實卡住的不是事情,是「你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就是你一直沒更新的工作流程

而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曾經誤以為只要「撐過去」就好了?直到有一天,我發現:

工作這件事,是跑不完的馬拉松,但你不能永遠穿著不適合的鞋跑步。

你不是懶,是還在用舊版本的自己做事

當我第一次聽到「工作流程也能迭代」這個觀念時,是在一次很普通的會議後。

那天同事做了一份月報,內容清楚、格式整齊,交件速度還快得驚人。我有點不可置信地問他:「你怎麼那麼快就做完了?」 她笑笑說:「我只是把流程優化過,報表早就設定好公式了,點幾下就自動跑出來了。」

那瞬間我才發現,自己一直陷在一種「原地跑步」的狀態裡。

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每天在做的,是一份從三年前就沒改過的報表、沿用著公司十年前的檔名命名方式, 我不是不想前進,而是我把自己綁在了舊流程裡。

所以這不是「你不夠好」,這只是「你還沒更新」。


「忙」不一定等於有效: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了?

大部分我們覺得「很忙」的時候,實際上只是「低效率的疲憊」在放大焦慮。

像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在趕報告,晚下班成了常態。但有一天我靜下來,仔細記錄了一次完整的報告製作流程,結果嚇了一跳。

從資料收集、整理、撰寫、校對到寄出,裡面竟然有超過50%的時間,是花在「找資料來源」、「複製貼上」和「格式排版」這些非思考性的機械工作。

那一刻我明白了!

你再努力,也救不回一個設計不良的流程。 再強的意志力,也不敵無效的架構。

我開始試著拆解流程、標記出「最花時間」、「最容易錯」、「最討厭做」的步驟。接著去問同事、上網查教學、甚至報名了一堂「Excel高效報表術」。

不是為了多會用工具,而是我知道: 只要能讓工作流程快一點、少一點錯,就能把那三個小時,拿去做真正能創造價值的事。


所有的成長,都是從「重新思考」開始

我們常說「要學會用對方法」,但什麼是方法?它其實是你對事情的處理邏輯——也就是流程的總和。

如果你總覺得工作成長停滯,與其問「我是不是不夠好」,不如先問:「我的工作流程,有沒有可能被優化?


把這樣的思維用在日常工作中,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其實可以這樣改變:

  • 原本每天手動回覆的郵件 → 設定自動範本,只針對關鍵問題回覆
  • 每週花好幾小時統計的報表 → 改用 BI 工具串接資料庫自動更新
  • 記錄事項用手抄記事本 → 換成 Notion 等系統化筆記

這不只是節省時間,而是讓你有機會「空出時間」——去思考、去創造、去學習。

這才是真正的成長。


自動化不是偷懶,是為了更高層次的努力

很多人會覺得「自動化」這個詞太高端,彷彿只屬於工程師、產品經理或數據分析師。但事實上,自動化的門檻遠比你想得低。

從「設定一封自動回覆信」,到「建立簡單的 Excel 模板」,都是一種入門自動化。


我們不是為了「不努力」而自動化,而是為了把努力花在「更值得」的地方。


比如,有些報告需要你分析趨勢,那你就該把時間花在分析上,而不是排版;有些會議需要你提供洞見,那你就該花時間深思,而不是整理資料。

你可以很努力,但努力要放在正確的地方。


一流人才與三流人才的差距,不在努力,而在「反覆優化」

這世界上努力的人太多了,但持續優化自己工作方式的人,並不多。

我看過很多能力不差的人,在職場上原地打轉;也見過一些學歷普通的夥伴,卻靠著超高的流程感,讓自己一年比一年進步。

原因很簡單,前者相信「只要夠努力,早晚會看到成果」,後者則知道:「努力的方式,也該不斷升級」。

這不是說哪一種比較對,而是你想走多遠,就得決定你要用什麼速度。

在這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職場裡,會持續進化的人,才有機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你不是不夠好,只是還沒升級

你今天還是那個願意努力、渴望成長的你。

只是這一次,別再只靠意志力硬撐,而是試著「設計一套新的工作系統」來支持你。

就像更新手機系統一樣,不是你不會用手機,而是升級後的效率與體驗,會讓你更願意長期使用它。

而你的工作流程,也值得一套更順、更聰明的升級版本。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工作成長的突破口,不妨從「重新設計你的流程」開始。試著記錄你一天的工作節奏,看看哪個環節可以改進、刪減或自動化。 寫下來,動手做,然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不是你太差,而是方法一直沒更新。

❤️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更新更多職場故事和想法~

❤️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目前工作上最想優化的流程是什麼?我們一起找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蜂聲|詩意生活的微光
2.7K會員
206內容數
嗨,我是蜂聲。 每天寫一點,也把生活寫得亮一點。 我喜歡用文字記下日常的微光與心裡的小聲音,寫些成長的碎念、生活的觀察,有時也寫小說——關於錯過、關於靠近、關於那些還沒說出口的故事。 最近開始愛上了新詩創作~ 希望在這裡,能和你一起對話,也慢慢靠近那個更喜歡的自己。 歡迎追蹤,一起在字裡行間不小心撞見共鳴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過於忙碌的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有一種人,上班在處理公事、午休在處理公事,連下班回到了家,還在處理公事。 俗稱的工作狂。 這種人好出現在任何一家公司的中階以上主管。 為什麼? 是只有這些人可以升上去吧? 還是純粹是一個又一個會議所導致的? 也很有可能,畢竟開完一個又一個冗長的會議後,也只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現代企業環境之中,工作量增加和複雜性提高是常見的挑戰。本文將分析這個困境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建議,以幫助公司有效應對這些挑戰。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如果你也想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方面做得更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建議: • 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 學會安排時間。 • 學會拒絕。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今天又被交接離職人員的工作,我有一種工作量越來越多的感覺,也因為這樣我的每週報告也越來越多頁,雖然大部分都是填入數據,但要從不同地方找到數據還是有點麻煩。 交接給我的工作,其實我覺得都還可以算在我的工作範圍內,因為交接給我的,可以說是更深入的部分而已,只要不影響我準時下班(延後30分鐘以內我可以接
Thumbnail
看完標題是不是覺得跟自己的狀態很像? 無論下班後安排了多少有趣的事情,只要一旦回到了工作上,就又開啟了痛苦的輪迴,好像這件事沒辦法有個終點,你屈就著上班,公司也委屈一個職位留給你。 
Thumbnail
看完標題是不是覺得跟自己的狀態很像? 無論下班後安排了多少有趣的事情,只要一旦回到了工作上,就又開啟了痛苦的輪迴,好像這件事沒辦法有個終點,你屈就著上班,公司也委屈一個職位留給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