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手札| 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新聞報導小學生開學後,班級選幹部,一共有10多個:班長、副班長、體育股長、學藝股長、器材長、電器長、風紀股長、衛生股長、資源回收長、桌椅長、營養小天使、作業長、圖書長、打菜長、水果牛奶長、小幫手、冷氣長、電話長、電腦長……。

媽媽們,是否經常在家中扮演這些幹部的總和? 大小事一肩挑,累了也沒人知道?

這本書想傳達的是,身為媽媽,更應該把自己當做是經營「我家公司」的家庭CEO:縱觀全場,善用資源,進而完成任務,滿足所有人的目標和需求,讓家庭穩健成長(包含自己)。

人,最重要的角色是「自己」。從現在起,對自己好一百倍。

這句話簡直說到媽媽們的心坎裡,試問有多少次,妳總是把家人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前?


第一章破題所講的,就是「媽媽」這個角色常見的「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應該改成「對自己好一百倍」。

第二章<<讓爸爸成為神隊友>>提到如何面對夫妻間常見的育兒理念衝突?「不要害怕衝突」、「做真實的自己」、「各自成長,互相陪伴,再共同為家庭努力」,婚姻是一場共同成長的約定,它不是幸福的終點,而是另一段追求幸福和豐富人生的起點。

第三章談論與孩子相處常見的困境,作者認為,尊重每個孩子的特質和差異性,「給孩子最需要的,勝過給他最好的」,對於學齡前3-6歲的孩子,在規範內給孩子最大限度的自由,多探索、多接觸,而非塞滿一堆才藝課。

第四章提到原生家庭的束縛。在成為父母以後,我們難免會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養育下一代,然而陪孩子成長,也可以是父母重新定義自我的過程,有機會突破舊有的限制和不適當的教養,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最後一章則是鼓勵習慣「把全家扛在身上」的媽媽們,善用身邊的資源以及與老師溝通的技巧。父母首先要能深度陪伴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並有溝通方式,才能對外和其他共同照顧者 (長輩、保母、老師…) 更好地合作引導孩子成長。


身為孩子的母親,如果你不能重視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要,總是逼迫自己接受不想做的事,又怎麼可能允許孩子做他們想做的事,怎麼可能允許孩子成為他們本來的樣子呢?
對自己滿意比被他人認可更重要。如果不透過他人評價來認可自己,妳的情緒會更加穩定,能量狀態也會更高。認可自己,就能靜下心來關注孩子。
想陪孩子讀書,孩子卻不認真聽。付出這麼多努力卻沒有得到期待的結果,自我價值就受到了打擊。只有孩子的行為符合我們期待時,才是有價值的結果嗎?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可能90%以上時間都無法實現這種狀態。

母親不是為了孩子付出一切,而是陪伴孩子往前走

英國的精神科醫師與分析家唐納德·溫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曾說:「母親不需要完美,只需要足夠好。過度犧牲與過度保護,反而會妨礙孩子發展出獨立的自我。」

知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也說:「孩子最深的心理問題,往往是父母未被解決的人生問題的結果。」

父母的幸福與完整人生,本身就是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

若父母把「犧牲」當作愛,孩子承受的往往是壓力、罪惡感與失去自由。


  • 讀完這本書,試著思考並寫下來:身為家庭CEO的妳,希望「我家公司」怎麼經營下去? 核心理念是什麼? 要營造怎樣的公司文化? 如何規畫成員的待遇、成長、義務、責任,共享成果和共度難關?

----------------------------------------------------

  • 書名: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
  • 作者:張楊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年:20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和醫療以外的事
11會員
108內容數
這裡有行醫路上的【醫療小故事】;經過整理的各類【醫學知識、衛教、筆記】;還有醫療以外的學習心得及【自我成長】。
2025/09/05
本書作者是一位人類學家,她以自身融入紐約上東區媽媽圈的過程,運用擅長的人類學背景,將「貴婦媽媽社群」當成一個族群用人類學和動物行為學的視角,將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育兒文化,和人類演化、社會心理學作對照,書寫一段觀察與生活經歷。
Thumbnail
2025/09/05
本書作者是一位人類學家,她以自身融入紐約上東區媽媽圈的過程,運用擅長的人類學背景,將「貴婦媽媽社群」當成一個族群用人類學和動物行為學的視角,將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育兒文化,和人類演化、社會心理學作對照,書寫一段觀察與生活經歷。
Thumbnail
2025/08/29
父母提供什麼環境和教養,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台灣升學主義和成績至上思維是否適用於AI時代? 日本知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認為,父母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孩子的「生存力」,使其能獨立生活。重要的事包含:觀察孩子特質、支持其自主學習、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以及父母自身成長。
Thumbnail
2025/08/29
父母提供什麼環境和教養,對孩子才是最好的? 台灣升學主義和成績至上思維是否適用於AI時代? 日本知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認為,父母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孩子的「生存力」,使其能獨立生活。重要的事包含:觀察孩子特質、支持其自主學習、建立良好親子關係,以及父母自身成長。
Thumbnail
2025/08/18
這本十年前出版的書籍,改編為電視劇後引起廣泛討論,主題在探討親子關係。父母養育子女本是出於善意和愛,但對於成果的迷思和社會壓力,卻可能最終傷害了親子關係和孩子的自主。 父母學習認識自我,覺察和課題分離,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Thumbnail
2025/08/18
這本十年前出版的書籍,改編為電視劇後引起廣泛討論,主題在探討親子關係。父母養育子女本是出於善意和愛,但對於成果的迷思和社會壓力,卻可能最終傷害了親子關係和孩子的自主。 父母學習認識自我,覺察和課題分離,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幫助媽媽們成為家庭CEO的幫手。從滿足自己的需求、將爸爸也視為育兒高手、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利用外部資源,提出了幫助媽媽們更輕鬆愉快地過日子的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幫助媽媽們成為家庭CEO的幫手。從滿足自己的需求、將爸爸也視為育兒高手、讓孩子學會自己成長、利用外部資源,提出了幫助媽媽們更輕鬆愉快地過日子的建議。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從來沒有想過找媽媽的塗韻,經理幹事的解說,自己也是忍不住好奇,真的就開始收集有關媽媽的相關資料。 在一連串的的搜集,和聽著幫她名義上的媽媽處理事情的里幹事說著媽媽的狀況,里幹事見她如此有興趣,問她要不要去看看媽媽? 塗韻拒絕了。 對於一個完全沒有印象的媽媽,塗韻並沒有好奇的想知道,只是有些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一位媳婦在市場經商的生活點滴,從家庭經營到競爭打擊,內心挑戰與改變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一位媳婦在市場經商的生活點滴,從家庭經營到競爭打擊,內心挑戰與改變的成長歷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年近(進)中年,隨著身邊的人陸續成為了父母,也各自帶著、領著不同生命階段的小生命成長,似乎也會不禁回顧起自己身為他人子女的歷程,以及我的母親是如何選擇成為一位母親的故事。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我們即使是孩子的母親,於陪伴孩子生活過程中,同時也正對這社會有所貢獻。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Thumbnail
前言: 當了媽媽以後才知道媽媽真的不簡單! 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 也在教養自己的孩子同時會去重新面對一次自己的人生. 我的角色也很多重; 同時是女兒、妻子、孩子的媽媽、媳婦、姐姐與妹妹等, 同時扮演好這些角色的確不容易, 但我珍惜這些角色與身分. 因為如此, 我的人生與別人的人生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