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短短一百年。
在千年古木的眼中,什麼美中貿易戰、什麼以伊衝突,不過是幾次清晨微風,幾場季節雨。
牠們不會在意人類社會的起伏波動,也不會因為哪天的股市新聞而產生情緒。牠們唯一感知、會產生恐懼的,是地震、旱災、氣候變遷這些來自大自然的長期變化。這就是「天道」——無情的自然法則。
人類與之相比,壽命太短,感知太急。
我們的生理與心理都還停留在遠古的演化設定:即使不會挨餓,看到高熱量的甜食,仍會一口接一口地吃下去——因為我們的基因還沒更新,還以為明天會打獵不到。
從人類歷史學者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人天天吃飽,其實是這兩三百年才出現的事。
從宇宙學家的角度來看則會說,一顆恆星的光變暗,往往要百萬年,甚至千萬年。
而我們,只活一百年,連「一瞬」都算不上。
這種時間感落差,會讓我們誤以為眼前發生的事都是「不得了」的事。
查理.芒格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他提到他的一位朋友——銀行董事長彼得・考夫曼說:
「要能從上往下看,也要能從下往上看。」
這句話表面上像是投資策略,實際上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要能夠拉高視野,從更長期的角度看現在發生的事:
像 4 月的關稅戰爭、短期的政治衝突、媒體的恐慌敘事……這些在十年後看起來,也許都只會在歷史上留下淺淺的足跡。
我們若總是被眼前的短期波動影響情緒,很容易忽略長期來看重要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要學會把格局拉大,看事情是否會影響 5 年後,10 年後的自己,若不會,何必焦慮呢?
除了用天的角度看,我們也要能夠回到地面上來
我曾在朋友旅行後,回來聽到朋友對我說:
「我感覺你好像在也不在,你人是跟著走完了行程,但感覺你整個人都沒有在場。」
那一刻我讓驚醒,因為我常常思考未來而忽略當下的人際關係,
我總是在思考未來,「我等一下要做什麼」、「我今天要做什麼」「我這週要做什麼」「我接下來一年要做什麼」
雖然身處美麗的風景中,難得與朋友相聚,但我的心卻早已飛去計畫未來、構思任務、想下一步該做什麼。
我沒有活在那一刻,也沒有陪伴好眼前的人。
如果一個人總是活在未來,身邊的人會感覺你「在也不在」,沒有存在感,也沒有溫度。
你太太會覺得你不在乎她,你小孩會感覺你心不在焉,朋友甚至會覺得你在跟不在有什麼區別。
所以,真正的智慧是「格局要大,但腳要落地。」
抬頭看天道,低頭觀人間
能夠拉高視野,像天道一樣無情冷靜的看整體與長期趨勢;
同時落到當下,像人間一樣有情、有溫度。
我們可以訓練自己:
- 遇到焦慮事件時,問自己:「這件事五年後還重要嗎?」
- 與人在場時,提醒自己:「我現在是用心在聽他說話嗎?」
- 每週練習一次「天道 × 人道」的檢視:長線在走、短線也在陪。
天道無情,人間卻有情。
活在當下,心繫遠方。
願我們都有這樣的心智雙軌,
能與世界共舞,也不忘照顧身邊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