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可以為什麼我不可以?」
這句話,是我克服心魔時最常對自己說的精神咒語。聽似老套,但心態真的決定一切。它可以是推進我們人生前行的加速器,也可以是阻礙行動的反作用力。
每當我站在「想做但不敢做」的決定時,咒語總是推向我跨出關鍵的那一步,例如轉職當業務,或在社群上公開發佈自認寫作平凡的文章。
轉職業務曾是我的心魔,沒想到這卻成為我突破收入起點;發佈自認寫作力不足的文章也曾是我的心魔,而你正閱讀的字句是我戰勝心魔的結果——當然,之所以會遇見你也是咒語的功勞。
| 延伸閱讀:是完美主義還是完美病 | 先求有再求好,從今天起更接近完美
克服心魔 vs 待在舒適圈:不快樂是最清楚的暗示
於〈資遣〉一文寫道,我從社群小編的椅子摔下後,才萌生轉職業務的想法。但這不表示我當時具備面試的自信。
被資遣後,我透過身邊友人和 Facebook 社團接案,其中包含社群經營、部落客行銷、一頁式網站規劃等。但不到三個月,就明顯感到發展瓶頸:個人接案的收入難以突破。於是腦中響起「不如去應徵業務吧?或許能接到更大的案子」的念頭。
然而想法一出,否定話語便像浪潮般緊跟在後:
「我可以嗎?」
「可是業務壓力很大耶,我撐得住嗎?」
「我應該沒辦法...」
這些質疑聲音在我腦中反覆來回,然而從否定到自我激勵,是什麼讓我願意突破心魔呢?我想最主要的關鍵是,我經歷了大量的自我詰問:
「回去當社群小編,我會比較快樂嗎?」
答案顯然為否。於是在沒有後路之下,我選擇跨出舒適圈。