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身的你,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
某天做了腿部訓練(腿已廢),幾天後抽血,發現報告上有兩個數字「亮紅燈」:LDH(乳酸脫氫酶)和 CPK(肌酸磷酸激酶)。
心裡一驚:「我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放心,先別急著打給家人說遺言。
讓我這位醫檢師 x 健身教練來為你揭開它們的真相、作用、與肌肉訓練之間的愛恨情仇!
LDH & CPK 是什麼?肌肉的「哀嚎指數」
CPK(Creatine Phosphokinase)
- 又名:CK(Creatine Kinase)
- 是肌肉細胞裡重要的酵素,幫助把「燃料」轉成「動力」。
- 它有三種同工酶(isoenzymes):
- CK-MM:骨骼肌最多(你在健身房炸的那種肌)
- CK-MB:心肌(主要用於判斷心肌梗塞)
- CK-BB:腦部(臨床少見)
LDH(Lactate Dehydrogenase)
- 乳酸脫氫酶
- 負責乳酸和丙酮酸之間的轉換,與無氧代謝有關。
- 各種細胞都有,包括心臟、肝臟、紅血球、肌肉。
- 像一位多才多藝的員工,各器官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肌肉訓練後為何LDH & CPK會升高?
答案是:肌肉其實有「受傷」了,但那是好事!
當你做阻力訓練(尤其是離心訓練,像深蹲慢慢下蹲那種),
會產生微小的肌肉撕裂,這時細胞膜有點破裂, 裡頭的酵素(像 CPK、LDH)就「溜」出來跑到血液裡了!
這代表什麼?
👉 你真的有練到。
LDH與無氧代謝的關係
在高強度運動時,像是舉重、衝刺、HIIT 這種「爆發力型」運動,肌肉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能量,但氧氣來不及供應,這時候就會啟動無氧代謝(anaerobic glycolysis)。
這時 LDH 出場!
- 肌肉細胞會把葡萄糖 → 轉成丙酮酸(pyruvate)來產生能量(ATP)。
- 但當缺氧時,丙酮酸不能再進一步進入粒線體產能,只好:
👉 經由 LDH 把丙酮酸轉成乳酸(lactate)。
這樣可以暫時延長能量供應、避免丙酮酸堆積中斷代謝鏈。
人體怎麼反應?來看「延遲性肌肉痠痛 DOMS」
當你訓練完隔天或兩天後,出現「屁股痛」、「手舉不起來」的情況,就是DOMS(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在發威。
這段時間,你的:
- CPK 可能會升高到原本的 5~20 倍!
- LDH 也會跟著微微上升。
所以如果剛做完激烈訓練就去抽血,
你看到的高 CPK,其實是「健身有成」的證明之一啦!
那什麼時候是「真的要小心」的升高?
如果你的 CPK 高到超過 5,000 IU/L,甚至超過 10,000 IU/L,
加上出現以下症狀:
☠️ 小便變成茶色、泡泡多
☠️ 全身虛弱無力
☠️ 嚴重肌痛或抽筋
☠️ 發燒、噁心
那就可能是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這可不是開玩笑,要立刻就醫。
🚨【小叮嚀】:橫紋肌溶解不是只有軍人訓練或馬拉松才會發生,連健身新手一次練太猛也可能出現!
醫檢師給健身教練與民眾的建議
🔹 抽血建議時間:
避免在高強度訓練後 48~72 小時內抽血,否則數值會「高估」,讓醫生誤會你出事。
🔹 看報告不要自己嚇自己:
LDH、CPK 偶爾高一點,如果你最近有運動、搬重物、甚至是打針,都可能上升。
🔹 若懷疑異常,做同工酶檢查更精確:
CPK 同工酶(CK-MM、CK-MB)能幫助醫師判斷是肌肉問題還是心臟問題。
🔹 補水很重要:
訓練後 CPK 上升時,適量補水有助於代謝,保護腎臟。
結語:你的肌肉有話要說,它們透過 CPK & LDH 在「舉牌抗議」
抽血報告裡的 CPK 與 LDH,就像肌肉的留言板,
它們會默默告訴我們:「欸我最近很努力喔,有點酸痛但快變強了!」
作為一位熱愛健身的醫檢師,我想說:
報告不是只能用來找病,它也能記錄你變強的過程。
下次看到報告亮燈,記得先回想一下:
「我是不是昨天又挑戰新PR了?」
參考資料:
- Brancaccio et al., Sports Med. 2007. "Creatine kinase monitoring in sport medicine."
- Clarkson PM et al., J Appl Physiol. 2006.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 林口長庚臨床檢驗科部手冊
- ACSM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11th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