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含有「自我」共 96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人生於世,最孤單的莫過於——不被理解。 猶記得,在學期間,我開始寫文章的原因,是想讓更多人知道:他不孤單。 至少有我,能陪他、懂他、與他有相同的心境。 這幾天,我在分享求職心路的過程中,這個被遺忘已久的初衷,突然湧現、變得深刻。 我想——這就是我的使命吧。 這幾年,網路發達、資訊氾濫,文章
Thumbnail
有一些書或網路作家在傳達一種要先喜歡自己、先愛自己才能夠快樂才能夠愛別人的概念。最近我聽納瓦爾的訪談,他提到一個概念是,很多人的痛苦來源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而克服這個痛苦現象的方法之一是承擔更大的責任,例如幫助別人。 一個是強調先愛自己,一個是強調服務(幫助)他人的好處。這兩種觀點,乍看矛盾,
Thumbnail
聽過一句:先把自己點亮,才能當照耀別人的光。 我相信兩者相輔相成 細品文章值得反思,感謝你的分享!
對於太陽星座或水星在風象、三宮強的人來說:語言是安全的,感受是危險的。 語言能受我們的大腦控制、讓我們不至於失控;感受會讓人顯得脆弱、被動。 當我們習慣用「分析」或「理性陳述」去包裝情緒,藉此保持「掌控感」。 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看似理解、實則與自己的感受、情緒疏離的狀態。 不知不覺養成習
Thumbnail
喵喵-avatar-img
2025/10/25
真誠對自己,就能認清那些外在的投射
這篇文章探討「自我」被過度汙名化的現象。作者強調向內探索是同理心的基礎,唯有深刻理解自己的情緒脈絡,才能真正感受他人處境。最後提出核心信念:對自己寬容是對他人仁慈的前提,一個懂得善待自己的人,自然能將這份溫柔延伸到人際關係中。「自我」應被視為一種結合內省與社交智慧的正面能力,而非貶義詞。
src
左先生-avatar-img
2025/10/18
有決心的話,多大年紀也不遲。尤其現在網上自學或網課流行,以往有些難找適合的課程現在都不會怕沒有人陪或年長生而被同學見笑了。
Peter Pa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18
左先生 謝謝,確實是這樣,永遠不遲的。
​許多人因基督徒或牧師的軟弱而對信仰失望,甚至離開。但我們的信仰對象不是人,而是神。本文釐清:信徒的失誤,是他們與神之間的事,不該成為我們放棄與神關係的理由。 信仰的核心不在人,而在於神的愛。他人的軟弱應成為警惕,並提醒我們:被愛,才有力量去變好。
Thumbnail
「我是誰?我該往哪裡走?」我在高中考完學測的當下,問自己的問題。 那時候我問過自己的雙親,也問過學校的老師,但得到的答案我不是很滿意,只是一句:「你覺得你是誰,你就是誰。」如此不負責任的話,也沒有給出實際的行動方法。 這個問題放在我心裡非常久,直到我大學畢業進入了職場,這個問題依舊沒有得到答案。
Thumbnail
有時候,我覺得人生活得像被畫了一條線。 那條線不一定是別人畫的──有時是自己劃的。我們說那是「安全感的邊界」,但有時,它也悄悄變成了生活的圍牆。 我是在開車之後,才慢慢意識到這件事的。 當路變長,視野變寬,你會發現原來生活的範圍不只那幾個捷運站、那幾條通勤路。原來「遠方」不是遙不可及,只是你平
Thumbnail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10/16
佩服Sylvie開個車,就能發現人生的大道理,Sylvie是很敏銳的人呢,也謝謝為文分享。祝福格友們自由自在,都能在不同的圈層看到有趣的風景。❤️
Sylvi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10/22
陽台觀察者 謝謝你,我很認同你說的「在不同的圈層看到有趣的風景」。你的陽台觀察讓我想到,無論是在固定的空間裡或移動的路上,只要保持開放與好奇,世界的邊界就會慢慢鬆動🌿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人,不管你怎麼說,他都堅持己見?或者,你有沒有發現,有時那個講不聽的人,其實就是自己? 為什麼人會變得那麼固執?又該怎麼讓心重新打開?也許,答案就藏在我們每天的對話裡。 最近,一位朋友的女兒(小玲)身體微恙,在醫院住了幾天。朋友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結果和自己的母親,也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