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的財報出爐,損益表上寫著淨利 100 萬,你是不是覺得,看到這個數字就安心了?
小心!這就像醫生只量了身高體重,卻沒檢查你體內的癌細胞。許多老闆「有獲利、沒現金」的慘痛教訓,都源自這個致命的盲點。
今天,我不是要教你深奧的會計學,而是要給你一副「財務透視鏡」,帶你破解「賺錢卻沒錢」的利潤幻覺,真正掌握公司的財務命脈!
第一站:利潤的幻覺 — 為何「賺錢」不等於「有錢」?
你一定遇過這種窘境:損益表上獲利滿滿,銀行戶頭的現金卻不夠付下個月的薪水和貨款。 這種矛盾,來自於我們會計上一個強制規定,叫做「權責發生制」。
簡單來說,你三月完成一個專案,開了 10 萬發票給客戶,即便客戶下個月才付款,這 10 萬在三月的損益表上已經算是「收入」了。
你看,錢還沒進來,但帳面上的利潤已經產生了。
這就導致損益表上的利潤,可能包含了大量尚未收到的錢(應收帳款)。 再加上,損益表還包含像「折舊」這種不用支付現金的費用,更讓「利潤」和「現金」的距離越拉越遠。
當管理者沉浸在漂亮的利潤數字,卻忽略了口袋現金的真實狀況,就可能導致最慘的結果:「黑字倒閉」。 意思是,你的公司在會計上明明賺錢(黑字),卻因為沒有足夠現金支付到期帳款、薪水、租金,而被迫關門。
這不是危言聳聽,「資金調度失靈」與「財務管理不善」始終是導致台灣中小企業倒閉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站:全局思維 — 用「浴缸模型」秒懂三張報表
要破解利潤幻覺,你就必須把視角拉高。如果損益表只是儀表板上的「時速表」,那你還需要看懂「油量表」(資產負債表)和「引擎狀況燈」(現金流量表)。
我們用一個「浴缸」來比喻你的公司,讓你秒懂這三張報表的關係: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財務快照」
它告訴你在此刻,浴缸的「水位」有多高(家底有多厚)。 它回答了兩個問題:公司手上總共擁有哪些資源(資產)?這些資源是借來的(負債),還是自己的(股東權益)?
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則是一部「動態影片」
它們記錄了在「一段時間」內,浴缸的水位如何變化。
- 損益表:告訴你這段期間,帳面上淨增加了多少水(淨利)。這個淨利會流入資產負債表的「保留盈餘」,讓浴缸的水位變高。
- 現金流量表:則是真正的「偵探」,它從損益表的淨利出發,加加減減,把所有「沒收到現金的收入」和「沒付出現金的費用」都調整回來,最後算出這段期間,你浴缸裡真真實實增加或減少了多少「現金」。
只有三張表連動著看,你才能真正掌握公司的全局,告別「見樹不見林」的經營盲點。
第三站:實戰診斷 — 你公司屬於哪一種情境?
學會看報表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以下是三種中小企業最常見、也最容易被誤判的財務情境:
情境一:虛胖型獲利(成長的陷阱)
- 特徵:損益表上的利潤很漂亮,但現金流量表的營業現金流卻是負數。
- 白話說:營收創新高,但戶頭餘額卻變少了,開始煩惱下個月的薪水和貨款在哪裡。
- 真相:你的獲利,在流進口袋前,就被「應收帳款」和「存貨」這兩塊巨大的海綿給吸乾了!這是典型的「黑字倒閉」高風險信號。
情境二:策略性虧損(潛力的謎團)
- 特徵:損益表上是虧損,但營業現金流卻是正數。
- 白話說:財報數字不好看,去銀行談貸款可能被質疑,但你心裡清楚,公司現金滿滿,營運得很順暢。
- 真相:這通常來自於損益表上認列了大量的「非現金費用」(例如高額的廠房設備折舊),或是你的商業模式很強(例如健身房、軟體業的預收年費)。 這種「假虧損」,反而常常代表你的公司根基扎實,潛力十足。
情境三:高槓桿風險(脆弱的巨人)
- 特徵: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可能都很健康,但資產負債表的負債比率極高。
- 白話說:公司看似高速成長,但支撐這一切榮景的,絕大部分都是「借來的錢」。
- 真相:你必須學會區分「良性負債」與「惡性負債」。 應付帳款這種不用付利息的,是良性負債;而利息很高的短期銀行借款,則是惡性負債。 過度依賴惡性負債的企業,就像沙灘上的城堡,一個浪頭打來就可能瞬間崩潰。
學會看懂這三種情境,是你保護自己、做出正確決策的第一步。想知道如何運用這些觀念,進一步打造更強的商業模式,設計出「不用利息」的現金流引擎嗎?
📖 閱讀完整文章
🎬 觀看完整影片
想更有系統地學習創業財稅、避開更多地雷、建立你的財稅防火牆嗎?這堂課集結我多年實戰經驗,從公司設立、節稅規劃到財務管理,給你最直接、最能上手的完整攻略!
課程附贈大量實用表單,讓你不再紙上談兵!立即點擊下方連結,加入課程,為你的事業打下最穩固的基礎! 👉 點此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